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最伟大的6位女性,每个人的故事都

北京看白癜风费用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9927173330035222&wfr=spider&for=pc
02:50

这种病曾夺走3亿人生命

屠呦呦发现青蒿素才带来希望

只有屠呦呦坚信青蒿提取物能够抗疟

为此她主动要求以身试药

来源/DOCO热纪录

ID/docochina

BBC新作《Icons面孔:20世纪传奇人物》邀请各领域专家制定了一份传奇人物名单,并介绍了他们的成就和影响。

这次,镜头对准了这么一群人——科学家、艺术家、演员、活动家、冒险家、体育明星、政治领袖。他们是既定规则的推翻者,在20世纪的风云变幻中,他们做了时代的弄潮儿,用思想和行动引领着人类社会前进。

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非凡成就,同时他们的故事也表明,一个人也能够改变世界。

今天,我们从片中选取了6位女性,和大家来聊聊她们的传奇故事。

玛丽·居里

年,玛丽·居里(MarieCurie)带着所有财产和一把折叠椅,坐上了波兰开往巴黎的火车。当时没人能想到这个坐在四等车厢里的普通乘客,日后能够动摇科学理论。

由于波兰的大学不接收女性,玛丽辗转欧洲各地,最后才到了索邦大学求学。她身无分文,用两年时间才积攒够学费,没钱买食物,冬天到了也没钱买煤炭来取暖。

读书期间,她爱上了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PierreCurie)。两人的结婚仪式很简单,骑着自行车去乡下转了一圈就算度蜜月了。

婚后,玛丽把研究放在了被多数男性同行忽略的领域——放射性物质。

很长时间以来,铀是人们唯一了解的放射性物质。然而有一天,居里发现了钋,这个物质只需要几毫克,就能释放出前所未有的能量。

仅仅过了六个月,她又发现了一种更为强大的物质——镭,这个发现把当时的科学界震了个底朝天,保守的科学家说:“你说有镭就有镭?在哪?你指给我们看。”

天晓得,当时要提炼出纯镭有多么难,想提炼必须要有大量矿物和大实验室!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皮埃尔·居里和玛丽·居里花掉了所有积蓄,才买到了十几麻袋沥青铀矿的渣渣。

在一间破屋里,两人开始了试验。日子过得不分四季不分昼夜,24小时恨不得掰成48小时来用。由于睡眠少、工作量大,皮埃尔全身疼痛,玛丽日渐消瘦。

但是他们坚持了45个月,经历了几万次提炼,最终获得了10克纯镭,同时还发现了镭抗击癌细胞的用途。

上万次的研究中,玛丽·居里得出了一个结论:物质内部的某种东西可以释放能量。这个想法前卫大胆,像一场革命,为日后卢瑟福分裂原子、恩里科·费米用原子能照亮世界铺平了道路。

年,居里的生活遭遇了重大变故,丈夫皮埃尔·居里意外身亡。可想而知,这对一直把皮埃尔视为人生导师和灵魂伴侣的玛丽来说,打击有多大。

据说,她有时会给亡夫皮埃尔写发不出去的信,怀着这样悲痛的心情过了五年,直到皮埃尔的学生保罗·朗之万(PaulLangevin)出现,玛丽才渐渐从这段阴霾中走出来。

由于长期在一起工作,两人日久生情,然而这段美好的师生恋注定是一场悲剧,因为当时的郎之万已经结婚了,还拥有一个四口之家。

保罗·朗之万

朗之万的妻子知道此事后,将居里写给郎之万的情书寄给了巴黎的一份小报,事情闹得沸沸扬扬,玛丽陷入人生低谷。在巨大的舆论面前,两人不得不选择了分手。

当时,居里即将荣获第二个诺贝尔奖,但委员会认为她会让奖项蒙羞,所以禁止她参加颁奖典礼。对此,她提出了抗议:我的科学工作和我的私生活之间没有任何关联。

此后,巴黎社会抛弃了她,媒体也对她进行诽谤,而居里的人生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

一战期间,居里想去前线救治受伤的士兵,她报了放射线照相和解剖学的速成班,就整装待发奔赴前线了。战场上炮弹爆炸后,无数碎片刺入人体,居里需要帮助医生确定碎片的位置。

她本来是需要进入手术室的,但是一些外科医生不允许手术室里有女性,所以她只能站在门口提示他们:“你需要检查膝盖骨,你需要检查肋骨,你需要检查肩膀。”可以说,她为前线手术医生擦亮了眼睛。

年,居里组装了一批移动式X光机,还培训了一群妇女使用它们,这台机器被称为“小居里”,拯救了约90万人的生命。至今,她的发明还在拯救数百万癌症患者的生命。

年,居里夫人死于白血病,这可能与她进行的大量实验和在战场上多次暴露在X光下有关。

现在居里夫人的遗体被安葬在先贤祠,这里安息着众多风云人物,玛丽·居里是第一位以自己的名义享受这一待遇的女性。

屠呦呦

疟疾,危害人类最大的疾病之一,致死性仅次于天花。20世纪,疟疾夺去了大约3亿人的生命,非洲兄弟成为最大的受害者,至今仍然占该病人数的90%。

后来,出现了一种药物扭转了局面,挽救了数百万条生命。它是有史以来最有效的疟疾药物——青蒿素。

然而40多年来,人们始终不知道研发这个药物的科学家究竟是谁,只知道这个人来自中国政府的一个组织。

关于这个药物最早的记录来自年的一篇论文,然而论文却没有署名。难以想象啊,这么重大的发现竟然没有署名?

路易斯·米勒教授和苏新专博士一直在追查青蒿素神秘研发者的身份。年两人曾受邀到中国参加疟疾研讨会,当时路易斯教授还曾问青蒿素的发明者是谁,但是现场没有一个人知道。

之后两人在网上找到了北京的一家研究院,对方寄来了一份与青蒿素发现有关的原始文件,从这些资料中他们拼凑出了一个名字——屠呦呦。

20世纪60年代,越南有很多士兵在被蚊子叮咬后死于疟疾,越南领袖胡志明转向中国寻求援助,当时中国政府给北京中医研究院下了死命令,务必要研发出治疗疟疾的药物。

39岁的研究员屠呦呦翻阅了成百上千的医学文献,在多种药材中寻找有效成分,测试了种化合物,但没有一种具有抗疟效果。

穷尽了所有方法之后,屠呦呦还是没有放弃。终于,她在一本公元4世纪中国学者葛洪撰写的一本古籍中发现了一种药剂——青蒿。

屠呦呦之前已经对青蒿做过测试,但并没有成功,而古书上这段记载让她恍然大悟。采用传统中药常用的热煎法,可能会破坏药物成分,因此她决定在低温下提取青蒿化合物。

随后她对一组疟疾细胞进行测试,结果发现所有疟疾细胞都被破坏了。然而当在动物身上测试时,效果却不太理想,它们有些得到了治愈,有些却中毒身亡。

没有人知道将这种药物用在人身上是否安全,只有屠呦呦坚信青蒿提取物能够抗疟,为此她主动要求以身试药。

明知有生命危险,医院,服用了青蒿提取物。之后几天医生逐渐加大剂量,并密切监测她身体器官的变化,结果发现屠呦呦一切正常,测试获得了成功。

很少有人像屠呦呦一样,不惜牺牲自己来拯救他人。之后,屠呦呦和研究小组经过多年的改进,将青蒿素推广应用到世界各地。年,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添加到了基本药物清单,从此,由疟疾引发的死亡人数直线下降了约50%。

年,在青蒿素被发现40年后,路易斯·米勒和苏新专发现了幕后英雄屠呦呦,并在《细胞》期刊上刊登了她的故事。

84岁的屠呦呦,被授予了诺贝尔医学奖,成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中国人,打破了华人在诺贝尔自然科学领域零奖项的局面。

因为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院士头衔,她曾被戏称为“三无科学家”,然而,她用毕生对于医学的热情,研究出了造福世界的成果。

比利·简·金

年发生了一场史上最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14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