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源诗词学会
年6月“端午节”同主题
作品选
端午插艾
●温瑞
端阳驱疠愿康宁,采艾归来盈握青。
但把檐头都插遍,好移山色到门庭。
端午有怀
●赵广忠
汨水潮声怒若雷,苍天问罢问隅隈。
忠魂抱石今安在,千载春风唤未回。
过端午节
●于学德
门悬艾草接端阳,粽裹慈心家味香。
早把安康揉爱里,搓成五彩系儿郎。
端午有思(通韵)
●钟明和
汨罗江水涨还消,忘却当年橹不摇。
唯有诗人情未断,至今仍在咏离骚。
写在端午节(通韵)
●钟明和
每逢端午采青蒿,插遍屋檐疫可消。
总是诗人情趣好,嘴嚼粽子品离骚。
端午节与好友相遇
●钟明和
偶得相逢叙往情,举杯喝到月儿明。
别时唯恐双流泪,一炕鼾声免送行。
过端午祭屈原
●白学文
当年屈子赋离骚,为谏身投万顷涛。
爱国英灵今又祭,扬眉紧握杀人刀。
粽子
●白学文
粽子三棱竹叶包,民间端午一佳肴。
年年祭奠屈原日,驾驶龙舟向水抛。
端午抒怀
●曹秀兰
(一)采艾蒿
微明曙色淡星光,陌野声喧漫艾香。
带露青蒿门上系,驱灾避恶保安祥。
(二)赛龙舟
棹飞鼓急逐龙头,击水扬旌志共酬。
江上声嘶风浩浩,难消千古恨悠悠。
(三)包粽子
糯米粘稠苇叶鲜,包成角粽祭诗贤。
闻香应识离骚恨,家国情怀一线牵。
忆屈原
●杨玉荣
汩罗悲怆数千年,一卷离骚绝世篇。
浪漫诗风贤笔祖,忠贞爱国永承传。
端午节
●高维东
端午送安康,乡音恒久长。
童知欢乐颂,我爱暖心阳。
祈盼魔无影,愿闻花有香。
徜徉时代里,好见梦飞扬。
端午节赋
●相学东
荷香然向古,艾翠乃安康。
白日半空露,青山一道光。
楚乡寻酒味,屈子有诗章。
千曲吟天问,九歌辞国殇。
晨沐端阳
●潘国东
端午晨光采,登山沐好风。
撷蒿欣雨过,携侣觉花融。
爱系香囊里,情牵红线中。
安康腾五彩,日子向葱茏。
致敬屈原
●史发臣
辞章盖世启先河,文界尊荣咏赞歌。
壮志怀胸求伟烈,惊才爱国不蹉跎。
锦心风逸开贤祖,绣口恢弘逐浩波。
孤影沉浮昭俊骨,楚魂高洁激人多。
端午悼屈原
●相学东
泪霁清泉大义寻,情浓汨水赤诚霖。
离骚一度楚辞敬,作赋千年月夜吟。
天问迢迢多少路?秋怀浩浩几重襟。
扬鞭盛世逢君祭,把酒初心屈子斟。
端午悼屈原
●栾文忠
英魂不朽史无前,浩气千年汨水眠。
愤世疾书天问著,追求真理九歌编。
中华大地出名相,荆楚之邦有俊贤。
悼念灵均弘壮志,忠肝义胆古今传。
端午节感怀(新韵)
●林长友
每逢端午赋诗多,遥祭屈原投汩罗。
情系黎民怀大志,忠诚基业立先哲。
离骚经典千秋颂,楚韵华章永久歌。
再渡龙舟航向远,爱国士气震山河。
端午抒怀
●陈宁
南江含雨楚荆城,临近端阳感慨生。
济世雄心终守节,弃贤老泪佑难平。
云烟喜向峰头聚,仙鹤常于碧泽鸣。
正道沧桑今古纵,屈原以后孰垂名?
端午感怀
●孙凤梅
艾草青青粽子香,难平思绪忆悠长。
连天汨水忠魂祭,竞渡龙舟劲节扬。
往事如烟浮瘦影,遗风贯日散晴光。
浓情踔厉千秋梦,再唤离骚拓楚疆。
端午思乡
●王玉祥
苍龙七宿正南中,仲夏端阳艾叶丰。
净月轻舟挥百棹,家山鸿雁越千嵩。
人逢佳节思乡切,酒遇知音醉梦融。
肉粽虽香情怎裹,雄黄一盏敬钦崇。
端午节
●张晓岩
端阳采艾踏青苔,节日牵情霁雨猜。
五彩丝绳含意戴,千般缕锦用心裁。
悠悠汨水灵均忆,句句离骚翰墨台。
恰喜华兴和谐建,正逢民乐福祥来。
五月节(通韵)
●李述
每至端阳意纵横,常将五色挂檐楹。
葫芦焕彩菖蒲绿,角粽缠绵竹叶青。
荡起心舟游史海,开通脑洞赋吟声。
茫茫九派流难断,一曲离骚万古情。
诗人节敬屈原
●潘国东
离骚一曲浩神州,敢把平身天下忧。
社稷襟怀传志节,忠良文采数风流。
壮哉浪打汩罗水,幽也情生楚地楼。
华夏千年凝正气,诗家健笔咏春秋。
端午情
●王建华
(一)
又是端阳祭祀忙,江河南北舞长浆。
檐门插艾妖邪遁,玉粽轻抛汨水香。
楚韵飘飘和泪唱,离骚曲曲伴思扬。
而今盛世冤情杳,乐享天伦品五黄。
(二)
时光轮转又端阳,仲夏登高意放缰。
遥忆屈原魂断处,还思孝女泪悲凉。
龙舟荡起千年恨,艾粽香含万古伤。
远去尘喧寻雅境,條然骋绪涌新章。
端午情
●王顺昌
序逢皋月正端阳,又把真情潜入囊。
笤彩葫斓悬艾叶,棕香曲婉饮雄黄。
龙舟今日鼓声劲,屈子当年效国殇。
莫忘楚江千古恨,离骚再启慢思量。
端午节回乡收拾“菜园子”感记
●高维东
远游难忘故乡缘,记忆堪回十几年。
篱旧锄开三径曲,亲情种下一方田。
拭新物品还原貌,近好平康依铁肩。
付得艰辛生活美,丰盈厚重可相传。
壬寅端午暨东丰县
第六个诗人节感怀
●王士臣
(一)节日情思
未登柳岸未登山,双节临门酌句斓。
七卷诗文留底蕴,一身豪气渡新颜。
有情付出无求报,着意作为难得闲。
待到村间多走透,欢歌几曲把家还。
(二)学习屈原
有条江上起涛波,壮举迎来故事多。
香草美人心洁雅,诗魂报国志巍峨。
吟成浩气传千古,写下宏篇赞九歌。
余独好修尤可敬,励今提笔走高坡。
(三)山乡端午
借日寻亲又入村,蛙声连片感天恩。
秧苗直长正飞绿,紫燕低旋好弄孙。
望去远山烟绕树,过临农户锁看门。
粽香艾草谁还顾,一纸葫芦红满屯。
农家端午
●曹秀兰
蝶戏花篱柳郁墙,蔬鲜果绿绕新房。
时逢端午邀邻里,共饮雄黄品粽香
腕系盘丝盈五彩,门栓艾草避三伤。
推杯调侃欢歌起,不唱离骚唱小康。
端午节感怀(新韵)
●林长友
壬寅端午再吟哦,遥祭屈原投汩罗。
情系黎民怀大志,魂招傲骨立先哲。
离骚经典千秋颂,楚韵华章永久歌。
竞渡龙舟航向远,爱国士气壮山河。
端午祭屈子
●乔刚
仲夏端阳照紫烟,屈原远志谱诗弦。
瑶池撒玉千珠泪,绿粽留芳五彩编。
汨水江中听号鼓,长城万里写华篇。
以身取义鬼神泣,海阔蓝天警示坚。
端午情思
●苏兴武
中华文化最绵长,端午悠悠纳吉祥。
荣耀珍藏联合国,芳名刻满古城墙。
世间五月萋萋草,史上千年熠熠光。
秦汉论衡频有记,隋唐宝典且无疆。
畅谈民俗琴声美,夜话人文仲夏忙。
采艾驱邪当起早,摘兰补气可煎汤。
葫芦斟酒赋中醉,竹碗沏茶心底香。
涂彩荷包拴彩线,顺河鼙鼓震河床。
泛舟捞取野鹅蛋,击鞠驮来细谷粮。
药膳蒸腾除病毒,豆根煮沸去灾荒。
叠支绿粽粘诗句,画款青莲入韵行。
忧国忧民天问在,爱山爱水九歌昂。
江南已是好时节,塞北原来正小康。
才见楼台花热烈,又观田宇帜辉煌。
肩挑重担攀高处,手捻胡须望远方。
梦想还应同努力,新奇仍待共思量。
家家衣钵言难尽,户户传承说不详。
一展胸怀施广阔,殷红血脉系沧桑。
武陵春.读屈原《天问》感吟
●崔禾盛
日落日升周往复,发问向苍天。激荡心潮逐浪掀,万物等闲看。忧愤是非良莠辨,时弊治难痊。岁月无情咒逝川,羽翼折深渊。
临江仙·端阳
●耿祥录
十里艾蒿芳沁透,千方粽子飘香。人生彩线系情肠。瑞天齐万世,福地伴安康。佳节莅临添喜贺,神州欢庆端阳。龙飞凤舞水舟昂。屈公今若在,何必抱江亡?
浣溪沙·端午感怀
●栾文忠
华夏家家织彩纨,长街处处散馨兰。情牵汨水望江川。插艾携蒲怀屈子,竞舟酹酒染须鬟。离骚天问咏千年。
临江仙.汩罗江畔
●张永年
汩水滔滔流国恨,漩涡暗卷悲情。艾烟漫漫几升腾。众山盈愤懑,两岸泣低行。爱国无门遭迫害,含冤抽剑长瞑。忠良壮烈献贞诚。离骚书壮志,天问醒苍生。
水调歌头.端午抒怀
●李开富
昨梦三湘水,今望七星楼。韵山辞海留影,今古任人收。未见形容傲骨,更著春秋经典,南北汇清流。乘势结新社,共与赛龙舟。膝染露,衣沾草,树鸣鸠。罗裙浪漫轻舞,精彩赋神州。长白追寻情趣,辽水探求韵味,琴瑟引歌喉。碧浪涌千顷,彩练荡悠悠。
卜算子?端午由来
●陈宁
夏至短阳天,阴气生灵处。晦浊滋萌疫始生,五毒侵炎暑。彩线粽身缠,艾草悬门户。祭祀苍穹保四方,百姓无愁苦。
思佳客?壬寅端午感怀
●徐敏
玉液雄黄绿蚁藏,人间美景是端阳。千家竹韵蒲花艳,五月青蒿粽叶香。山酝酿,水芬芳,浓情蜜意共安康。腾飞民族龙舟渡,忠正如今华夏长。
浣溪沙.诗人节感怀
●书童
(一)
檐底门楣插艾蒿,花香柳色入荷包。年年端午起潮。兑酒说今心也醉,沏茶谈古韵皆骄。诗人节里论离骚。
(二)
水阔波清山影遥,霞红柳绿弄妖娆。有帆有桨有长箫。笔触曾经诗意远,曲融时尚热情高。心随雨燕上云霄。
浣溪沙?端午(诗人节)
●月儿明
艾草陈情门户间。粽香入口化康安。观澜桥上忆当年。一曲离骚倾泪雨,三千往事慰英贤。阴云过后是晴天。
正宫.塞鸿秋端午
●李述
直臣千古浮人望,离骚一曲连年唱。五湖四海龙舟荡,雄黄糯米倾情酿。檐头插绿蒲,心底翻红浪。(端的是)祥云瑞霭蒸蒸上。
本刊编委会顾问:温瑞高丰清
主编:杨大令副主编:史发臣崔禾盛
赵广忠于学德
王士臣
执行主编:赵广忠
执行副主编:
于学德王立秋
张英玉
本期责编:独听夜雨
本期制作:张宏梅
往期回顾●年5月会员作品选
●年5月“三农”主题作品选
●年4月会员作品选
●“老照片”同主题作品选
●“以艺战疫”专题作品选
欢迎扫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