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业痤疮医院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89204421470077907&wfr=spider&for=pc
在浩瀚的宇宙星空中,已有约颗以中国人名、地名、机构等命名的小行星。
以地名命名北京星、广东星、香港星、澳门星、台湾星、河南星、铜陵星、黄山星、上海星、西藏星、扬州星、广州星、深圳星、延安星、盱眙星、喜马拉雅星、大埔星、温岭曙光星、敦煌星、河源星、南阳星、紫金山星等以单位命名希望工程星、南京大学星、北师大星、光彩事业星、中国科学院星、自然科学基金星、三水健力宝星等
小行星在内太阳系的分布在这些小行星的名字中,中国古代和现代科学家的名字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一部分。中国古代科学家命名的小行星包括:张衡、祖冲之、一行、郭守敬、沈括。
那些以人命名的众多小行星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目前已有11位获得了国际小行星的命名,他们分别是周光召、彭桓武、陈芳允、钱学森、杨嘉墀、王淦昌、钱三强、朱光亚、赵九章、王大珩、孙家栋。
还有这些响当当的名子:袁隆平、陈景润、南仁东、屠呦呦…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1、祖冲之星
中国古代科学家:祖冲之年11月9日,由紫金山天文台年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为的小行星命名为“祖冲之小行星”。
祖冲之,一生钻研自然科学,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三方面。他在刘徽开创的探索圆周率的精确方法的基础上,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即在3.和3.之间,他提出的“祖率”对数学的研究有重大贡献。直到16世纪,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卡西才打破了这一纪录。
2、郭守敬星
郭守敬年,经国际小行星研究会批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把他在年发现的编号为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郭守敬星”。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也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LAMOST望远镜命名为郭守敬天文望远镜。
3、张衡星
年紫金山天文台报国际小行星中心批准,将该台年10月9日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为号的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
张衡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后人誉为“科圣”,由于他贡献突出,联合国天文组织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
4、一行星
僧一行,本名张遂。唐代杰出天文学家,在世界上首次推算出子午线纬度一度之长,编制了《大衍历》。
佛教密宗的领袖,著有密宗权威著作《大日经疏》。为了纪念一行的功绩,人们将小行星命名为“一行小行星”。
5、沈括星
年7月1日紫金山天文台将在年11月9日发现了第号小行星命名为“沈括星”。
沈括一生致志于科学研究,在众多学科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卓越的成就,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其代表作《梦溪笔谈》,内容丰富,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6、张钰哲星
年8月国际小行星中心出版的《国际小行星通报》第期公布,美国哈佛大学天文台把他们发现的正式编号为号的小行星,命名为“张钰哲星”。“中华”小行星的发现者,中国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年他发现第号小行星,命名为“中华”,年获芝加哥大学天文学博士学位,年,中国境内第一张日全食照片是他组织拍摄的。
张钰哲院士:长期致力于小行星和彗星的观测和轨道计算工作,他拍摄和领导拍摄到多次小行星和彗星的精确位置。
7、邵逸夫星
年3月11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根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的申报,正式批准将该台于年10月8日发现、国际永久编号第的小行星命名为“邵逸夫星”。
8、陈嘉庚
年3月31日,中国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在年11月9日新发现的第号行星,命名为“陈嘉庚星”。
陈嘉庚一生为辛亥革命、民族教育、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不朽贡献。曾被毛主席称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9、吴健雄星
年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将国际编号为号的小行星命名为“吴健雄星”。
吴健雄:美籍华人,核物理学家,在β衰变研究领域具有世界性的贡献,被誉为“东方居里夫人”、“核物理女王”、“物理学第一夫人”。吴健雄是美国物理学会(APS)历史上第一位女性会长,也曾参与过曼哈顿计划,是世界最杰出的实验物理学家之一。年吴健雄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
10、张果喜星
年6月5日,张果喜得到了一项特殊的荣誉: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他们发现的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张果喜星”!这是我国第一次以著名企业家名字为新发现小行星命名,也是世界上以最年轻人的名字为小行星命名。
张果喜现为果喜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张果喜自年以来,先后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青年厂长、第二届全国优秀企业家,“五一”劳动奖章,“中国经营大师”,“中国改革风云人物”等殊荣;连续当选第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他的名字连续四次被载入美国编辑出版的《世界名人录》。年5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11、田家炳星
年9月,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决定将该台年12月20日发现的、国际编号第号小行星命名为“田家炳星”。祖籍广东梅州,香港企业家、慈善家,田家炳基金会创办人,被誉为“中国百校之父”。截至年7月,田家炳在中国范围内已累计捐助了93所大学、所中学、41所小学、约20所专业学校及幼儿园,捐建乡村学校图书室余间、医院29所、桥梁及道路近座,以及其他文娱民生项目多宗。
12、叶叔华星
年11月28日,在叶叔华的带领下,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发现了第号小行星。年8月,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该小行星被命名为“叶叔华星”。
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原所长。叶叔华长期从事天体测量和天文地球动力学研究。负责建立和发展中国综合世界时系统,从事地球自转研究并推进有关新技术在中国的建立,发展了上海天文台与美国宇航局和多国研究所的科研合作。
13、蔡继有星
年8月28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和香港新华集团举行“蔡继有星”命名大会,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亦把“号”小行星命名为“蔡继有星”
14、李晓华星
年3月1日,北京中国大饭店的大宴会厅里灯火通明,“李晓华星”命名典礼纪念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年10月30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的科学家惊喜地发现一颗新的小行星,当时编号为第号。
15、李达三星
小行星国际编号:
香港著名实业家、慈善家、“宁波帮”的杰出代表李达三先生,多次捐款宁波诺丁汉大学,年再次捐赠1亿元人民币。李达三先生多年来,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和公益,曾捐建香港中文大学、复旦大学“李达三楼”。另外还医院骨科学院港币万元。李达三,年9月10日获得民政部第十届“中华慈善奖”。
16、王宽诚星
小行星国际编号:
年,年近八旬的王宽诚倾其财力,拿出1亿美元成立王宽诚教育基金会。这位出生于浙江宁波的老人明确地说,要拿这笔钱资助内地和港澳优秀青年学者出国深造,为国家培养高科技人才。王宽诚星以纪念他一生对中国教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的贡献。截至年12月底,基金会在海内外设立的资助和奖励项目达50个,累计多人次受益。
17、南仁东星
小行星国际编号:号
南仁东,中国天眼FAST(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工程首席科学家和总工程师。历时20多年,他与全体工程团队迈过重重难关,实现了中国拥有世界一流水平望远镜的梦想。
18、郭永怀星
小行星国际编号:号
郭永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首任化学物理系主任,是中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在力学、应用数学和航空领域做出过杰出贡献。
19、艾国祥星
小行星国际编号:号
艾国祥,著名太阳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太阳物理等领域取得杰出成就,比如:独立发明并主持研制了太阳磁场望远镜、主持太阳磁场与速度场研究。
20、马永生星
小行星国际编号:号
马永生,中国工程院院士、石油地质学家。他是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理论研究的开拓者,也是我国普光气田、元坝气田发现的主要贡献者。
21、叶培建星
小行星国际编号:号
叶培建,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空间飞行器总体、信息处理专家,为推动我国卫星遥感、月球与深空探测及空间科学快速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2、王德民星
小行星国际编号:号
王德民,中国工程院院士,发明了一整套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分层开采和测试技术,年至今仍在推广应用,对大庆油田长期高产稳产起到重要作用。
23、吴文俊星
小行星国际编号:号
吴文俊,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于70年代创立了定理机器证明的“吴方法”,影响巨大,具有重要应用价值,1年获中国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3、屠呦呦星
小行星国际编号:号
屠呦呦,中国著名药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她发现了新型抗疟药物青蒿素,挽救了在全球范围内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以百万人的生命。年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该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24、吴祖泽星
小行星国际编号:号
吴祖泽,中国科学院院士、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是中国造血干细胞研究的奠基人和实验血液学的先驱,被誉为“中国造血干细胞之父”。
25、王大珩星
小行星国际编号:号
王大珩王大珩: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领导研制了我国第一台激光红外电视电影经纬仪和船体变形测量系统,为发展我国的尖端武器做出杰出贡献。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原名誉所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著名光学家,中国近代光学工程的重要学术奠基人、开拓者和组织领导者,杰出的战略科学家、教育家,被誉为“中国光学之父”。
26、宋健星
小行星国际编号:号
宋健,两院院士,著名的控制论、系统工程和航空航天技术专家,在控制论研究、航天技术和人口控制论等方面做出了系统性、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
27、林元培星
小行星国际编号:号
林元培,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设计大师,创造出跨度最大的斜拉桥世界纪录,成为在中国建成最大跨度钢箱拱桥的第一人。
28、闵乃本星
小行星国际编号:号
闵乃本,著名物理学家、材料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于6年凭借关于介电体超晶格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29、钱三强星
小行星国际编号:号
钱三强,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主要从事原子核物理学的研究,是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被誉为“中国原子弹之父”。
30、方成星
小行星国际编号:号
方成,著名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主持设计和研制了我国第一座太阳塔,并在半经验式太阳大气模型、非热粒子光谱分析及耀斑动力学模型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31、孙义燧星
小行星国际编号:号
孙义燧,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天体力学和非线性动力学的研究。他首先提出并得到严格证明的孙-程定理被应用于流体力学和彗星成因的理论研究中,产生深远影响。
32、王选星
小行星国际编号:号
王选,计算机科学家,汉字激光照排印刷技术的创始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年,因成功组织领导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总体设计与研制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33、谢家麟星
小行星国际编号:号
谢家麟,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粒子加速器事业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为我国高能粒子加速器从无到有并跻身世界前沿起到重要作用。
34、谷超豪星
小行星国际编号:号
谷超豪,数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首次提出高维、高阶混合型方程的系统理论,在超音速绕流的数学问题、规范场的数学结构等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
35、王淦昌星
小行星国际编号:号
王淦昌,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在我国原子弹、氢弹研制过程中,指导解决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是我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36、茅以升星
小行星国际编号:号
茅以升,著名科学家,我国现代桥梁科学奠基人,20世纪30年代担纲建成了中国人自己设计和施工的第一座现代钢铁大桥一一钱塘江大桥。
37、陈景润星
小行星国际编号:号
陈景润,数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年证明了命题“1+2”,将多年来人们未能解决的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大大推进了一步,这一结果被誉为“陈氏定理”。
38、钱学森星
小行星国际编号:号
钱学森,著名科学家,组建了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等的研制,享有“中国航天之父”的赞誉。
39、袁隆平星
小行星国际编号:号
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年研制成功两系杂交水稻,先后获得“国家特等发明奖”、“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奖项。
40、杨振宁星
小行星国际编号:号
杨振宁,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因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原理而获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41、彭桓武星
小行星国际编号:号
彭桓武院士是我国核物理理论、中子物理理论以及核爆炸理论等理论的奠基人和主要领导者之一,推动和发展了我国凝聚态物理理论、固体和统计物理、原子和分子物理、加速器等原理。
42、杨嘉墀星
小行星编号:号
杨嘉墀院士长期致力于中国自动化技术和航天技术的研究发展。参与制定中国空间技术发展规划,领导和参加包括第一颗卫星在内的多种卫星总体及自动控制系统研制,其中返回式卫星和东方红一号卫星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为第四完成人。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年获中国科学院陈嘉庚信息科学奖。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年获国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43、陈芳允星
小行星国际编号:号
陈芳允院士,无线电电子学家,中国卫星测量、控制技术的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国防科技大学教授。陈芳允长期从事无线电电子学及电子和空间系统工程的科学研究和开发工作。
44、冯端星
小行星国际编号:
冯端院士,推动了纳米材料科学在我国的发展,因科研成绩卓越,他获年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和年的陈嘉庚数理科学奖。
45、赵九章星
小行星国际编号:
赵九章:大气科学家、地球物理学家、空间物理学家,中国动力气象学的创始人,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国现代地球物理科学的开拓者,东方红1号卫星总设计师,两弹一星元勋。
46、孙家栋星
小行星编号:
从年,担任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技术负责人开始,先后担任了我国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总设计师。同时他还为祖国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做出了重要贡献,是业界公认的中国“卫星之父”。
年,他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年9月,国家授予孙家栋“共和国勋章”。
“少年勤学,青年担纲,你是国家的栋梁。导弹、卫星、嫦娥、北斗,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你的传奇。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这是“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颁奖词,寥寥数语却道尽了孙家栋传奇般的一生。
每当夜晚,繁星满天时,那些数不清的小星星,有多少是有名字的,有多少是祖国的各行各业的开创者与功臣?
更多精彩,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1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