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又获奖了,她是怎样发现

年10月22日,总部位于法国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赤道几内亚国际生命科学研究奖获奖名单,共3人获奖,其中包括来自中国的屠呦呦。

该奖项旨在奖励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杰出生命科学研究。今年是该奖项的第五届。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公告中说,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因其在寄生虫疾病方面的研究获奖。她发现的全新抗疟疾药物青蒿素在20世纪80年代治愈了许多中国病人。

本世纪初,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将基于青蒿素的复合疗法作为一线抗疟治疗方案,拯救了万人的生命,使非洲疟疾致死率下降66%,5岁以下儿童患疟疾死亡率下降71%。

据悉,颁奖仪式将于年2月在位于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非洲联盟总部举行。屠呦呦获奖实至名归,当之无愧!那么,她是怎样发现青蒿素的?

作为一名药学专业学生,屠呦呦考入北大医学院时就和植物等天然药物的研发应用结下不解之缘。年,屠呦呦进入中医研究院(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任职。

年5月23日,我国紧急启动“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项目,代号为“”。项目背后是残酷的现实:由于恶性疟原虫对氯喹为代表的老一代抗疟药产生抗药性,如何发明新药成为世界性的棘手问题。

临危受命,屠呦呦被任命为“”项目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要在设施简陋和信息渠道不畅条件下、短时间内对几千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其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但这些看似难以逾越的阻碍反而激发了她的斗志:通过翻阅历代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甚至连群众来信都没放过,屠呦呦终于在多种方药中整理出一张含有多种草药、包括青蒿在内的《抗疟单验方集》。可在最初的动物实验中,青蒿的效果并不出彩,屠呦呦的寻找也一度陷入僵局。

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屠呦呦再一次转向古老中国智慧,重新在经典医籍中细细翻找。突然,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的几句话牢牢抓住她的目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一语惊醒梦中人,屠呦呦马上意识到问题可能出在常用的“水煎”法上,因为高温会破坏青蒿中的有效成分,她随即另辟蹊径采用低沸点溶剂进行实验。

年10月4日,一双双眼睛紧张地盯着号青蒿提取物样品抗疟实验的最后成果。随着检测结果的揭晓,整个实验室都沸腾了:该样品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

年,研究人员从提取物中提炼出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这些成就并未让屠呦呦止步,年,针对青蒿素成本高、对疟疾难以根治等缺点,她又发明出双氢青蒿素这一抗疟疗效为前者10倍的“升级版”。

青蒿素的发现,造福了全人类,让疟疾病人看到了生的希望。这一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屠呦呦及其团队几十年如一日的努力和坚持,并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她是国之栋梁,获奖是对她成就的肯定,值得国人骄傲。希望她健康长寿,继续为国争光!

我是一线教师谈教育,喜欢文章的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13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