北京还能治疗白癜风吗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中药化学实用技术》第十章
萜类和挥发油
“课程思政”案例设计
一、案例整体设计思路:在教学设计中,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突出位置,深入分析课程内容,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引导学生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现代化发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努力培养理想信念坚定、社会责任感强,掌握中药化学、天然药物化学等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既具有科学严谨的基本职业道德,又具有一定科研发展潜能的高素质应用型医药人才。
课程思政融入点的设计,围绕《中药化学实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及教学工具六大方面进行思政教学融入点的梳理,形成该专业课程的思政要素体系。
图1中药化学实用技术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二、融入章节: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以及中药生产、检验的实际要求,融入本节课的课程思政;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萜类的分类、结构类型、理化性质;
熟悉萜类化合物的典型代表化合物;
2.能力目标
能根据异戊二烯分子数目判断出萜类化合物的种类;
3.素质目标
增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培养学生增强中医药文化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重要性意识。
选用意义
本课程选取思政案例3个,均对应本节课的思政教学子目标。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既重视课程知识内容,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以“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增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培养学生增强中医药文化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重要性意识,更好地为人类健康事业服务。
四、案例描述:案例一:屠呦呦团队依据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中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记载,经过反复摸索,用乙醚制取青蒿提取物,进一步分离得到有效抗疟药物“青蒿素”,并开发出双氢青蒿素、蒿甲醚等系列衍生物及制剂,在非洲拯救了百万生命。并且首次在自然科学领域获得了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教学内容:萜类——青蒿素的发现及研究过程。肆虐的疟疾传染病,由于以前的医术不发达,对人们的生命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中国本土中医药科学家带领团队历经艰辛、经过反复实验和探索,发现了抗疟疾的有效成分——青蒿素,向世界证明了中医药的价值,为现代化和全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教学方法:讲授法、图片演示法
教学评价:通过传染病疟疾,对人们的生命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引出屠呦呦团队发现青蒿素对疟疾具有有效的治疗效果,引起同学对本节课学习青蒿素结构类型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增强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创新精神,要有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案例二:屠呦呦团队荣获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颁奖典礼上,屠呦呦做了题为《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礼物》的主题演讲,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体现了老一辈中医药科学家深深的爱国情怀,此获奖是中国科学事业、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
教学内容:通过中国本土科学家屠呦呦团队发现抗疟疾有效成分——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疟疾患者的生命,用青蒿素的实际疗效向世界证明了中医药的价值,因此,屠呦呦团队荣获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独木不成舟、独树不成林,这个荣誉是属于屠呦呦整个团队的。
教学方法:讲授法、图片演示法、视频演示法
教学评价:通过屠呦呦团队荣获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感召学生继承他们崇高的爱国情怀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学生要有团队合作精神。
案例三:年12月新冠疫情以来,像孙春兰、钟南山院士、核酸检测、检验等工作人员,有着无数的医护工作者和志愿者投入到抗疫工作中,他们发挥团结协作能力,共同抗击疫情。
教学内容:通过年12月新冠疫情以来,疫情期间无数的工作人员共同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与屠呦呦团队发现青蒿素故事相呼应,引出本次课萜类化合物的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讲授法、图片演示法
教学评价:引出我们学校的学生,作为医药专业的学生,更应坚定专业信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引导学生增强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创新精神,增加团结一致的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成功和荣誉都是属于整个团队的,今后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贡献。
五、案例反思:实施效果及成果
在本次课中,融入相关思政案例教学后,大部分的同学能在理论课中了解相关的思政精神,对于学生的思想有一定的领航作用,增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培养学生增强中医药文化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重要性等意识。
存在问题及改进思路
目前存在问题为课程思政融入的案例鲜活性不够,无法使学生完全的感同身受,应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不断加强对思政内容的学习,再不断深入挖掘与本学科相关的思政点,将思政内容润物细无声,又能让学生有所体会的的融入到专业课中。
长春医高专融媒体中心
供稿:思政部
编辑:刘咏杉
校稿:任嘉馨
策划:李雪
审核:宣传部
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