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医院治白癜风较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据新华社消息,8月3日,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刘永坦,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万元奖金全部捐出,设立永瑞基金,用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学科人才培养。
刘永坦
刘永坦为何将全部奖金捐给哈工大?他是这样回应的:“我个人的成长发展,离不开党和国家长期的培养与教育,离不开学校和同志们的帮助与支持。在获奖那一刻,我就有了将奖金全部捐出,回报国家、回报学校的想法,也得到了家人的一致支持。”
年1月,刘永坦荣获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中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这个奖项宁缺毋滥,年正式设立以来,年和年两个年度大奖都曾出现空缺。
获奖者的奖金额在设立之初为万元人民币,其中万元由获奖者自主选题,用做科研经费,50万元属获奖者个人所属。年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奖金标准有过一次调整,奖金额度调整为万元/人,奖金分配结构调整,全部由获奖者个人支配。
万元的高额奖金如何花?除了上述刘永坦院士选择了全部捐出,其他获得者都是怎么安排这笔巨奖的呢?
黄旭华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黄旭华
黄旭华在被问及如何花这笔巨奖时答道,“万我现在还没概念,我曾经和大家讲过,这个钱我不要,给了会变成我的负担,处理不好会惹祸。我会和单位好好商量一下,至少要拿出相当一部分给我们单位设立一个奖励基金。具体现在还没计划,不能夸海口。”
钱七虎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
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奖金由万元提升至万元,而且奖金全部由个人支配。
钱七虎在拿到万元奖金后,仅用不到一周的时间便将奖金一次花光。据媒体报道,收到奖金没几天,钱七虎便主动提出将全部奖金捐出,纳入他此前设立的公益基金,重点资助西部和少数民族的贫困学生。
王泽山、侯云德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
年度两位获奖者王泽山和侯云德,他们的奖金都是万元,对于如何花掉这笔奖金,他们的回答都是“用于科学研究”。
“把奖金用于团队建设是很自然的事,因为成绩都是大家干出来的。”王泽山说,他计划使用这笔奖金设立“青年成长基金”,鼓励更多年轻学子投身科研事业。
屠呦呦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
屠呦呦
屠呦呦继年获得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后,又获得年度中国科学界最高荣誉。
屠呦呦团队成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研究员廖福龙曾向澎湃新闻透露,屠呦呦所获的万奖金的大多数将继续“用于科学研究”,“按照相关规定,应该是十分之九都是用于科研。”
谢家麟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
谢家麟在获奖后,被新京报问及“万奖金打算怎么花?”他却表示很茫然,“我现在还不知道这个奖的分量有多大,还不知道有万一说。”在老伴告知他,“按照规定奖金的9/10是作为科研经费,一般奖励是给单位的,1/10是给个人”之时,他答道:“给我50万的话,我也都捐了(单位)做科研用,这是应该的。现在什么都挺好的,不需要额外的钱。”
袁隆平、吴文俊
年度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
袁隆平
为培育优良稻种奉献一生的袁隆平,对其万元科研经费的去向毫不犹豫,“当然是投入超级稻”。
终身在数学王国里探索的吴文俊则表示:“我还得和数学与系统科学院的领导商量一下,当然,这笔奖金很可能用于数学机械化,因为我就是因为拓扑学和这个得奖的吗。”
当两位科学家在初次被问到可以自由支配的50万奖金如何花时,都有点“迟钝”:还没什么打算,还没想过。“如果说非要花,那就是买书。”82岁的吴文俊越老越好学。
“巨奖”怎么花,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的有关人员曾表示:国家设立如此巨奖的目的,就是要大力表彰在当代科技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技发展中有卓越建树的,或者在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科技工作者,并以此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知识创造财富的社会风尚、社会机制,在全民族倡导创新意识。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之前,科学家个人所属的其实只有50万元奖金,“由科学家个人所得的50万元,就是为他们用来改善自己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的,这就是最好的利用,也是他们应得的奖励。”奖励办负责人说,“就让他们安心享用这份奖励吧。”
历届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都是谁?
年度
黄旭华。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先驱者和开创人之一。
曾庆存。国际数值天气预报奠基人之一。
年度
刘永坦。中国对海探测新体制雷达理论与技术奠基人和引领者。
钱七虎。中国现代防护工程理论奠基人,创建了中国防护工程学科和人才培养体系。
年度
王泽山。中国著名火炸药学家,创立了“发射装药学”。
侯云德。中国分子病毒学、现代医药生物技术产业和现代传染病防控技术体系的主要奠基人。
年度
赵忠贤。中国高温超导研究的奠基人之一。
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年度
空缺
年度
于敏。中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核武器研究和国防高技术发展的领军人物。
年度
张存浩。中国高能化学激光、分子反应动力学开拓者和奠基人。
程开甲。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年度
郑哲敏。国际著名物理学家、力学家、爆炸力学专家。
王小谟。“中国预警机之父”。
年度
谢家麟。中国粒子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吴良镛。被誉为“人居环境科学创建者”。
年度
师昌绪。被誉为“高温合金之父”。
王振义。内科血液专家、血液研究的领军人物。
年度
谷超豪。享有国际盛誉的数学家。
孙家栋。“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著名的航天技术专家。
年度
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的开拓者之一。
徐光宪。著名的化学家和教育家、“稀土之父”。
年度
闵恩泽。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
吴征镒。著名植物学家,植物区系研究的权威学者。
年度
李振声。著名遗传学家、小麦育种学家。
年度
叶笃正。著名气象学家。
吴孟超。“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年度
空缺
年度
刘东生。中国环境学专家、地质学家、“黄土之父”。
王永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
年度
金怡濂。中国巨型计算机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年度
王选。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
黄昆。中国固体物理学、半导体技术奠基人之一。
年度
吴文俊。中国数学机械化研究的创始人之一。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封面新闻安逖综合新华社、中新网、科技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