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诺贝尔奖更诺贝尔,会6国语言,35

“这个世界如此美好,值得人们为它奋斗。我只同意后半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海明威

瑞典不仅是北欧第一大国,也是科技大国。你会发现瑞典的发明属性也是源远流长,从心脏起搏器到三点式汽车安全带,从活动扳手到心电图检测,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果说瑞典的科技发明事业,有一个里程碑的话,那必定是阿尔弗雷德·诺贝尔(AlfredNobel)。没错,就是那个举世闻名的诺贝尔奖的创始人。

阿尔弗雷德·诺贝尔

一旦了解阿尔弗雷德·诺贝尔,你会发现他才是史上最“诺贝尔”的选手。他同时是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和军火商,拥有个发明专利,会六国语言,拥有90多座工厂,跨国公司遍布全球21国。

诺贝尔奖这样一个世界性的最高学术奖项,为何会由瑞典的阿尔弗雷德·诺贝尔一人创立呢?今天,开始“诺贝尔”的挖宝之旅。

Nobel的发家史

“命是弱者的借口,运是强者的谦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尔曼·黑塞

年10月21日,AlfredNobel出生在哥德斯尔摩,他是家里的第四个儿子。他的父亲伊曼纽尔·诺贝尔(ImmanuelNobel)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是工程师、发明家,武器制造和蒸汽动力先驱,曾破产两次,但每次破产都带来了新的机遇。

伊曼纽尔·诺贝尔

第一次破产,在AlfredNobel出生的那一年,因海难损失了一整船的建筑物资而破产,迫使他远赴俄罗斯和寻找新工作。

后来,他为俄罗斯设计海军的矿井,成功阻止了英国海军进入圣彼得堡,并得到了俄国沙皇的赏识,移居俄罗斯,同时为四个儿子创造了在圣彼得堡接受一流的私人教育的机会。

左一是伊曼纽尔·诺贝尔,右一是阿尔弗雷德·诺贝尔,中间是其他三个儿子

于是,17岁的AlfredNobel精通了瑞典语、俄语、法语、英语和德语,尤其喜欢英国文学。但父亲希望他能成为工程师,于是把他送到巴黎跟著名化学TJPelouze私人实验室学习,更遇到了发明硝酸甘油的意大利化学家AscanioSobrero。

这成了他人生的转折点。硝酸甘油是一种易爆的液体,诺贝尔改良了它,从而发明出兼具高爆破能力和稳定性的炸药。此前,各国依然沿用爆破能力较弱的中国黑火药。

由于战争结束等原因,他的父亲再度破产。年,父亲带着阿尔弗雷德和弟弟埃米尔回到瑞典,专注于硝酸甘油爆炸物研究。年一次工厂意外爆炸中,弟弟埃米尔和几个工人被炸死了。

年,为了硝酸甘油变得更安全,阿尔弗雷德开始添加剂实验,发现硝酸甘油和硅藻土混合后,会从液体变成糊状,稳定性大大提高。

同时他也极富商业头脑,凭着炸药专利,在20多个国家的90多个不同地方建立了工厂和实验室,被雨果称为“欧洲最富有的流浪汉”。

他的六个主要实验室据点,刚好是他熟练的六国语言所在地,分别是哥德斯尔摩、德国、苏格兰、法国、瑞典、意大利。他后来还发明了橡胶、皮革、人造丝等材料,一生拥有项发明专利。

一生未婚,穿梭于工厂和实验室

阿尔弗雷德·诺贝尔有过3个喜欢的女子,却都无疾而终。初恋是一名俄罗斯的女子,但她拒绝了诺贝尔的求婚。第三个女子,是一名奥地利姑娘,他们通讯长达18年,最后却嫁给了一个军官。

第二段“恋爱”比较有意思,奥地利女子贝尔塔·冯·苏特纳应聘诺贝尔的管家,她是一个激进的和平主义者,短短一个星期里诺贝尔对她萌生好感,但她随即辞工回国嫁人了。

贝尔塔·冯·苏特纳

普遍认为,她直接影响了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并在遗嘱中设立诺贝尔和平奖。在诺贝尔去世后,她凭着和平主义思想作品《放下武器》,于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年,阿尔弗雷德患上了心绞痛,刚好硝酸甘油也是治疗心脏病的特效药,他还打趣地写道:“这听起来像是命运的讽刺,我被命令服用硝酸甘油”。

设立诺贝尔奖的遗嘱

年,阿尔弗雷德在意大利别墅中脑溢血身亡,按他的遗嘱,将万瑞典克朗留给家人,余下的万瑞典克朗(相当于12.6亿人民币)成立诺比尔基金,运用其投资所得给化学、物理、生物、文学及和平等五大领域有杰出贡献的人物。

诺贝尔意大利的别墅

据“诺贝尔基金会”秘书长的话,诺贝尔的初衷是“要奖励那些三四十岁、有才华但缺钱的研究人员,向他们提供相当于一个大学教授15年的工资,让他们能够安稳地生活。”因此评选规定,去世的人无法获得诺贝尔奖。

截至年,共有位诺贝尔获奖者,平均年龄59岁。虽然平均年龄早已远离了原来的设定。而诺比尔不仅是一个“资助”研究人员的奖项,更是成为了世界性的科学、文学、和平贡献的最高荣誉。

非凡的“墓志铭”

“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归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无法复原,即使最狂热最坚贞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瞬息即逝的现实,唯有孤独永恒。”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西亚·马尔克斯

诺比尔奖的五大奖项设置,其实与诺贝尔本人息息相关。他在化学、物理、生物领域,获得巨大的成绩和无数的发明专利。

在他获得无数殊荣和财富的一生中,他亦是孤独的,文学始终是他的慰藉。他对文学的热爱持续了一辈子,他写剧本、小说和诗歌。和平奖,则是源于一个他爱而不得的女子。

围观历届诺贝尔奖得主的数据,诺贝尔文学作品获奖率最高的语言是英语,其次是法语。女性最容易获得的是诺贝尔文学奖,性别占比占12.5%,其次是诺贝尔和平奖,占比12.4%。

数据归数据,而现实往往是反转的:

年,莫言以乡土特色方言写就的作品诺贝尔文学奖。

年,屠呦呦女士发现治疗疟疾青蒿素获得诺贝尔生物奖。

道出“诺贝尔”真正的精神真谛的人,却是那个拒绝了“诺贝尔”奖的男人,他是让·保尔·萨特。

年,萨特以“我不接受一切官方给予的荣誉”为由拒绝诺贝尔文学奖。其实,他的一生拒绝了任何的官方奖项和荣誉。

让·保尔·萨特

他认为:“一个对于政治、社会、文学表明其态度的作家,他只运用他的手段,即写下来的文字来行动。他所能够获得的一切荣誉都会使其读者产生一种压力,我认为这种压力是不可取的。”

或许,正是不以名誉和财富为目标的热爱,造就真正的“诺贝尔”。

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配图/阿V

文字/阿V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37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