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不除,后患无穷清代有一名方,可清肝

肝胆湿热证为湿热内蕴肝胆功能失常所致的病证。常因感受湿热之邪或脾虚水湿内生,日久化热,或长期过食甘肥厚味生湿助热,影响肝胆功能所致。属实证,脏腑同病,病位在肝、胆,往往涉及脾胃。肝胆湿热症状多,湿热不除,后患无穷!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清代名方,清肝利胆、和胃化痰,着实出彩!肝胆湿热的症状有哪些?1.疲乏无力这是因为肝胆湿热导致体内阳气不足,使得身体无法获得足够的能量,从而出现疲乏无力的感觉。2.口苦口干肝胆湿热导致体内湿热郁结,使得口腔黏膜干燥,口中有苦味,口干口渴。3.大便黏滞这是因为湿热内蕴导致肠道功能紊乱,使得大便排泄不畅,呈现黏滞的状态。4.腹部胀满体内湿热郁结导致气滞不畅,使得腹部出现胀满感。肝胆湿热患者还常常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这是因为肝胆湿热导致脾胃功能紊乱,使得食欲减退,食物无法被充分消化吸收。5.头晕目眩这是因为湿热内蕴导致气血不畅,使得脑部供血不足,出现头晕目眩的症状。蒿芩清胆汤组方:青蒿、黄芩、枳壳、竹茹、陈皮、半夏、茯苓、碧玉散(滑石、甘草、青黛)。(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千人千方,本文此处仅作科普分享,故不提及具体用量)方解:青蒿:苦寒清泄,辛香透散。清透并具。既退虚热,又清实热、凉血热;既清解暑热,又清泄肝胆热。黄芩:善清胆热,并燥湿。竹茹:善清胆胃之热,化痰止呕;枳壳:下气宽中,除痰消痞;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陈皮:健脾和胃、理气化痰。赤茯苓、碧玉散:清热利湿,导邪从小便而出。作用功效:清肝利胆、和胃化痰中医讲究辩证,以上药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医院就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96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