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s://m.39.net/pf/a_6159813.html
教材作为学生接受系统性学习的根本、老师上课的依据,其内容是十分严谨、准确的。每一套教材在正式推出之前,都要经历严谨的编写过程,接受严格的校对程序,经勘验无误后才发到学生手中,所以教材错出的可能性极低。但即使是这样,教材依然会出现内容上的个别纰漏。
今年10月份,沈阳一名上初中的12岁男孩给英语教材纠错的事件冲上热搜。该男孩发现沪教版英语教材中的生物配图有误,于是向出版该教材的上海教育出版社反映。经生物专家认定,该男孩指出的“蜜蜂”图片实为“食蚜蝇”。出版社相关人员证实配图确实错误后,表示将上报教育部准备修改,同时对该男孩表示感谢,并感叹“现在的小孩很厉害,非常专业”。
没想到刚刚才过去2个月,又有一名学生给教材纠错了,而且还是一位小学生。
近日,长沙市岳麓区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夏余欣同学,在翻看小学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材时,发现第37页右下角上的一张企鹅图片存在错误,于是向出版这本教材的湖南美术出版社反映。湖南美术出版社经查实后,表扬了夏余欣同学的质疑精神,并赠书以示肯定。
小小年纪竟然有如此严谨的科学素养、跨学科的知识和视野,令人叹服不已。那么,是怎样的教育环境培养出如此优秀的孩子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第一,爱好广泛,喜欢钻研。根据夏余欣的老师和父母介绍,夏余欣爱好广泛,思维敏捷,学习课本之余还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包括各类纪录片。刚开始时受语言水平所限,她以看中文版的翻译为主,最近一年过渡到了看英文原版纪录片,其中BBC的《企鹅间谍》就是她最喜欢看的外国纪录片之一。在看纪录片时夏余欣还会开动脑筋思考,此前她曾经在几部纪录片中发现了中文翻译自然科学方面的某些知识性错误。
第二,大胆质疑,父母支持。夏余欣敢于对专业的纪录片中文翻译以及教材提出质疑,跟她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很大关系。在翻看小学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材时,夏余欣发现第37页右下角上的一张企鹅图片可能存在错误,这张图中的企鹅跟自己在与纪录片《企鹅间谍》中看到的洪氏环企鹅(又名秘鲁企鹅、洪堡企鹅)很相像,而洪氏环企鹅属于温带企鹅,是不可能出现在冰川上的。她将自己的质疑告诉父母后,父母鼓励夏余欣自己去怀疑求证。
在父母的鼓励下,夏余欣先是反复观看纪录片《企鹅间谍》,经仔细辨认后发现,美术教材上的企鹅虽然跟洪氏企鹅非常像,但颈环的分布有所不同。这就意味着,自己的质疑是错误的。但夏余欣没有因此放弃,坚持打破沙锅问到底,先后查看了百度百科、咨询老师以及查看专业科普书籍,最后在《DK博物大百科》一书中找到了美术教材上的“同款”企鹅。
原来,美术教材中的这群企鹅是麦哲伦企鹅(又叫南美企鹅、麦氏环企鹅),虽然跟自己最初质疑的是洪氏环企鹅有出入,但美术教材的配图还是错了,因为麦哲伦企鹅是一种温带企鹅,主要生活在温带和热带,也是不可能出现在冰雪环境中的。
由此可见,夏余欣能够成为“硬核少年”,跟父母开明的教育态度有很大关系。不把孩子死死地限制在教材中,鼓励孩子广泛涉猎,大胆提出质疑,勇于坚持求证。
说起质疑求证,其实是一个非常关键却又被家长们忽略的教育问题,具有质疑求证精神的孩子不一定成绩出类拔萃,但是后劲十足,充满灵气。
诺贝尔获得者屠呦呦在研制青蒿素时,经过广泛阅读中医古方认为是攻克疟疾的钥匙之后,开始针对青蒿这一不起眼的菊科植物展开了旷日持久的研究萃取研究。当青蒿提取物对疟疾的抑制率不高,甚至还不及胡椒有效果,研究一度陷入僵局时,屠呦呦又根据古方大胆提出质疑,是不是萃取的方法用错了,于是对青蒿设计了用低温提取的方法,使研究研究峰回路转。
在屠呦呦重新设计的研究方案指引下,经过反复试验,研究团队最终提取出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毒副作用低、抗疟药效显著的提取物,为人类战胜疟疾做出了巨大贡献。
近年来,我国进行考试改革,减少机械记忆性试题,增加综合性、开放性、探究性试题比例,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广泛涉猎各类知识,具有一颗敢质疑、敢求证的心。所以如果要想孩子学习成绩好,家长们的教育理念也要改变一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