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作家赵致真写给孩子们的信不做社会

让科学家的目光伴随你们成长

——科普作家兼制片人赵致真爷爷写给孩子们的信

亲爱的孩子们:

祝贺你们得到了一套赏心悦目的好书。这是许多爱你们的爷爷奶奶和叔叔阿姨,专门为你们的成长而精心编绘的。希望你们能格外珍惜和认真阅读。

每当看到你们的家长在熙熙攘攘的校门口接你们放学,然后再花很多钱送你们到各类补习班,我都会被“可怜天下父母心”所深深打动。“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几乎是家喻户晓的至理名言。

然而,该选择哪条跑道,跑往哪个方向呢?

你们在起跑线上已经面临太多诱惑了,也许你们幼小的心灵中不知何时就有了朦胧的偶像。但孩子们,我们国家的强盛、生活的幸福,归根结底要靠科技的进步。

竺可桢、钱学森、何泽慧、吴征镒、刘东生、梁思礼、袁隆平、屠呦呦,你们熟悉这些名字吗?翻开这套书,读读他们的故事吧!

把这些名字郑重写在心中的英雄谱上,你们就开始真正成长了。以他们为榜样,无疑是一种更高尚的人生选择:不做社会的赘肉,要做国家的脊梁。

该向这些科学家学习什么呢?

他们虽然各有丰功茂德,但却又有共同的宝贵品性。首先是从小树立崇高理想,决心成就一番事业。

钱学森儿时便立志做个英雄,他手中叠出的小小纸飞机,是几十年后祖国“两弹一星”的最早端倪;袁隆平6岁参观园艺场时发奋成为农学家,终于通过杂交技术培育出“东方魔稻”,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屠呦呦16岁得了肺结核却想到更多病人,最后提取青蒿素,在全世界拯救了疟疾荼毒下的亿万生命,成为中国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第一人;吴征镒从小在芜园与草木为伴,看到雨后的竹笋一上午就长得与人齐高,深深惊叹大自然的神奇并倾心不移……

中国古话说“从小看大,三岁知老”,孩子们,你们的心智已经渐渐成熟了,要像书中这些科学家一样,胸怀鸿鹄之志,树立远大的目标和明确的方向。

还要学习他们锲而不舍、孜孜不懈的恒心和定力。

竺可桢从小就在雨天的屋檐下,悟出了水滴石穿的道理,一辈子坚持写天气日记从不间断,终于成为中国气象科学的开创者;袁隆平从14万株水稻中大海捞针,硬是找到6株雄性败育株,成功攻克了杂交水稻的难题。

何泽慧靠着比其他同行更坚忍的耐心和毅力,发现了概率极小的正负电子弹性碰撞现象和重元素三分裂与四分裂,被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屠呦呦从多种方药中挑出种进行抗疟筛选,经历水提取和乙醇提取的弯路,最后用乙醚成功获得有效抗疟单体青蒿素。

梁思礼在“东风2号”发射失败后不沮不馁,努力改造惯性制导系统,结果迎来了“长征火箭家族”的兴旺发达;刘东生几十年爬山越岭、餐风宿露,到底查明了黄土高原的身世之谜,获得国际环境科学界最高荣誉——泰勒环境成就奖。

你们要像书中这些科学家一样,找到自己热爱的事业并投入无限心血,终生不改,白首不渝。

特别可贵的是他们对民族苦难的亲身经历和深入骨髓的爱国情怀。

年,钱学森目睹日寇发动“一·二八”事变对上海狂轰滥炸,发出了“航空救国”的铮铮誓言;竺可桢因为英国老师不承认他的名字却只叫他“号”而怒火中烧,知耻后勇;

何泽慧赴德国学习弹道技术为了“科学救国”,让炮弹更准确地落到日寇头上;梁思礼心爱的母校南开中学在年被日本飞机炸成废墟,由此立下“工业救国”的少年壮志;吴征镒17岁参加“一二·九”运动,七七事变后颠沛流离到昆明,常年怀着救亡图存的满腹愁肠和一腔忠愤。

老一辈人洗雪民族屈辱的意志是举世无双的。

“救”中国,成为他们九死不悔的人生信念和百折不回的前进动力。孩子们,你们的血液中,缺乏他们的“铁质”和“钙质”,这一课特别需要补上。

今天我们的船也坚了,炮也利了,成为和平崛起的东方大国。但永远不要忘记,历史的法则是强者生存而不是富者生存。而强的核心和根本是科技。

近来人们都在热议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年间从意大利转到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接下来是否能转移到中国?这个史诗般的话题归根结底要由你们来回答。

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可不简单,要满足许多严苛的条件。毫无疑问的一条是,中国必须拥有一大批像钱学森、袁隆平这样的优秀科学家。而其中应该能找到你们英姿勃发的身影。

亲爱的孩子们,踏着特殊的时间节点降生在祖国大地,你们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幸运的一代人,因此也负有特殊的使命。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把这套丛书放在案头吧,你们面前还有整整一生,让这些科学家温暖而慈祥的目光时常伴随你们。

赵致真

年9月20日

来源:光明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48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