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针对近年来青蒿素在全球部分地区出现的“抗药性”难题,屠呦呦及其团队经过多年攻坚,在“抗疟机理研究”“抗药性成因”“调整治疗手段”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对于青蒿素,屠呦呦曾表示,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国传统医学给人类的一份礼物,在研发的最关键时刻,是中医古代文献给予她灵感和启示。《肘后备急方》对于植物青蒿,其神奇独特的药用价值再次被发现,简直就像一颗“沧海遗珠”重新回到了医学的宫殿,在现代医学的加持下,为世人带来了巨大的福音。为屠呦呦带来灵感的中医古籍是《肘后备急方》,东晋葛洪所著。若是穿越回东晋,葛洪绝对“仙气十足”,若再贴上几个标签,那就是“道教名人”、“热衷炼丹”、“医术高超”。由于早年贫苦,葛洪是一位很有民生情怀的道教人士。在道家典籍中,《抱朴子》是葛洪的名著。这本书,内篇讨论神仙之事,专讲吐纳符箓,而外篇讨论世俗之事,论述时政人事。若论文化价值,外篇更被后世所重。《抱朴子》在科学意识欠缺的中国古代,一位炼丹家可以拥有至高的“学术权威”。在漫长的文化演进中,神仙方术成为一门彻头彻尾的“杂学”,若向人们说明神仙的存在,这就需要“从业者”掌握大量的人文、医学、科学知识。特别是炼丹,不仅需要掌握道教理论,也需要高深的化学知识。葛洪在《抱朴子》中不仅记载了大量的炼丹术,更为我们留存了炼丹过程中的原始化学实验资料。这些化学资料,也让葛洪成为中国古代道教最著名的“化学导师”。以《中国科学技术史》闻名的李约瑟甚至称葛洪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博物学家和炼金术士”。在《抱朴子》的《仙药篇》中,葛洪还记载了众多中草药的别名、生长环境、特征、性能和用法等,使之成为一份中国早期的药物学论著。单独编写《肘后备急方》,完全出自葛洪的“仁心”:“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则侯之仁斯民也,岂直一方书而已乎?方之出,乃吾仁心之发见者也。”这也是葛洪的初心。中医方剂就是我们常说的熬中药,《肘后备急方》就是这么一部教人“熬中药”的医书,同时也是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专门讲如何治急病,而疟疾就属于急病。《肘后备急方》被医家称道,还有一个十分“民生”的原因,那就是在长期的药学实践中,在长期搜集民间验方中,葛洪强调,药物不在贵而在疗效,在治病救人的同时还要让穷苦人也能用得起。在当时的社会、科学环境下,虽然《肘后备急方》并未给葛洪带来更大的名声,但这本急救手册却为后世中医提供了诸多参考经验,成为医家必备。兼通儒家和道家文化,既追求神仙方术,也普惠众生,这种文化特质也加速了儒道哲学的融合。在中国文化入世和出世的“矛盾统一体”中,葛洪就是一个范例。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许建立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齐鲁壹点客户端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7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