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有蔓草诗经草木图志由草入情,知

北京中科高效抗白个性施术 https://m.39.net/pf/a_13358730.html
增广贤文里说:“人生一世,草生一春。”人生短短百年,弹指间灰飞烟灭;草生区区一季,须臾间化为尘土,我却不这样认为。人死之后,只剩虚无;草木枯萎,来年再生。千年前的那个人与千年后的人已经无甚相关,千年前的那株草却还是千年后的那株草,只是名字不同而已。《野有蔓草》一书中,作者蓝紫青灰以千年后人的眼光,探寻千年前的草木之名,发掘他们背后的故事。草木之美,在于其本身,更在于触物起兴、托物寓意的中国古典文化。读《诗经》,识草木;识草木,才懂《诗经》。植物草木文化中所有的诗意几乎都可以追溯到这部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内容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类:周民族史诗、政治美刺诗、婚恋诗、农事诗、征役诗和燕飨诗。这些诗中,无一例外地,都会出现草木之名。婚恋诗通常描绘了人们纯真的爱情和婚姻生活,人们大都认为《桃夭》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描绘了一个女子在春日明媚、桃花灿烂的日子里,带着众人的祝福出嫁的场景。作者结合历史背景,进行研究,提出了另一种说法:也许这首歌实在恭祝春神句芒归位呢!另外,桃木从古自今都有可以辟邪的说法,你可否知道这个传说的来源呢?桃之一物,无论是《桃夭》里的爱情或对春天的赞美,还是《桃花源记》里不问世事,独自灿烂的芳华,或是夸父追日里弃丈成十里桃林的伟大精神,都足以证明“桃”在传统中华文化里被赋予了深刻的美好的寓意。农事诗描绘了反映百姓日常劳动生活。《芣苢》一诗中,“采采芣苢,薄言采之”,妇女们在采摘芣(fú)苢(yǐ)时唱着劳动的歌,唱出了欢欣喜悦,也唱出对未来的憧憬。这里的芣苢就是路边常见的车前草,我童年的小伙伴都唤它“磕头草”,只因这段叶子,扯动叶脉,便能让它让磕头似的弯腰,甚是有趣。政治美刺诗《食野之苹》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里的蒿,是指中药青蒿,屠呦呦就以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抗疟疾特效药)获得了诺贝尔奖,而屠呦呦的名字也取于《诗经》,这是多么奇妙的穿越千年的缘分呢?《野有蔓草》一书中,对许多植物古名的具体所指进行了探讨,在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阅读过程中,我深感作者的用心,文章兼顾文学性与科学性,配图皆是纹理细腻的精美手绘,再现了动人的《诗经》时代的草木世界。《诗经》里的植物,在今天我们也常常可见,却有些只知道它的方言名称,有些知道它们的学名,通过这本书,了解它们千年前的名字,它们在历史上的文化涵义流变,以及不为人知的背后的故事,也别有一番乐趣。从植物的角度,来解读古老的经典《诗经》,把握传统文化的脉络,由草木代入情感,从而更加了解《诗经》,对经典爱好者来说,也是一次有意思的体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76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