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别名牛至、白毫、耗子爪、田耐里、因尘、马先、绵茵陈、绒蒿、细叶青蒿、安吕草,拉丁文名ArtemisiacapillarisThunb.管状花目、菊科、牛至属植物蒿经冬不死,春则因陈根而生,故名因陈或茵陈。至夏其苗则变为蒿,故亦称茵陈蒿。中国民间现尚有以米粉作茵陈糕、团的习惯。茵陈作菜,要采嫩苗,老的药用是茵陈蒿。故有“二月茵陈,五月蒿”的说法。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蒙古等国家的低海拔地区的河岸、低山坡地区。茵陈有两个采收期,春季采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的习称“茵陈蒿”。
茵陈多卷曲成团状,灰白色或灰绿色,全体密被白色茸毛,绵软如绒。茎细小,长1。5~2。5cm,直径0。1~0。2cm,除去表面白色茸毛后可见明显纵纹;质脆,易折断。叶具柄;展平后叶片呈一至三回羽状分裂,叶片长1~3cm,宽约1cm;小裂片卵形或稍呈倒披针形、条形,先端尖锐。气清香,味微苦。
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芳香;根茎斜生,其节上具纤细的须根,多少木质。茎直立或近基部伏地,通常高25-60厘米,多少带紫色,四稜形,具倒向或微蜷曲的短柔毛,多数,从根茎发出,中上部各节有具花的分枝,下部各节有不育的短枝,近基部常无叶。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做一道茵陈鸡蛋饼吧。
茵陈鸡蛋饼
食材:
茵陈克
鸡蛋3个
面粉适量
做法:
步骤一:首先我们将准备好的茵陈从地里挖回家后,处理一下,将没用的扔点,然后将它清洗干净,再把它的水分沥干。
步骤二:清洗干净后,再用手将其择成小段,然后准备一个干净的容器,再打入3个鸡蛋,用打蛋器或筷子搅打均匀。
步骤三:搅拌均匀后,再放入我们之前择好的茵陈,倒入适量的清水和面粉,然后再撒上少许的食用盐调一下味,再搅拌均匀,直到成为面糊状;
步骤四:准备一口平底不粘锅,在平底锅中用刷子刷上一层薄薄的食用油,再倒入之前准备好的茵陈鸡蛋糊,轻轻的晃动锅体,让它均匀流淌;
步骤五:然后开小火慢慢的煎,等到一面煎至金黄后,再翻一面继续煎,等到两面都变成金黄色后,就可以关火了,然后盛出装盘切成块就可以开始吃了。
我们做的茵陈鸡蛋饼就做好了,喜欢的小伙伴们赶紧动手试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