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科研,现代药物研发需要找靶点,寻找基

传统的药物开发模式

在生物基因技术没有发展之前,药物的研发是直接从海量的自然化合物中寻找有效的分子,例如青蒿素的发现,在越战期间,由于疟疾造成的伤亡比战争死亡人数还多,因此越南向联盟国家求助,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发起研发抗疟疾的药物,屠呦呦是其中之一,借助东晋药学著作《肘后备急方》中找到方向,“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说明古代青蒿可以治愈疟疾,因此屠呦呦通过提纯青蒿中有效的抗疟疾化合物青蒿素,从此拯救了全球数亿人的生命,因此屠呦呦也获得了诺贝奖,并被BBC评为“20世纪最伟大人物”,和屠呦呦一起上榜的其他三人分别是:图灵、爱因斯坦和居里夫人。可以说屠呦呦获奖得益于中国医药前辈们千年经验的总结,否则很难在短时间内寻找到科研方向,因为传统的药物开发模式属于盲目性的测试,鸟枪法的实验寻找最合适的抑菌化合物。

现代药物研发需要找靶点

随着生物基因技术的发展,现代的药物研发在现有的数据库之下,可以为药物研发寻找到潜在的化合,寻找新的靶点也成为目前海内外大型药企以及生物公司的重点研究方向,因为在生物大分子药物筛选发现过程中,靶点的选择是药物研发途径中关键的第一步,新的靶点意味着新的作用机制和研发途径。目前研究最多的靶向药物是癌症肿瘤类药物,从年3月至年1月,在近6年间在研抗体数目从个增加到约个,靶向药物年均增长率为25.0%。因此针对武汉新冠病毒如何快速找到有效化合物,就需要寻找新冠肺炎病毒的药物靶点,通过靶点的确定来寻找有效的化合物,先做体外细胞抑菌测试,最后完成临床的药物试验。

华科药学院李华团队找到33种靶向化合物

其实对比最近多名科研团队用传统的药物鸟枪法寻找到的抑制新冠病毒的药物,华中科技大学药学院李华教授团队在新冠病毒基因测序完成后就马上通过生物靶向制药技术,寻找抑制新冠肺炎病毒的潜在化合物,为后续的科研制药生产提供了方向和目标,李华教授团队根据冠状病毒nsp3编码的木瓜样蛋白酶(papain-likeprotease,PLP)在病毒基因组复制及逃避宿主抗病毒天然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是药物开发的良好靶点。因为PLP不仅具有蛋白水解酶活性,同样具有去泛素化酶(DUB)活性,PLP利用其蛋白水解酶活性及DUB活性通过一系列的分子机制逃避宿主抗病毒免疫反应,抑制干扰素表达;它是除了冠状病毒3CL水解酶之外,另一个冠状病毒感染人类所必需的重要蛋白。在寻找到抑菌靶点后,李华教授团队通过运用基于蛋白质结构的计算机虚拟筛选方法,从多种的现有化合物库中寻找到33种有效的靶向药物化合物,为后续抗新冠病毒肺炎药物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更多指导信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7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