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陈亮通讯员廖晓键周静图/学校提供5月23日,广州中医药大学与佛山图书馆共同举办“李国桥教授与青蒿素抗疟专题展”,纪念“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暨“项目”56周年,展示老一代中医药科学家李国桥教授和其团队在青蒿素防治疟疾的临床研究中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突出成果,尤其在国际医药卫生交流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广东省卫健委副主任、广东省中医药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庆锋,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王伟,佛山市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练凌东以线上、线下方式参加纪念活动并致辞。王伟为常驻国外3年以上的5位青年援外人员颁发了感谢状。学校党委副书记邱亚洪主持纪念活动。以精神推动中医药强省建设徐庆锋指出,青蒿素是中医药给全世界人民的礼物。广东作为青蒿抗疟的发源地,更是当今青蒿产业化国际化的先行地。以李国桥教授为代表的广东中医抗疟工作者,56年来不间断地奋斗在人类抗疟一线,为人类控制疟疾流行贡献了中医智慧,创立了全球抗疟中国方案。他强调,要继续发扬精神,加快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推动中医药更好造福人类健康。王伟表示,广州中医药大学承载着中医药国际化、标准化的重要使命,一直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派出专业团队前往亚非疟疾流行国家推广中国青蒿素复方灭源控疟方案,建设6个海外中心,取得丰硕成果。学校将继续秉承文化自信、中医药自信,以青蒿素抗疟服务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契机,更好地发挥广东中医药优势力量,坚定科学精神,创新突破瓶颈,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广东智慧、广东坚守、广东力量。练凌东表示,这次专题展不仅是一次中医药主题会议,更是一次广佛文化对话交融的盛会。佛山素有“岭南中成药之乡”美称,期待广佛两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携手挖掘和弘扬岭南中医药文化,共同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李国桥教授以视频方式表达自己长期以来奋战抗疟一线的感悟,勉励团队继续加强青蒿素防治疟疾的临床研究,推广中国青蒿素复方灭源控疟方案,更好服务人类卫生健康。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潘华峰作广州中医药大学青蒿素抗疟援外工作汇报。来自广州中医药大学青蒿研究中心的专家代表、援外人员代表、广东新南方集团代表相继发言。广中医青蒿抗疟团队成为“国家队”据悉,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全新化学结构药物,源于传统中医药,其衍生物与复方疗法如今在恶性疟疾肆虐的世界疟区广泛使用,不仅挽救了全世界数百万生命,更初步控制了疟疾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状况。年,我国为研究抗疟特效药,组织全国60多个科研单位、多名科研人员,以科研集体大协作的形式,开展青蒿素治疗疟疾的研究,启动“”项目。“”任务中医药协作组在针灸和中药两个方向上进行探索。承担针灸治疗疟疾任务研究的,正是广州中医学院(即广州中医药大学前身)李国桥教授带领的团队。在研究过程中,李国桥教授“以身试疟”,他注入病人体内的血液,主动感染恶性疟疾,并在感染期间记录相关数据,寻找疟原虫发育规律,留下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为抗疟药物临床试验的开展奠定了基础。“”项目20年间,研发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成果余项,圆满完成任务,从中医药中开发的新一代抗疟药——青蒿素及其衍生物。为此屠呦呦教授于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以李国桥教授为首的广州中医药大学青蒿抗疟团队是我国唯一坚持在亚非地区开展青蒿素抗疟研究的团队机构,已成为中国支援亚非地区国家抗疟的“国家队”。广州中医药大学多年来一直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在亚非疟疾流行国家建立了中国-马拉维青蒿素抗疟中心、中国-马拉维中医药中心、中国-多哥中医药中心、中非疟疾防治中心、中国-巴新中医药中心和中国-科摩罗疟疾防治中心等多个国家级中医药中心,为当地培养了多支专业化抗疟队伍,进一步紧密了中非外交关系,彰显了中医药的独特优势,为践行“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打造健康丝绸之路”,推广中医药国际化贡献了力量。年是“项目”56周年,亦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中国援外医疗60周年。时至今日,广州中医药大学青蒿抗疟团队坚持抗疟研究与医疗援外,为全球疟疾防治、佑护人类健康、推动共建人类卫生共同体做出了重大贡献。(更多新闻资讯,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9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