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型白癜风公益援助 https://m.39.net/disease/a_5469129.html
本文转自:文汇网
院士本色出演微电影。去年4月,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丁奎岭在《无处不在的手性之有机师姐》中扮演点化男主角的“大碗叔叔”,一时传为美谈。
在今天举行的首届上海科技传播大会上,这位多年不断开拓创新的院士级科技传播者,在主旨报告中分享了自己的科技传播心得。
“在上海全力推进具有全球有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建设、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争创四个‘第一’的大背景下,举办科技传播大会,彰显上海这座城市创新的活力、魅力、潜力和文化底蕴,意义重大。”丁奎岭说,作为一名教育和科技工作者,做好科学传播是他的一份责任。
与化学的第一次会面
从小时候的一个故事,丁奎岭讲起了科技传播的力量。在他读小学的时候,广播里天天播报“原子弹研制成功、人造地球卫星上天、人工合成牛胰岛素”。“这些当时我国引以为豪的科技成果,后来学了化学、研究化学,知道这些伟大成果的背后都离不开化学家的贡献。”他说,回想起来,这也许是自己与化学的第一次会面——在心中播下了爱科学、学科学的种子,成为探索化学未知世界的动力。
“合成创造价值,分子影响改变世界”是丁奎岭经常说的一句话。其实,人们的衣食住行一刻都离不开合成化学。例如,合成氨被认为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让全球接近80亿的人口能够吃上饭。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青蒿素的发现与合成、最近新冠特效药阿兹夫定的创制,都是合成化学对人类生命与健康的贡献。还有随处可见的液晶屏、OLED,这都是合成科学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的“福利”。
三个融合的创新探索
科技创新的根本在人。各国激烈科技竞争的本质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因此,科普教育和科技创新同等重要。如何才能做好科普教育,讲好科技故事?丁奎岭认为,要做到三个融合,即内容、渠道和技术三位一体。
进入融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从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拓展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7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