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写春韭的时候,我引用了“春园暮雨细泱泱,韭叶当篱任意长”的古诗句。我觉得诗句写得挺好:春园暮雨,绵绵不断;春韭新发,勃勃生机,写出了山村的春景,也很切合我当时的心情。再一查,这两句诗的作者是明朝的大文人徐渭,诗的题目是“过陈守经留饭海棠树下赋得夜雨剪春韭”。是说徐渭去陈家拜访,在海棠树下吃了一顿饭,借用古人诗句“夜雨剪春韭”作题目,写了一首诗。“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是唐朝大诗人杜甫写的诗句。当时唐朝正处于战乱年代,杜甫路过一位老朋友的家,老朋友对他热情款待:冒着夜雨为他剪来春韭做菜,还新煮了掺有黄米的香喷喷的二米饭。虽然是家常饭菜,但在那个年代,也是尽了主人家最大的努力,体现出老朋友之间淳朴的友情。对颠沛流离的杜甫来说,这就是难得的佳肴。杜甫心情非常激动,一连喝了十大杯酒。这说明,从古代开始,韭菜就是家园里随手可取的应时的蔬菜。而春韭,更是待客的佳品,不光受到我们普通人的喜爱,更在古代文人中很有讲究。还在南北朝时,就有人称赞:春初早韭,秋末晚菘,是乡村的美味。只是“芽韭交春色半黄,锦衣桥畔价偏昂”。初春的黃芽韭菜,最有韭菜味道,就是太昂贵了。嫌春韭昂贵,肯定是买菜吃的人的体会;而后院里就栽着韭菜的农家,是舍得剪下来做菜,来招待亲朋好友的。从那以后,历朝历代的文人雅士,都在诗词中加以歌颂,表达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春韭秋菘,成为诗词作者最爱。这里说的菘菜,也不是什么名贵的蔬菜,就是今天我们普通百姓经常吃的大白菜。春天没菜的时候,到园子里割一把韭菜,炒来下饭;秋天,在菜地砍棵白菜,能炒能炖,能溜能拌,更是下酒的佳肴。这不是仕途受挫、处境艰难的人们最理想的生活吗?苏软说“渐觉东风料峭寒,青蒿黄韭试春盆”;陆游写“同尝春韭秋菘味,共听朝猿夜鹤声”;辛弃疾说“夜雨剪残春韭,明日重斟别酒”;郑板桥自豪“春韭满园随时剪”;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借黛玉口说“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还有很多很多。每当不得志的时候,总是要想起家乡的春韭秋菘,想起自由自在的生活。有的官员甚至借酒思乡,而干脆辞官回了家。确实,农家畦头新割的韭菜,随便炒什么,都好吃。韭菜炒鸡蛋,韭菜炒肉丝,韭菜炒小虾……一顿旺油爆炒。韭菜鲜嫩,蛋片金黄,肉丝油韧,小虾透红。见了这样色香味俱全的菜品,肯定要胃口大开。大白菜也是好蔬菜,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北方的冬季,大白菜更是餐桌上的常客,真有“百菜不如白菜”的说法。以前,流通不好的时候,冬储大白菜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一项政治任务。现在好了,流通顺畅,品种优良。城里的超市什么季节都有售卖。而我们山村,秋后收获的白菜,整个冬天,家里人吃菜心,禽畜吃菜帮。任窗外白雪飘飞,厅堂里香气四溢,一家人围坐,其乐融融。这样看来,农村还是有农村的好处。仓房有秋菘,后院有春韭,青山花开早,蓝天白云飘,这不就是满满的诗情画意吗!古人待客的春韭秋菘,是农人的日常菜蔬;古人羡慕向往的山居生活,是我们天天如此的平常日子;古人经历的战乱,我们只在历史书里看到;古人人生的坎坷,也许我们会遇到,但是性质也是截然不同了。因为我们生活在了一个和平幸福的时代。也有人研究了吃韭菜的一些禁忌。比如韭菜不宜与蜂蜜同食,不宜与牛肉同食,不宜与菠菜同食,也不宜与白酒同食。这主要是跟韭菜的性质决定的。吃韭菜促进肠道蠕动,而蜂蜜滑利通肠,菠菜治便秘,同食会滑肠腹泻;韭菜味辛,而牛肉也是辛温之物,白酒甘辛微苦,同食就如同火上浇油,对身体会有影响。其实,即使什么副作用都没有,多好的东西也不能多吃。过犹不及,知止有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们还是再欣赏几句古人写的诗词吧:“炒了嫩鸡开老酒。乡村风味何曾有。边缺瓦盆谁道丑。闲谈久。主人更为加春韭。”当然,主人端来春韭菜肴了,客人就少喝些酒吧。看看山村春景,发发满腹诗情,也会成就一段佳话。你说是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8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