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证券报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药王孙思邈以此为《千金要方》命名,可见一纸药方之硬核。
纵览A股家,家生物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坚守在化学制药、中药、生物制品、医药商业、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六大赛道,精心炮制着独具特色的“药方”,源源不断为建设健康中国蓄力赋能。其中,化药公司家,占比超过30%,医疗器械公司家,占比约25%,构成A股医药板块的两大核心产业。
细品“药方”之味。历经A股市场30余年的精心调配,医药上市公司不约而同将创新、国际化作为高质量成长的“秘方”,促使一批药企守正创新、加码研发、转型升级、阔步国际。越来越多的中国医药产品在惠及国内患者同时,逐步“走出去”造福全球患者。
深究“药方”之效。近年来,我国生物经济创新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在研的创新药数量居全球第二,在基因检测、疫苗等领域已形成比较优势。截至年11月18日收盘,市值超百亿元的上市药企家,占比40%;迈瑞医疗、恒瑞医药、药明康德等11家公司市值超千亿元。3年时间,上市药企达到家,占比超过20%,科创板逐渐成为我国创新药企业的首选上市地。
医药产业,“质”在创新。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离不开医药上市公司的孜孜以求、潜“新”钻研。
仿制起步从无到有
伴随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我国医药产业从“缺医少药”到“降价保供”,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同时,实现了产业从无到有、从有转优的变迁与升级。其中,拥有庞大市场规模的仿制药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我国医药产业发展初期,为尽快实现药品的充足度、满足患者用药可及性,化学仿制药成为大部分医药人的共同选择。“由于仿制药研发成功率相对于新药较高,成本相对较低,因而在同样的市场上,其产品售价更有竞争力。同时大批世界级畅销专利药相继到期,为仿制药市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仿制标的,促进仿制药研发的增长。”一位医药行业研究员道出了仿制药的价值所在。
回溯A股药企的成长路径,恒瑞医药、复星医药等市值过千亿元的药企均是从仿制药起步,一步步做强做大,逐步走上仿创结合、创新引领的产业发展之路。
药智网发布的“中国药品研发综合实力排行榜”显示,恒瑞医药、正大天晴、复星医药位居前三甲,其中恒瑞医药、正大天晴均是来自连云港的药企。在医药界,曾流传着“连云港现象”的佳话,即连云港每年都有新的仿制药上市,每1至3年都有1类新药上市。
事实上,大型药企的成长壮大也是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从最新的仿创产品结构来看,以仿制药为主的化学药品制剂仍占据我国药品市场容量的主导地位。据米内网信息显示,我国仿制药市场规模约占整体医药市场规模的69%。随着国家带量采购的持续推进,仿制药价格大幅降低,重复、低端仿制药将逐步被市场淘汰或被优质产品替代,首仿、难仿及改良型新药将成为仿制药市场未来的增长点。
“10年前,国内的制剂研发能力较为薄弱,以普通制剂为主,无法实现高技术壁垒的研发,整个制剂产品的稀缺性和差异性不足。彼时,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与一批海归科学家成立宣泰医药,迫切希望提高国内制剂研发水平,着力开发难仿药与改良型新药。”宣泰医药董事长叶峻及团队敏锐地布局,让公司率先享受到高端仿制药的红利。
瞄准新药后来居上
从仿制到仿创再到创新,中国医药产业正在加速从跟跑向并跑,再到领跑的变迁。产业转型升级的背后是,患者临床需求转变、政策大刀阔斧改革、高科技人才回归、资本大举进入。令人欣喜的是,A股医药上市公司“新药味”越来越浓。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年以前,创新药概念板块的上市公司不足10家;年至年,新增14家药企进入创新药板块;年至今,28家药企新进创新药队列,数量较前10年翻倍。
年,中国第一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分子靶向抗癌药凯美纳获批上市,打响了贝达药业在国产创新药领域的“第一枪”。年11月7日,贝达药业登陆创业板上市,被视为A股“创新药第一股”。
上市6年来,贝达药业始终奔跑在创新药赛道前列。“这与我们一直坚持弘扬的创新精神、工匠精神、企业家精神息息相关,我们鼓励科研人员沉下心来专注科学研究,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力求在关键核心领域实现重大突破。”贝达药业董事长丁列明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贝达药业的使命是努力为老百姓研发更多用得起的好药,让中国自主研发的创新药物走向世界,造福全球的患者。
如果说贝达药业是国产创新药的先行者,那么科创板设立、创业板改革、北交所推出,则为越来越多的创新药“赶路人”照亮了前行之路。一批创新药企业甚至是尚未盈利的“黑马”“瞪羚”“独角兽”,在资本的助力下快速成长,陆续踏上证券化新征程。
年6月8日,欧林生物圆梦科创板。“在科创板的助力下,欧林生物正在从一家成长型疫苗企业向成熟型疫苗企业进发。我们要做的是,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发现好的项目,并扎扎实实将它孵化出来,不浪费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和投资人的期待。”欧林生物董事长樊绍文告诉记者,眼下,公司的金葡菌疫苗已经进入临床III期阶段,该疫苗若成功上市,有望填补世界空白,攻克超级耐药细菌难题。
近年来,得益于中国新药审评审批政策的协同发布,国内新药审评审批全面提速,新药获批数量创历史新高。数据显示,美国药监局(FDA)批准注册的创新药数量由年的22个增长至年的50个,国家药监局(NMPA)批准注册的创新药数量由年的8个增长至年的83个。年,国家药监局审评通过47个创新药,其中有5个Firstinclass(首创)药品获批上市,是历史上最多的一年。
值得骄傲的是,国内获批药物的种类和覆盖的适应证也逐渐多样化,首款中国本土企业自主研发的ADC药物、两款CAR-T细胞疗法药物、首款新冠中和抗体联合疗法相继上市,中国多家Biotech(生物科技)公司也纷纷开始实现规模收入。
中国特色走向国际
面对跃跃欲试的Biotech公司,有预见性的传统药企也先知先觉谋求战略性转型升级。恒瑞医药、复星医药、上海医药等一批大型药企,甚至片仔癀、以岭药业等中药企业,纷纷瞄准“创新+国际化”,为公司高质量发展调配出一副“新药方”。
复星医药首席执行官文德镛介绍,近年来,复星医药建立了自主研发、合作开发、许可引进、深度孵化等多元化、多层次的创新合作模式,从青蒿琥酯到中国首款生物类似药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汉利康,再到去年获批上市的中国首款CAR-T细胞治疗产品奕凯达,公司陆续推出了多款创新产品,创新产品的收入占比在逐年提升。
在创新和国际化双轮驱动下,恒瑞医药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促使创新成果加速落地。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公司已上市创新药达11款,在国内同行业中名列前茅,另有60多个创新药正在临床开发,多项临床试验在国内外开展。
在众多药企制新方中,一批百年老字号中药企业的“新药方”独具特色。片仔癀充分发挥中药特色优势,聚焦以片仔癀为核心的优势品种二次开发,围绕临床发病率高、缺乏有效治疗方案、市场前景广阔的慢性疾病、难治性疾病等领域,进一步加大特色中药创新药、经典名方、化药创新药等新产品的研发规划和投入,持续强化研发创新驱动力,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以岭药业也努力拓展国际市场,积极推进产品在海外市场的注册和出口,不断推动公司全面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年上半年,连花清瘟胶囊在利比里亚、尼日利亚获批注册上市,对公司拓展海外市场带来积极影响。
近期,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甚至“卷”起来的创新药市场,医药人冷静探寻出路:中国药企需要创新,更需要全球化的创新。
在此背景下,一批国内创新药企加快“走出去”的步伐。百济神州、君实生物、诺诚健华等纷纷通过海外授权等形式出海走向全球市场。中国创新药FirstinClass(首创)和BestinClass(同类最优)最好的时代正在来临。
自立自强为国争光
药品新味足,器械高端造。占A股医药版图约四分之一的医疗器械公司,经过战“疫”的考验,凸显硬核本色,成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一股重要力量。
在支持全球抗疫的过程中,圣湘生物、热景生物、万孚生物、九安医疗等一批体外诊断产业的先锋,攻坚克难、高效研发、及时响应,将多样化的新冠检测试剂产品第一时间供给一线,为疫情防控拉起一张健康防护网。
迈瑞医疗、联影医疗、微电生理等公司先后登陆A股市场,真正打响了中国高端医械产业的“硬招牌”。
迈瑞医疗旗下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的大部分子产品如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麻醉机、输注泵、灯床塔等市场份额均居国内第一;血球业务市场份额已站稳国内第一;超声业务市场份额已站稳国内第二。北美、医院均引入迈瑞医疗的产品,其中监护仪、麻醉机、呼吸机、血球等产品年在全球的份额已实现市场前三。
尽管中国高端医疗设备行业起步较晚,但并未影响联影医疗等一批国产高端医械企业后来居上。“就影像和放射设备而言,10多年前很多领域还没有国产设备,如今公司的很多产品从数量上已经做到国内市场第一,金额上保持在市场前三。”联影医疗实际控制人薛敏表示,联影医疗的后发优势就是有机会用更多更新的技术,不断夯实底层技术平台,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品。
好产品永远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和起点。薛敏告诉记者:“当你的产品做好了,技术性能和质量经得起市场检验,达到了国际标准,老百姓自然会选择国产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