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比较好方法 http://m.39.net/pf/a_7257160.html
造语平淡,山高水深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自主学习任务单
王慧
在《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以下简称《青蒿素》)中,屠呦呦以平实严谨的语言展现了她和她的团队成功发现并提取出青蒿素,将其应用于抗疟治疗的科研历程,体现了科学家的求索品质和奉献精神。让我们共同走进屠呦呦的科研生命,去体会探索的艰辛与乐趣。
任务情境
“校园文化长廊”准备展出以“群星闪耀,引我前行”为主题的系列展板,邀请各班同学立足本学期所学所感,推选引领性人物,并进行交流展示。我班同学在阅读《青蒿素》一文后深有感触,力推屠呦呦入选。请你参与展板设计,帮助同学们感受人物风采。
任务01撰写人物介绍
1.展板的第一部分需要对屠呦呦进行介绍,请撰写人物简介,帮助同学们迅速了解人物。
2.在撰写人物介绍的过程中,同学们搜集并查阅了很多关于屠呦呦的资料,发现我们撰写的介绍,与屠呦呦本人在课文中的表述存在着细微差别。请与大家讨论产生差别的缘由,并思考在撰写时该采用何种表述才能更加客观严谨。
学习成果1
生屠呦呦(—),中国药学家,多年致力于中药、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年,屠呦呦从北京医学院毕业,进入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并参加为期两年半的中医培训,系统学习了中医药理论。年,屠呦呦被任命为中药抗疟科研组组长。在设施简陋和信息闭塞的条件下,屠呦呦率领团队对几千种中草药进行筛选,最终将目光锁定在青蒿上。面对提取难题,屠呦呦受到中国古代药典《肘后备急方》的启发,带领项目组通过低温提取等方法,终于成功得到安全性高的青蒿提取物,并在反复试验中验证了青蒿素的疟疾抑制率。年初,在新药的临床试验中,屠呦呦以团队组长的担当精神,要求第一个试药,以确认其对人体的安全性。随后,她亲赴海南疫区验证了治疗效果。屠呦呦带领团队一路披荆斩棘,终于打开了新型抗疟药物的大门。
青蒿素问世以来,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年屠呦呦获得拉斯克奖,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年,她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年屠呦呦入选《时代周刊》位最具影响力女性人物榜。
学习成果2
生1我在查阅资料时发现,年初,屠呦呦在提交的志愿试药报告上说:“我是组长,我有责任第一个试药!”但在课文中,她却平淡地表述为:“我和我的同事勇敢地做志愿者……”她是团队的核心,研究院的专家,但她将自己当作团队中的一员。从中我感受到了一位科学家隐藏在文字背后的谦虚谨慎与淡泊名利。
生2我们在介绍屠呦呦时,是用第三人称来叙述屠呦呦的科研经历及成就的。而屠呦呦在课文中,多采用第一人称“我”和“我们”,来介绍研究、发现青蒿素的科学历程及取得的成就等。我们是对屠呦呦个人进行介绍,因此突出了她在团队中的“灵魂引领”作用,而课文中屠呦呦本人的表述更倾向于把自己归于团队中的一员。
生3课文的前半部分多用“我”,因为这部分叙述的是屠呦呦个人的童年及求学经历。文章的后半部分多用“我们”,尤其是叙述青蒿素的成就与贡献时多用“我们”。当然,在记述攻克青蒿素制取阶段的难点时,作者也如实记录了“我”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因此,我认为我们对屠呦呦的介绍,在使用第三人称的同时,也要考虑到“个人与集体”的辩证关系,在集体智慧中展现个人的形象。
王老师点拨
在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的视角转换中,你是否能从表述的区别中感受到实用类科普文本的文体特点及作者平淡审慎的语言风格?同时要注意“我”和“我们”在表述上的细微区别。
课文中青蒿素的研发分为“发现青蒿素抗疟效果”和“将青蒿素提取为药物”两个阶段。在“发现”阶段,作者多用“我”,这是对事实的客观陈述,符合科普文准确严谨、实事求是的要求。在“创造”阶段,作者多用“我们”,这是对团队力量的依赖与肯定,也向我们冷静客观地指出,个体的智慧离不开团队的协作。
任务02展示科研轨迹
在展板的第二部分,同学们决定展现屠呦呦的科研过程,请围绕屠呦呦最引人注目的成就——青蒿素的研究,来设计思维导图,标注重要节点并进行简要的解说。
学习成果
生1在屠呦呦的记述中,大多数重要事件的时间精确到年,但有三处异于其他,包含了特殊的意义。第一处是“年10月4日”,这是屠呦呦终生难忘的日子——青蒿中性提取物的获得,验证了提取方式的正确,表明研究者终于找到了青蒿素抗疟疗效的突破口。因此,在作者平静客观的叙述中连续出现了两个感叹号,其激动心情可见一斑。第二处是“年11月8日”,青蒿素晶体被找到,作者特别提出,可见其记忆尤深。还有一处特别点明了季节,因为秋季是疟疾的高发期,而年的秋天,青蒿素胶囊在海南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些被细致记录下的时间,饱含了屠呦呦在科研道路上的深情,对她来说,这些时刻甚至比任命、表彰和获奖的时间更为重要。
生2当我观察时间轴上的时间节点时,我发现了一处出乎意料的地方。在我看来,发现与创造阶段应该是困难的,而推广阶段应该是容易的。然而屠呦呦团队从着手研究到找到青蒿素,只用了三年的时间。从青蒿素到青蒿素胶囊,只花了一年的时间。是什么促使青蒿素的研发如此之快呢?我想可能有疫情的刻不容缓、国家的重视与支持、团队的凝聚力、科学家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医者的使命感和责任心等原因。但从青蒿素的发现到其被世卫组织认可,过去了整整三十年。为何进展会如此之慢呢?可能与科研的过程需要、国际环境、中医的价值在国际社会的认可度等诸多因素有关。这提示我们除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