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记者医院见到了血液肿瘤科副主任杨春,日前她刚从非洲回来,正在写援非工作总结。杨春作为第21批中国医院医疗分队队长,回国后,她还有许多工作要完成。
年3月,杨春同她的医疗分队肩负着祖国和亲人的重托,踏上了前往非洲国家喀麦隆的征程。如今,为期一年的援非任务已经圆满完成,杨春和她的队员们均已安全归来。
图为:患儿康复后与杨春合影留念
使命担当义无反顾
援非之前,杨春对非洲和喀麦隆的了解仅限于从新闻中获知的一些内容。经过培训才得知,喀麦隆除了医疗条件较差以外,其他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也会不时地给医疗队带来一些困难。然而,作为一名有着2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她更加理解代表国家去非洲执行医疗援助任务,肩上的责任十分重大。
在具体医疗方面,医院也有所不同。杨春是一名内科医生,内科分工都比较明确,专业划分得很细。医院以后,因为医生数量不足,杨春不得不承担全科医生的工作,遇到的病种也和国内不一样,像在国内少见的疟疾、鼠疫、霍乱等比较普遍。那里的医疗卫生条件比较差,医疗卫生体制系统都不完善,需要医疗队一点一滴地重新建立和推广。
图为:患者康复后向杨春表示感谢
身患疟疾压力倍增
喀麦隆不仅有新冠肺炎疫情在传播,而且还有其他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杨春作为医疗队队长,除了繁忙的工作外,还要保证自己和队友的生命安全。
如何保证队员们的身体健康,是杨春队长时刻都在考虑的问题。她与队员们约法三章,大家职责分明,严格按照制度办事,任何人不得随意出入陌生场所。在医疗过程中,严格执行医疗规章制度,针对性地做好防护,以确保队员在医疗过程中的安全。
即便如此小心,杨春还是被感染,患上了疟疾。她积极抗疟诊疗,身体恢复健康后,很快就又回到了工作岗位。
杨春患上疟疾三次,还得过一次伤寒。治疗疟疾时,输了三次青蒿琥酯,病情才消退。伤寒发作时,病情也很重,高烧、腹泻,刚开始口服药物效果不明显,病情逐渐加重,经过积极治疗,最终,她凭借顽强的毅力,战胜了病痛,重返工作岗位。
图为:患者向杨春送来感谢信
救助同胞关怀备至
在喀麦隆诊疗的无数患者中,让杨春印象最深刻的,是对一名同胞的救治。一位在中资机构工作的安徽籍同胞,持续高烧、处于深度昏迷状态,医院以“新冠”收治住院。他的工友通过中国驻喀麦隆大使馆联系上了杨春,杨春医院急诊科看望患者。
杨春仔细询问病情后,医院同意,进入病房。通过查体和仅有的几项血液化验单,发现患者可能有基础性疾病。当时患者处于昏迷状态,病情危重且复杂。为尽快诊断清楚患者病情,杨春建议当地医生立即做胸部和头颅CT检查、血涂片查找疟原虫。结果显示,患者存在患有新冠肺炎和疟疾的可能。
这时候,患者医院,询问病情后,电话告知了患者万里之遥的亲人们,亲人们非常焦急。
作为一名有经验的医生,杨春非常理解家属的心情,以及家属无法接受亲人罹患重病的事实。又远在医疗资源匮乏的非洲,抢救手段落后,患者治疗短期内不会有明显效果,根本不可能保证回国治疗在旅途中的平安。况且,危重的新冠肺炎患者根本出不了喀麦隆,诸多因素都不符合回国条件。经过杨春长时间与其家属的沟通,患者家属终于表示理解,同意在中国医疗队的积极协助下医院治疗。
妈妈的爱如此博大
杨春的母亲年逾古稀,身患多种疾病。这也是杨春当初报名援非时最放不下心的。
年7月初,杨春要去太原接受培训。出发前,母亲担心自己的身体撑不到女儿回来,于是写下了一封遗书。
直到杨春援非归来,母亲才把遗书拿给她看。一年,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不过就是天,而对于一个年过七旬又身患多种疾病的老人来说,每一天都有可能遇到危险。老人为了减少发生意外的概率,生活得非常小心,为的就是能够平平安安地等到女儿回来。
就在杨春援非期间,母亲在一个夜晚突然身体不适,凌晨2医院急诊科。经过紧急救治才转危为安。而在每次的通话中,母亲总是告诉杨春“我和你爸爸都好,不用担心。”直到记者采访时,杨春才听母亲讲述了这一次危险经历。她把母亲抱在怀里,顿时泪流满面。杨春的母亲告诉记者,女儿远在非洲,告诉她也没用,只会增加她的压力。
圆满完成援非任务后,杨春和她的医疗分队集体被喀麦隆总统保罗·比亚授予象征国家最高荣誉的“喀麦隆国家荣誉骑士勋章”。这是我省从年开始派遣援外医疗队以来,至今在喀麦隆获得的最高集体荣誉。
目前,杨春和队友们已经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她们将以“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援外医疗队精神为动力,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来源:上党晚报李慧良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