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高三地理选择题专练

我国高铁建设大量采用桥梁替代普速铁路中常见的路基工程,桥梁成为高铁亮丽的风景线。京津高铁时速千米,桥梁占比达88%。据此完成1~3题。

1.普速铁路的桥梁工程多分布于(   )。

A.平原B.峡谷C.盆地D.山地

2.平原地区高铁桥梁占比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降低建设成本

B.保障列车高速安全运行

C.缩短建设周期

D.减少暴雨洪涝灾害影响

3.目前,我国部分城市高铁站选址出现了从远郊到中心城区的变化,最主要原因是(   )。

A.节省高铁建设土地成本

B.带动周边商业的转型

C.促进一小时生活圈发展

D.方便城市居民上下班

下图为某区域的地质剖面图。该区域由地表平坦的X区和地表略有起伏的Y区组成。X区的玄武岩岩层较厚,Y区的玄武岩岩层较薄。据此完成4~5题。

4.导致该区域分异为X区和Y区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侵蚀B.岩层褶皱

C.风沙侵蚀D.岩层断裂

5.X区和Y区的玄武岩厚度存在差异是因为(   )

A.喷发物质差异B.冷凝环境差异

C.外力侵蚀差异D.地壳运动差异

西双版纳位于我国西南边陲,地形以山地为主,河流众多。下图示意西双版纳地区夏季不同植被类型在同等降水条件下的水土流失、地表径流状况(图中数字为相对值)。据此回答6~8题。

6.图中生态效益最强的植被类型是(   )

A.热带雨林B.橡胶林和茶树

C.单一橡胶林D.草地

7.在相同的条件下,地表水下渗最少的植被类型是(   )

A.热带雨林B.橡胶林和茶树

C.单一橡胶林D.草地

8.在西双版纳,有利于其经济发展,同时还能减轻水土流失的植被类型是(   )

A.热带雨林B.橡胶林和茶树

C.单一橡胶林D.草地

图示为德国著名运动用品制造商近50年生产线转移路径。据此,完成9~10题。

9.据图判断(   )

A.阶段Ⅰ为追求先进生产技术

B.阶段Ⅱ为树立品牌形象

C.阶段Ⅲ为更广阔的消费市场

D.阶段Ⅳ为不断降低生产成本

10.关于该企业生产线“回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为扭转经营不善的局面

B.将加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C.为大幅增加国内就业机会

D.将实现全球标准化生产

年10月5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凭借着对青蒿素的研究成果获得了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是从中药青蒿中提取的,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下图为我国野生青蒿中青蒿素含量散点分布图,读图回答11~13题。

11.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带季风区青蒿素含量较高

B.青蒿素含量纬向变化明显

C.西北内陆地区青蒿素含量最低

D.北方地区青蒿素含量低于0.1%

12.导致青蒿素含量出现明显地区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壤B.地形C.水源D.气候

13.下列省区中最适宜人工种植青蒿的是(   )

A.黑龙江B.山东C.重庆D.陕西

纳特龙湖(2.5°S,36°E)南北狭长,水深不足3米,由断层陷落形成,南部边缘有伦盖伊活火山,火山喷发物经常进入湖中,湖水碱性极高,水温最高可达50℃。高温高碱的环境使野生动物不慎进入就会脱水死亡,纳特龙湖也被称为“冥河”。纳特龙湖及周边水域大约栖息着万只火烈鸟,其中多万只为小火烈鸟,被称为“火烈鸟幼儿园”。火烈鸟主要以水中的藻类、原生动物、小虾、蛤蜊、小蠕虫、昆虫幼虫等为食。结合材料完成14~15题。

14.关于纳特龙湖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板块消亡边界附近

B.附近可能存在较多温泉

C.是周边农牧业的水源地

D.湖水的工业开发价值低

15.对纳特龙湖高温、高碱性环境分析正确的是(   )

A.湖泊因地处低纬而高温

B.湖水水温随季节变化大

C.湖泊因干旱少雨而高碱

D.湖水碱度随季节变化大

答案

1.B2.B3.C4.D 5.C6.A 7.C 8.B9.D 10.B11.B 12.D 13.C14.B 15.D

解析

第1题,铁路穿过峡谷时,为了减小坡度或缩短路程,一般要修建桥梁。因以桥代路工程量大且建设成本高,故普速铁路在平地很少采用以桥代路的措施。

第2题,高铁时速快,对线路安全性能要求很高,高铁线路在平原地区采用桥梁的形式,可以减少地面各因素干扰,有利于保障列车高速安全地运行。

第3题,高铁站建在中心城区,可减少该城市中心城区到周边地区的时间距离,促进一小时生活圈的发展,利于城市群的发展。中心城区土地价格要高于远郊,则建设土地成本较高;高铁站建在城区,利于周边商业的发展,但与商业转型无关;城市居民上下班很少乘坐高铁。

第4题,据图可知,断层是X区和Y区的界线,两区存在的主要差异是X区各个岩层的海拔整体低于Y区,但X区和Y区地下岩层沉积序列(泥岩、砂岩和砾岩)和厚度高度一致,可推知两区在地质历史上的沉积环境也高度一致。后来由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表层的玄武岩层,再后来在内力作用下岩层整体出现断裂,同时X区岩层整体相对下沉而Y区岩层整体相对上升,从而导致图示区域出现分异,故D选项正确。

第5题,依据上题推理过程,X区和Y区地表的玄武岩层在形成初期理应厚度基本一致,当前厚度存在差异的最可能原因是Y区海拔高于X区,再加上Y区地表起伏大于X区,外力侵蚀作用更为强烈,故C选项正确。

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四种植被类型中,热带雨林水土流失最弱;热带雨林植被根系发达,保持水土能力强,故生态效益最强。

第7题,从图上可以看出,单一橡胶林水土流失最强,地表径流量最大,说明其涵养水源的能力最差,地表水下渗最少。

第8题,西双版纳地形以山地为主,经济发展依赖经济林业,橡胶树和茶树都属于当地的重要经济作物。从图上可以看出橡胶林和茶树比单一橡胶林水土保持效果好,同时种植经济作物也有利于经济发展。

第9题,阶段Ⅰ主要是追求广阔的消费市场,A项错误;阶段Ⅱ、阶段Ⅲ都主要是为了利用廉价劳动力,B、C项错误;阶段Ⅳ产业回迁到本国,最有可能是本国的优惠政策及自动化生产使其生产成本降低,D项正确。

第10题,德国劳动力短缺且成本高,该企业生产线“回家”将要加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B项正确;与扭转经营不善的局面无关,A项错误;与增加国内就业机会、实现全球标准化生产关系很小,C、D项错误。

第11题,由图可知,20°N~30°N之间青蒿素的含量较高,但这个纬度区间没有温带季风气候分布,故A项错误;我国西北内陆大致分布在40°N~50°N之间,青蒿素的含量较少,但不是最低,因为赤道附近没有青蒿素分布,故C项错误;由经纬度和图中信息可知,北方地区青蒿素含量高于0.1%,故D项错误;根据图中散点分布可知,青蒿素含量纬向变化明显,故B项正确。

第12题,由图中散点分布可以判断出,青蒿素大多分布在亚热带地区,则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故A、B、C项错误,D项正确。

第13题,结合上题解析可知,青蒿素大多分布在亚热带地区,而四地中只有重庆在亚热带地区,故C项正确。

第14题,从经纬度判断,纳特龙湖地处东非大裂谷,位于板块生长边界;地热资源丰富;为内陆湖,湖水盐度较高,不能作为农牧业的水源地;湖水矿物质含量丰富,工业开发价值高。故B项正确。

第15题,由材料可知,湖泊周边活火山的喷发物经常进入湖水,导致湖水高碱,故C项错误;该地地处热带草原气候区,全年高温,且湖水温度高主要受地热影响,随季节变化不大,故A、B项错误;但降水分干湿两季,湿季降水多,湖水碱度较低,干季降水少,湖水碱度较高,所以碱度随季节变化较大,故D项正确。

往期推荐

高中地理小专题知识汇总,超实用!

高中地理地表形态的塑造知识点,附高考地理必考16种地貌

高考地理解题必备38个秘技,个个都能"秒杀"难题!

干货

高中地理必修一、二、三,常考易错易混点汇总(附专题)

?标签:高考地理资讯

?来源:综合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多内容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5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