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科学界一直流传着这么一个有些病态的规矩,那就是必须是留洋科学家。才能获得足够的尊重和重视。留洋确实能够拥有更好的科研环境,这点并没有错,错的是不该对本土科学家存在歧视。因为不留洋的科学家即便有很好的想法,但缺乏支持他们最终都只能放弃理想,而且不留洋没有外国履历就没办法做出一番成绩吗?也并不是,日本的山中伸弥,告诉了全球“不留洋”也能够做出诱导多能干细胞的研究,而我们中国也有这么一个科学家,她没有留过洋甚至没有院士称号,但也能够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她就是屠呦呦。一个中国伟大而又杰出的本土科学家。年的12月30日,临近新年的前两天,屠呦呦出生在浙江宁波市的一个诊所家庭,开堂坐诊的父亲为这个屠家的小公主,取了呦呦的名字。是摘引《诗经·小雅》中“呦呦鹿鸣,食野之蒿”的意思。不过当时谁都不知道,这个呦呦以后和蒿的关系会如此密切,因为父亲是一个大夫,从小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屠呦呦受到了父亲很大的影响。医学梦早早就萌发出来,她经常会给父亲打下手,去煎服草药给病人喝。也在这个过程中,她对中草药产生了浓烈的兴趣,更加对治病救人,给人带来新生的善举十分向往。在屠呦呦后来的回忆文章中,她直言小时候的梦想,就是一定要做一个像父亲那样的好医生。不过此后她不幸染上了肺结核,一度差点终结了她追求学业的理想,好在的是两年后她重回学校。并发奋读书考上了北京大学,在北大医学系奋斗了4年后,她被分配到国家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工作。也就是在这里,一个关系她一生的研究项目,让这个不留洋的奇女子,最终被世人谨记。疟疾是一种由蚊子传播的传染病,蚊子叮咬后带有疟原虫的血液会感染患者,最终引起发冷发热等病变。是一种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十分常见的传染病,每逢疟疾兴盛的季节,常常会有许多抵抗力较差的人死亡,据相关研究表明,在年之后,全球每年依旧有4亿人会感染上疟疾,它们主要发作在非洲和东南亚地区。但在上世纪的时候,疟疾盛行的地方,还得再加上一个中国,那时候的中国疟疾同样严重。虽然有抗疟药品,但疟原虫的抗药性和越南战争的影响,导致了中国需要研究抗疟新药,因此年中国成立了代号“”计划。将全国60多家科研单位,和名科研人员组合起来。共同完成这个特殊使命。而屠呦呦就是其中一个科学家,当时处于特殊时期,老一辈科学家往往都不爱招惹麻烦,并且计划研究是以中草药作为理论基础,所以还是初级研究员,但拥有植物药草专业知识的屠呦呦,就被任命为研究组的组长之一。开始着手准备新的抗疟新药。在那几年中,该计划的研究人员都会翻阅大量古代医学书籍,和搜索中国南方的各种民间药方,然后对其中的草药进行分析研究,但始终没有找到任何有效成分,而屠呦呦也是如此,她和她的团队,尽管搜集了余个药方,编写了种抗疟可能性,也对其中多种中草药进行研究,但最后也都以失败告终。其中也包括了青蒿这个草药。但这并没有难倒屠呦呦,有一天她突然对加热提取的方法提出质疑,认为可能是加热破坏了植物中有效成分活性,因此提出了用低温乙醚提取植物成分的方法。经过不断研究在她和团队的努力下,最终实现了用乙醚提取青蒿中的活性成分的方法,而提取的这个成分拥有着对疟原虫近乎百分百的杀伤力。能够以高效速效和低毒的情况进行抗疟,所以她和她的团队将这个成分称作青蒿素。并加以研究,年后屠呦呦团队合成的双氢青蒿素,正式宣告了,一款能够普及的抗疟新药就此产生。青蒿素的应用,是能够在两三天内就消灭疟原虫,因此普及后,青蒿素药品很快就应用到了全球上百个国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的说法,由于青蒿素的发现,全球的疟疾病人减少了37%,治愈率也提高了60%。约有万人因此获救,如此杰出的发明,让屠呦呦在年获得了拉斯科医学奖,这是中国生物医学界历史中,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奖项,但在4年后,屠呦呦再度打破了记录,成功斩获诺贝尔医学奖。成为了中国第一位自然科学诺贝尔奖得主。自此对于这个,无留洋背景无博士学位无院士头衔的三无科学家,没有人在敢提出质疑,很多人想问。没有留洋的她是如何做到的,其实无非就是在次的研究失败中,用一次次的失败和重新振作,在团队之间默契的配合下,获得成功,她也成功告诉了我们,想要成功并不需要什么的经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8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