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春日食春盘,即五辛盘。所谓五辛,“即葱、蒜、韭菜、芸苔、胡荽是也”,“芸苔”就是油菜,而“胡荽”则是香菜。“大宋第一美食博主”食以记之“渐觉东风料峭寒,青蒿黄韭试春盘”。
在乡下,虽无如此讲究,但春日食春也算是一种乡野习俗。趁着春寒料峭,杏花微雨,杨柳拂面之际,采摘春天的头一茬野菜,取鹅黄新绿的嫩枝叶回来做蒸菜饭。有道是春食野菜赛仙丹,长于山林野地之中的野菜仿佛也具有山川灵秀精华,长春不老汉王愿,食之竟月香齿颊。
晨光已至,暖阳融融,晨间的露水未干透,迎着春光上山。乡野的山峦是沉静的,在山上凝眸远望,山间的雾氛未散,山川云树,一片朦胧。随着太阳升高,山顶闪着万道金光,洒在林间树丛,野菜山花,闪着点点碎星,给你带来满腔的希望。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花中来去看舞蝶,树上长短听啼莺,当真不负春光。
山泉清冽,溪水粼粼,清可见底。花花草草顺着山溪曲折蜿蜒,虽无奇花异卉,但山花烂漫,青绿环绕,倒也有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我们这里不产莼菜,做不来莼鲈之思,羹莼永年,也没有蒌蒿满地,不闻藜蒿之美。剔除当地人不吃的扫帚苗,马兰头,苜蓿草,水芹菜,泥胡菜,诸葛菜,还有母亲不爱吃的刺儿菜,车前草,将剩下的一一摘入篮子里。
现在挖野菜已经不是为了生存,而是有一种悠闲的心情。日暖风和大地钧,林边野草美颜新,一路赏花观景,拍照踏青,重在过程。野有葱草,茎叶直兮的葱叶;初春蒿叶嫩微出,芽草晶萌戴水珠的野蒿;野蒜根含水,沙葱叶负霜的蒜苗;蔓菁宿根已生叶,韭芽戴土拳如蕨的韭菜芽;野葱郁郁如苔蒜,鸭脚苍苍似锦麟的鸭脚板,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的荠菜;喜沐春光采嫩芽,热烹凉拌味皆佳的折耳根;东风又度满城芳,一树椿芽独蕴香的香椿等等。待到手携篮子满新蔬,便恣歌携手,相约归去。
回到家中,与母亲一起坐在花荫下,就着潺潺的净水淘洗野菜,顺便在菜园子里摘来新开花的菜薹,香菜。将葱,蒜,菜薹,鸭脚板,韭菜,野蒿,细细地切成小丁,窖藏的土豆和红薯去皮切小条,打一个鸡蛋,拌入面粉、玉米面,加少许调料,放入木甑子蒸熟,鲜香脆嫩的蒸菜饭就做好了。再将折耳根,香菜切小条,香椿芽焯水加调料搅拌烹入味,便成乡野美餐。当然,春日正当时,怎么能少得了荠菜?随地挑成荠菜羹,只和淡水入瓶罂。荠菜最常见的做法便是做羹汤。简简单单地将荠菜择洗干净,切碎后用清水煮开,勾芡成糊状。虽然做法简单,但温热清香,一碗下去,满腹都是春风荡漾。所谓春风不负闲人腹,乐煞山居有福人,这便是自然的馈赠。
每到春天,母亲总是会做好几次蒸菜饭,直至春尽菜老。细叶迎凉情怯怯,素花耽梦笑甜甜,春日里念念不忘的一口春味,是母亲的味道,也是家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