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8日在京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张高丽、王沪宁出席大会。在热烈的掌声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获得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南京理工大学王泽山院士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侯云德院士颁发奖励证书。
“火药王”王泽山:祖国恩泽重于山
资料图王泽山院士在指导学生。朱志飞摄
他60多年来专注于研究火炸药,带领团队发展了火炸药的理论与技术,突破了多项世界性的瓶颈技术,一系列重大发明应用于武器装备和生产实践,为我国火炸药从跟踪仿制到进入创新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书写了我国火炸药实力进入世界前列的传奇。
侯云德:与病毒“斗”了一辈子年近90还在上班
资料图90年代,侯云德院士在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大楼门口留影/资料图片
SARS、甲流、埃博拉……百姓对病毒“谈虎色变”。“猛虎”侵入人体细胞后,大肆破坏人体“化学工厂”,致人生病,甚至夺取生命。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侯云德与病毒“斗”了一辈子,年近九十还在上班。
回眸历届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
至届,共27位科学家获“国家最高科技奖”。
年度
赵忠贤,带领中国超导研究实现两次革命性突破的物理学家;
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的药学家。
年度
最高奖得主空缺。
年度
于敏,我国着名的核物理学家、核武器研究和国防高技术发展的领军人物。
年度
张存浩,我国高能化学激光、分子反应动力学开拓者和奠基人;
程开甲,我国核武器发展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年度
郑哲敏,国际着名物理学家、力学家、爆炸力学专家;
王小谟,“中国预警机之父”。
年度
谢家麟,我国粒子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吴良镛,被誉为“人居环境科学创建者”。
年度
师昌绪,被誉为“高温合金之父”;
王振义,内科血液专家、血液研究的领军人物。
年度
谷超豪,享有国际盛誉的数学家;
孙家栋,“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着名的航天技术专家。
年度
王忠诚,我国神经外科的开拓者之一;
徐光宪,着名的化学家和教育家、“稀土之父”。
年度
闵恩泽,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
吴征镒,着名植物学家,植物区系研究的权威学者。
年度
李振声,着名遗传学家、小麦育种学家。
年度
叶笃正,着名气象学家;
吴孟超,“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年度
最高奖得主空缺。
年度
刘东生,中国环境学专家、地质学家、“黄土之父”;
王永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
年度
金怡濂,中国巨型计算机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年度
王选,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
黄昆,中国固体物理学、半导体技术奠基人之一。
年度
吴文俊,中国数学机械化研究的创始人之一;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国家科学技术奖评选新变化:六大方面改革
一是继续拓宽专家和学术组织的推荐渠道;
二是试行定额评审制度,控制获奖总数,提高国家科技奖的含金量;
三是限制完成人频繁报奖,遏制“论文堆砌”;
四是细化专用项目评审组,保证评审的公信力;
五是确保专家评委的独立公正;
六是不断增强评审的公开透明度。
这些提名制度、评审方式的变革和奖励数量的精简、奖励结构的调整等,无不彰显了中国科技事业改革创新的力度,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创新发展的决心。
我国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部分科技成果领跑全球。进入新时代,凝结着科技界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与不懈奋斗,意味着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迈入冲刺攻坚期并开启世界科技强国建设新征程。(弟辰晨、李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