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中成药,乌鸡白凤丸的7种妙用

看白癜风专业的医院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学好中成药,小病自家医

今天的这个方子呢,要从它的主药,乌鸡讲起。乌鸡通体雪白,但是它的肉和骨头却是黑色的,所以古人给它取了个名字,叫乌鸡白凤。每天清晨,天刚蒙蒙亮,万籁俱寂的时候,鸡就开始打鸣了。老话说的好,一日之际在于晨。这句话在中医看来同样有道理,早上是一天之中最具有生发之性的时候,这种生发之性刚好与木气相通,所以鸡在五行中也属木。而乌鸡的皮肉又是黑色的,肾色属黑,这样一来,乌鸡就同时具有了肝木和肾水两种精气,所以乌鸡有很好的滋补的效果。由此再来看乌鸡白凤丸,你就知道它的作用是补血滋阴,而且主要是补肝血。除了乌鸡,它里面还有当归、熟地、白芍、川芎,这四味药组合在一起就是养血第一方——四物汤,在四物汤的基础上,又加了一味丹参,增强了补血活血的功效。当身体里的血不足的时候,那个虚火啊很容易烧起来,所以又用了牡蛎、银柴胡来清虚热。再加上补气的人参、黄芪,行气的香附,使得乌鸡白凤丸在补肝血的同时,又有了一点升发肝气的作用,这样一来,就能把原先存储在脏腑里的气血调动起来。你看春天的时候,树木都要抽枝发芽,它要把储存了一冬的能量调动到枝桠上来,人也要顺应大自然,人的气血也要从里往外走,对于气血虚的人来说,身体内部就会处于一种空虚的状态,人就容易疲劳、困乏,所以为什么中医一直在强调春天要养肝,不是没有道理的。中医大家樊正伦就说了,春天,可以多少吃点乌鸡白凤丸,无论男女,对身体是有好处的。有人要问了,男人也可以吃吗?当然可以。中药没有性别之分,只有是否对症。只不过可能女性服用的时候要多一些,因为女人以血为主嘛。除了改善疲劳、困乏,乌鸡白凤丸还可以调理以下6种疾病:第一,乌鸡白凤丸可以调经。这是众所周知的,但这并不是说所有的月经不调都可以用乌鸡白凤丸来调理,乌鸡白凤丸适合气血两虚导致的月经不调。比如,月经量大,但是颜色很淡,质地也很稀,因为血虚,所以月经色淡;因为气虚,固摄能力不足,身体里那些很宝贵的精华的东西就封藏不住,就容易往外流,所以月经量多,行经时间长。这样的女性除了月经有问题以外,气色也不是很好,还会有头晕,乏力的感觉。第二,乌鸡白凤丸可以调理失眠。有一种失眠是在每天的凌晨1-3点准时醒过来,然后再也无法入睡,大家看,1-3点刚好是肝经气血最旺的时间段,如果肝血虚,肝火旺,就等于是火上加火,于是身体就被唤醒了。乌鸡白凤丸用上,把肝血补足,把虚热清一清,到了那个时间段,人就能安稳度过,就不会再醒过来了。第三,乌鸡白凤丸对眼睛也是有好处的。因为肝开窍于目,肝又主藏血,所以眼睛好不好,全赖于肝血的滋养。现代人一天到晚不是盯着手机看,就是盯着电脑看,中医讲,久视伤血。看东西看的久了,那肝血消耗起来就很快,就像电量一样,噌噌往下掉。掉到百分之五十,你就会觉得眼睛疲劳,再掉百分之十,你就会觉得眼睛干涩,看东西模模糊糊,不清楚。乌鸡白凤丸把肝血补足就好了。第四,乌鸡白凤丸可以调理更年期。中医对更年期的认识由来已久,早在《黄帝内经》里就有关于这方面的记载,说“七七天癸竭,地道不通。”七七指的是年龄,天癸指的是经血。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女性在49岁左右的这个阶段,月经变少甚至终了,没有足够的气血津液去滋养身体,就会发生一系列不友好的变化。比如,失眠,烦躁,多汗,再有就是潮热,这种热感觉就像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一样,中医叫骨蒸潮热。乌鸡白凤丸里有天冬滋阴,可以把阴液补足。又有青蒿,青蒿这味药非常厉害,专门对治骨蒸潮热。清代名医吴鞠通有一个青蒿鳖甲汤,就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良药。第五,乌鸡白凤丸可以调理痛风。绝大多数人对乌鸡白凤丸的认识还停留在调经的阶段,所以对于这一点觉得很不可思议。乌鸡白凤丸为什么有这个作用?因为它补肝补肾啊,补肝就不用多说了,乌鸡白凤丸里还有鹿角,它可是补肾的绝妙之品,再加上山药、芡实补脾,你看先天之本和后天之本都照顾到了,就等于是在扶助人体的正气,正气一足就可以把囤积在身体里的湿浊,也就是现代医学所谓的尿酸排出去。其实不光是痛风,无论什么样的疾病,只要把正气培补起来,身体就有了自动排邪的能力,这就是《黄帝内经》里说的,“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第六,乌鸡白凤丸可以调理前列腺疾病。比如,尿频,中医认为是肾阳虚,气化功能不足。在乌鸡白凤丸里还有一味药,叫桑螵蛸,桑螵蛸补肾阳的同时,还有收敛固涩的作用。当然,乌鸡白凤丸的作用可不止这些,以上不过是抛砖引玉罢了。最后来看一下乌鸡白凤丸的成分:乌鸡、鹿角、人参、当归、黄芪、白芍、牡蛎、桑螵蛸、香附、天冬、青蒿、地黄、熟地黄、川芎、丹参、山药、芡实、银柴胡、甘草,直接买中成药即可。乌鸡白凤丸还可以拿来炖鸡汤,听起来有点像“黑暗料理”,但是经过和乌鸡这么一炖,它的药性确实平和了许多,不容易上火。当然,如果觉得难以接受,那就老老实实吃丸药吧。注:本号意在传播中医文化,文中提到的中医药知识,仅供学习交流。点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6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