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现代化国际化反思1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徐绍颖教授在驻英使馆工作时,曾帮助一个根本不懂中医的英国人办了一个中医诊所,从中国聘请了中医大夫,患者络绎不绝。但徐教授发现,从中国进口饮片存在种种问题。于是,年回国后,向科技部申请了“促进中医药出口创汇的战略与政策研究”课题。笔者有幸参加了该课题的工作。该课题提出:中医药国际化面临空前良好的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建议国家制订“弘扬祖国传统医药学工程”。在上述课题基础上,年,甘师俊司长、李振吉局长等又领导进行了“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笔者又幸运地参与了研究。年,该课题提出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并得到国家批准。从此,全国出现了中药现代化热潮,国家拨出巨资,开展了各种研究。人们希望使中医药这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灿烂结晶发扬光大,更好地为13亿中国人民的健康服务,并走向世界,造福全人类。从徐绍颖教授研究中医药发展战略至今,恰恰10个年头,10年来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进展如何呢?一、笔者的思想转变近两年,不少人认为,中药现代化就是要弄清中药的有效成分,就是搞植物提取物,就是与国际接轨,就是得到美国FDA的认可,就是进入世界主流医药市场。甚至更有人说:“中药现代化就是要研究开发像青蒿素这样的I类新中药”。“十五期间,重点支持三五个结构清楚、药理药效明确的I类中药创新药物的临床研究”。“植物药向化学药发展是中药类产品的一大发展趋势”。“重点支持一批符合国际质量标准、疗效确切的现代中药新药品种”。“培育20个左右符合国际质量标准的现代中成药,争取有2~3个中成药正式进入国际药品主流市场”。“中药要走向世界,必须与国际接轨”。这些观点的实质,归结起来不外两点:其一,中药现代化就是要开发结构清楚、药理药效明确的I类中药;其二,中药必须与国际接轨,必须符合国际质量标准。这些观点明显是错误的,任其在社会上流传,会造成思想混乱;用以指导科研与生产,会导致中医药消亡,会使中医药如同世界另外三大传统医学一样不复存在。年我们课题结束后,正式出版了《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笔者是执行主编。《战略》未区分中药、植物药和天然药物的概念差异,这是一大缺陷;而且提出争取有两三个中药以药品身份堂堂正正走向世界,过分强调研究中药的有效成分,过分强调分离提取,几乎完全忽略了中医药与西医药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体系。这些不够准确的提法误导了读者,也误导了有些部门的计划制定。上述一些提法明显是受《战略》这本书的影响。为此,笔者非常惭愧。当初,笔者也曾为其中一些提法而激动,也曾在一些场合宣传过。经过深入研究,汗颜不已。作为上述两项课题参与者,今天,做一反思,谈谈笔者的思想转变。二、中药现代化是要发展完善中药而非西化中药中医药现代化的目的是什么?是把当代最新科学技术、手段、方法、设备融入中药研究、生产、应用中,从而发展完善中医药的一个过程,而不是要把中药西化为西药。1.中药现代化是要得到新中药而非西药所谓中药,系指纳入了中医药理论体系、能够按中医理论使用的药品,包括中药材、饮片和成药。青蒿素是从中药青蒿中提取出来的,但它是西药而不是中药。因为谁也没有弄清它的中药药性,它也无须辨证使用,只要是得的疟疾,谁都会用。将来弄清了其四性五味与归经,届时可以划归中药范畴,辨证使用。西药的特点是结构清楚、药理药效明确。中药也有结构清楚者,如冰片、朱砂、生石膏,但为数甚少;即使单味中药,成分也极复杂;人参至少已被人们研究了年,迄今其成分和作用也未真正研究清楚,但中医大夫用起来却得心应手。如果将结构清楚、药理药效明确的I类中药当作中药现代化的标准,如果说从中药材中提取、分离、纯化出几个结构清楚的新药就是中药现代化,那么,80年前西方国家为我们培养的药学家就从已中药中提取出黄连素、麻黄素等等,我国早就实现了中药现代化!西方国家多年前就从柳树中提取出了至今应用的水杨酸,从金鸡纳树皮中提取出了治疗疟疾的奎宁,岂非西方年前就替我们实现了中药现代化,我们今天不过是步人家的后尘而已吗?!今天,我国众多部门、众多行业,尤其是植化、化工、生物技术、西药等,都在大搞中药现代化,这种积极性很好,但显得有些浮躁。其实,许多同志对中医药一知半解,甚至连中医药之皮毛尚且不知,根本不了解中医药与西医药的区别,就按照西药那一套去“研究中药”,说是在搞“中药现代化”,不西化而何?不要把植化当中药现代化。不要认为中药现代化就是搞植物化学。西方国家一个小小的植化工厂,就能分离提取百十种植物成分,难道他们是中药现代化的典范吗?迄今,全世界共研究了种植物,摸清了其化学成分,从中筛选出59种西药,包括我国的青蒿素。这是植物化学对西药的贡献。不要以为成分决定一切。生石膏与锻石膏相比,仅相差6个结晶水,然而药性有天壤之别。人参与人参叶都含人参皂苷,古人却不用人参叶而用人参。今天检测仪器那么先进,茶叶和酒却不能以检测成分定优劣,而必须由品茶师、品酒师品尝。我们不能搞唯成分论,重在临床表现。我国西药是仿制的,入世后,难以再仿制。从中药中研制西药或从中药中分离提取一些提取物,出口创汇,也是一件好事,出口创汇就应该两条腿走路。而且,植物药也有一定治疗作用,有些还可以开发成西药。但不知为什么,有些人总喜欢给这种做法戴上一顶中药现代化的帽子。2.中药不等于植物药,也不等于天然药物进入20世纪80年代,西方人逐渐认识到西医的局限性和西药的毒副作用,且西方国家日益感到承受不了医疗费用高涨的沉重负担,才出现了回归自然、采用天然药物的潮流。但是,中药不等于西方的植物药,也并不是天然药物。植物药是当今西方人对西方草药的常用称谓。中药大多数也是用植物入药,但却不能称为植物药,因为中药与西方植物药差异很大。所谓中药是指纳入了中医药理论体系的药物,按照中医药理论而使用;而所谓植物药或说草药,则是尚未纳入任何医药学体系的药物,仅凭一定的经验而使用。中药多经炮制,经过了化学过程,且有些中药如密陀僧则是用化学方法合成的,因而不能称为天然药物。中药与植物药的主要差别如下:(1)中医药有系统而又完整的理论,有浩瀚的文献,遣方用药有规律可循;西方植物药仅凭零散的经验使用。(2)中医药早在两三千年前就建立了一定的医事制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行业;西方植物药在近几十年之前从未形成过行业。(3)中药讲究炮制,讲究药物四性五味、升降沉浮和归经;西方植物药仅应用生药,不懂炮制后药性之改变。(4)中药多用复方,讲究君臣佐使;西方植物药一般用单味药,偶用复方,多则四味,亦无君臣佐使之说。(5)几千年来,中医药一直是我国唯一的医疗保健体系,直至今天,无论大病小病,急性病慢性病,均可依赖中医药;而西方植物药仅用于可以自我诊疗的轻浅病症。在“回归自然”思潮影响下,西方各国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重视植物药的研究与开发,但是走的依然是西药路子。他们承认植物药有其特殊性,例如:常以混合物形式出现;其化学成分有时不能准确测定,甚至其有效成分都不能确定,其生物活性也不明确;许多植物药制备加工方法源于经验,等等。美国FDA也因此对其Ⅰ/Ⅱ期临床的技术要求有一定的放松,但总的来说,须符合化学药物复合制剂的要求。而且,对植物药的Ⅲ期临床要求依然很严,同对西药的要求没什么区别,要求提供进-步的毒理资料以支持临床。也就是说,他们还是唯成分论,步的是西药后尘。在采用筛选法开发西药越来越困难的情况下,西方开始从植物里寻找有效成分来开发新西药,这也是植物提取物在西方兴起的原因之一。由此也不难看出,不能把植物提取物当作中药现代化。

猜你也喜欢:

《新科学中医》简介

别让华佗在世也不合法!

世界上最奇葩的教育——中医

民间中医都是“非法行医”成长起来的!

欲复兴中医,先废除中医医师制度!

公号主人赵伟民简介,实践出真知!

不请民间中医出山,中医绝对没戏!

科学正在追赶中医,中医将变成科学前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5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