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青蒿 >> 青蒿种植 >> 茅山遍地青蒿绿

茅山遍地青蒿绿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圆白癜风抗白梦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119/6010333.html

点击这里免费订阅...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句容茅山道院,弘扬道教文化!

茅山不高,最高的主峰也不过海拔.5米,但山上的植被覆盖面大,草木丰富,尤其是中草药,仅李时珍载入《本草纲目》里的就有三百多种,四季都漾着绿溢着香。在这些终年漾绿的草木中,青蒿是山间最寻常的一种,既没有茅山的苍术有名,也没有深藏在土中的黄精金贵,它与长在水里的菖蒲、路边的金银花,漫卷上人脚踝的茅草一样,湿地上、山梁上、沟沟渠渠里,随处可见,微风吹过,菊花般清咧的香息幽幽袭来,漫山都晃动着青蒿绿色的身影。

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青蒿的嫩叶玲珑剔透,在春雨的滋润下,显得郁葱一片。开了花,结了果,蒿草们依然绿着,仿佛一片起伏汹涌的绿色海浪,在一阵紧似一阵的朔风之中慢慢萎谢,又在缠缠绵绵的春风里醒来,妩媚地生着香。青蒿长势非常泼皮,叶子是互生地,茎杆笔直,一根一根地向上簇生。因为它颜色绿、叶子多,自古以来就为民间所用。最早在《诗经》里,被小野鹿欢快地咀嚼。直到现在,山里人家都有采蒿叶做粑粑的习俗,做黄豆酱时,也会在缸里码一层青蒿叶子,说它是最好的防腐剂。

《诗经》译注中,“蒿”是“一种草,也叫青蒿,香蒿”。山野出生的青蒿不仅可以食用,其茎,其叶,其花,浓香、淡苦,蕴含丰富的艾蒿碱、苦味素,是一种廉价的抗疟疾药。谁也没有想到,在山中默默生长一岁一枯荣的小草竟然登上了诺贝尔奖的领奖台,让世界为之震撼。青蒿被称之为“中国神药”,它和屠呦呦这个名字瞬间在全球传颂。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敌,与艾滋病、癌症,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世界三大死亡疾病。在青蒿素问世和推广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亿人次感染疟疾,至少有万人死于此病。

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征服疟疾的屠呦呦是个有着野草般坚韧的中国女人。正是因为她长期坚持不懈地对青蒿素进行研究与提取而获得了诺贝尔奖。从年1月她加入中医药协作组,中医古方的“青蒿”就引起她的注意。每每遇到研究困境时,她就一遍又一遍温习中医古籍反复实验攻关,在经历了第次失败之后才迎来第一道曙光。如今,青蒿素联合疗法是治疗疟疾最有效的手段,在疟疾重灾区非洲,青蒿素已经拯救了上百万生命。

屠呦呦找到这株提炼青蒿素的草,说是偶然,其实也是必然。年前,在山中修炼的道士葛洪就在《肘后备急方》里记录:“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截疟记载。这给经常研读中医典籍的屠呦呦很大的灵感和启发,从而悟到提取过程可能需要避免高温,由此改用低沸点溶剂的提取方法,并最终突破了科研瓶颈。除了青蒿,葛洪还在他的著作里记载了许多别的疾病和治疗这些病的药物。经过现代科学的分析和实践,证实了这些用法确实很灵验。葛洪在宗教、医药、化学以及哲学、天文、文学等方面成就巨大,是两晋时期杰出思想家、道家理论家、医学家,句容最著名的历史人物。一生著有《内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碑颂诗赋》百卷,《军书檄移章表笺记》三十卷,《神仙传》十卷,《隐逸传》十卷;又抄五经七史百家之言、兵事方技短杂奇要三百一十卷。另有《金匮药方》百卷,《肘后备急方》四卷。读葛洪的著作,不仅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文学功底,还需要一点晶莹剔透的悟性才行。屠呦呦,这个悟性十足的女科学家,这个被称为“青蒿素之母”的85岁老人,站在卡罗林斯卡学院的演讲台上说:“感谢青蒿,从我出生那天开始,命运便与青蒿结下了不解之缘。感谢葛洪,只叹生不逢时,如果东晋时期就有诺贝尔奖的话,我想,葛洪应该是中国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医者。”屠呦呦就像山中寻常的青蒿野草,杰出却不高调,透着接地气的乡土味,自顾自地绿着,一心一意地奉献着。她希望自己如蒿叶一样宁静;追求蒿花一样的淡泊;向往蒿茎一样的正直。“蒿草青青,报之春晖。”这份迟到的殊荣,给屠呦呦的人生添上了一抹浓重的夕阳红,也让中国的医药学在世界的医药史上留下了厚重的一笔,更让茅山道士葛洪受到世人前所未有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2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