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奖章当地时间10月5日,第个诺贝尔“开奖周”正式拉开帷幕,备受瞩目的各个奖项也将陆续揭晓。年诺贝尔奖揭晓日程:10月5日揭晓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0月6日揭晓诺贝尔物理奖;10月7日揭晓诺贝尔化学奖;10月8日揭晓诺贝尔文学奖;10月9日揭晓诺贝尔和平奖。这些奖项都花落谁家,真是令人期待!北京时间10月5日17时30分许,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病毒学家哈维·奥尔特(HarveyJ.Alter)、英国生物学家迈克尔·霍顿(MichaelHoughton)和美国病毒学家查尔斯·赖斯(CharlesM.Rice),以表彰他们发现丙型肝炎(HepatitisC)病毒。北京时间10月6日18时许,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正式揭晓,一半由英国科学家罗杰·彭罗斯(RogerPenrose)获得,理由是“发现黑洞的形成是对广义相对论的有力预测”。另一半由德国科学家莱因哈德·根泽尔(ReinhardGenzel)、美国科学家安德里亚·格兹(AndreaGhez)共同获得,因为他们在银河系中心发现了一个超大质量的致密天体。他们将分享万瑞典克朗(约合万人民币)的奖金。“诺贝尔奖”是在年创立的,以瑞典化学家诺贝尔所命名的奖项。在世界范围内,诺贝尔奖通常被认为是所颁奖领域内最重要的奖项。诺贝尔奖最初分设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等五个奖项,于年首次颁发。年,诺贝尔的第六个奖项被设立用于表彰在经济学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个人。诺贝尔奖颁奖大厅每年9月至次年1月31日,接受各项诺贝尔奖推荐的候选人。通常每年推荐的候选人有-人。2月1日起,各项诺贝尔奖评委会对推荐的候选人进行筛选、审定,工作情况严加保密。10月中旬,公布各项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单。每年12月10日,是诺贝尔逝世纪念日。在斯德哥尔摩和奥斯陆分别隆重举行诺贝尔奖颁发仪式,瑞典国王及王后出席并授奖。诺贝尔奖的发奖仪式通常都是下午16:30举行。这是因为诺贝尔是年12月10日下午16:30去世的。为了纪念这位对人类进步和文明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在年第一次颁奖时,便选择在诺贝尔逝世的时刻举行仪式。除了以上的诺贝尔奖成果,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生活的获奖还有很多:01如果你在手机上或者电脑上打开这篇文章,那么就离集成电路很近了。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杰克·基尔比,以表彰他在集成电路领域的开创性研究。他和罗伯特·诺伊斯在年发明了这种技术,用照相制版和印刷的方法,来把电路和电子器件缩小到我们肉眼无法分辨的程度。现在,集成电路是我们这个信息时代的基础技术之一,芯片上的元件密度还在不断地增长,电路宽度已经达到了十几纳米的水平——在这样的电路上,哪怕是一粒最小的灰尘都像一块山崩的巨石。我们的现代生活就建立在这样精细微妙的小小硅片上,从电脑到微波炉和洗衣机都离不开它。02当我们在电脑上存储信息时,往往需要一块硬盘。传统机械式硬盘的核心,是一块高速旋转的光滑金属圆盘,有一个仅仅离盘面几微米的精细磁头读取和写入数据:磁化一小块区域,或者让一小块区域消磁,就可以记录1和0这样的数据,从而长时间存储内容;而根据通过磁头的电流强度变化,就可以读出数据。年IBM公司生产的世界上第一块硬盘是个冰箱般的庞然大物,却只能存储非常非常少的数据;今天我们的硬盘之所以可以达到这么大的存储容量,则要归功于德国和法国的两位物理学家——他们在年发现了巨磁阻效应,让硬盘可以大幅提高存储密度。这两位物理学家,是年的物理学奖得主。03试管婴儿技术让我们可以更好地繁衍后代——年的诺贝尔奖表彰了这个领域的研究。使用干细胞技术和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让我们可以以新的方式来治愈疾病和提高生活质量——这是和年的获奖研究。我们使用CT和核磁共振技术检查身体,其中CT技术获得了年的诺贝尔奖。而核磁共振从发明到成熟的数十年间,已经获得了6个生理学或医学、物理学和化学奖。诺贝尔奖的得主拓展了人类知识的边界,不仅激励人们探索未知,还演化出了许多今天习以为常的技术、发展了大量更有效的研究方法。这些技术和方法,早已经成了全人类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们今天和近年来的的生活,依赖于一些极其重要的科学研究与发现。这正是诺贝尔奖的初衷:表彰那些对人类作出重要贡献的研究者。04中国获得诺贝尔奖的有11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获得者有两人——屠呦呦和莫言。屠呦呦是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获奖理由: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而她本身是“三无”人员,并不是两院院士,中国科研界曾经一度宣称不接受这样的评选。另外一名获奖者是莫言,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获得诺贝尔奖的海外华人有9人:①李政道:年生于上海,年移居美国,年加入美国国籍,年获诺贝尔物理奖(获奖时为中华民国国籍),时年31岁。②杨振宁:年生于安徽合肥,年移居美国,年加入美国国籍,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时为中华民国国籍),时年35岁。③丁肇中:年生于美国,美籍华人。丁肇中和伯顿·里克特由于年发现了J/ψ粒子而同时获得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40岁。④李远哲:年生于台湾,年移居美国,年加入美国国籍,年以分子水平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研究与赫施巴赫及约翰·波兰伊共获诺贝尔化学奖,时年50岁。年放弃美国国籍,返回台湾出任中央研究院院长。⑤朱棣文:年生于美国,祖籍江苏苏州太仓,美籍华人。年因“发展了用雷射冷却和捕获原子的方法”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49岁,-年任美国能源部部长。⑥崔琦:年生于河南平顶山,美籍华人,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崔琦、哥伦比亚大学的霍斯特·路德维希·施特默及史丹佛大学的劳克林三人因“他们发现了电子量子流体现象,一种新形态的量子流体,其中有带分数电荷的激发态”而获得获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59岁。⑦高行健:年生于江西,祖籍江苏泰州。年移居法国,年加入法国国籍。年高行健因为作品《灵山》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华人作家。⑧钱永健:年出生于美国,祖籍浙江杭州,美籍华人。日裔美国科学家下村修、美国科学家马丁·查尔菲以及美国华裔科学家钱永健因为发现绿色荧光蛋白方面做出突出成就分享年诺贝尔化学奖。他是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堂侄,美国华裔化学家。⑨高锟:年出生于中国上海金山区,英美双国籍,曾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年因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与发明了半导体成像器件——电荷耦合器件(CCD)图像传感器的韦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75岁。看到那些为人类做出了杰出贡献的获奖科学家,你是不是想起了小时候的“科学家”梦想?小时候,爸爸妈妈只是问你“长大了要做什么?”,却因为环境和能力所限,极少能为你的科学家梦想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比如为你讲科学故事、和你一起学习科学领域的知识、为你创造尝试的机会……结果,科学家的梦想只是停留在“梦想”上而已,想想还是蛮遗憾的。我们的遗憾,还要重演在我们的孩子身上吗?恰逢诺贝尔奖信息“轰炸”的一周,不妨和孩子聊聊诺贝尔奖、聊聊科学知识,陪孩子读一读相关书籍,带孩子感受科学的神奇和力量!为孩子们尽早做好启蒙教育,说不定几十年后能在诺贝尔奖获奖名单中找到自己孩子的名字呢!推荐图书“信息图少儿奇趣百科”系列(共6册)作者:(英)乔恩·理查兹(英)艾德·西姆金斯出版时间:年9月从浩瀚宇宙到微小生物,从神奇自然到人类科学……隐藏在一个个名词背后的科学原理是一整套复杂的知识体系。如果你很好奇这世间万物的运行,想了解这奇妙的知识体系,却不知从何处入手时,不妨尝试一种简单明了的方式——信息与图片结合起来,直观清晰的解读科学。本系列丛书由英国著名童书作家乔恩·理查兹(JonRichards)倾力打造。为了带领更多的小读者走上精妙的科学之路,乔恩·理查兹专注于视觉素质、信息图表及数据可视化研究、精心创作了“信息图少儿奇趣百科”系列。这是一套内容全面,涵盖领域甚广的系列丛书,全书共六本,每一本围绕一个主题进行科普,它们分别为太空、地球、生命、人体、科技以及机械。通过解答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涉及的常识性问题,由此展开对科学的深度探秘。书中有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比如灯泡是如何发光的?自行车是如何行驶的?飞机是如何飞行的?植物是如何制造能量的?动物是如何保护自己的?……也有满足孩子探索太空、探索地球的有趣内容,比如黑洞是如何形成的?宇宙大爆炸是发生在什么时候的?地球是怎样形成的?河流是如何切割出峡谷的?……内容全面,知识丰富。全书使用由点及面的解读方式,由生活走向科学,带给读者一场科学启蒙之旅。本套丛书内含大量图片,这些图片直观形象、内容精彩、抓人眼球,充满科学的趣味性,将枯燥从学科知识中摘除,让孩子更加直观、更加轻松的方式学习百科知识。与此同时,作者巧妙地从复杂的科学知识中提炼要点,将繁琐的科学原理精简化,以简单明了的信息形式呈现在读者眼前,却又不失科学的严谨性。最终将精美的图表与简明扼要的信息完美结合,读者将跟随作者一起,一步一步揭开复杂的科学真相。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读者的逻辑思维。作者在书中加入“动动手,动动脑”环节,增加了互动性以及趣味性。让读者在接受科学普及的同时,指引读者进行自己的思考,降低了学习知识的难度,也巩固了科学概念,并获得成就感。作为科学启蒙读物,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激发兴趣,开发大脑。“信息图少儿奇趣百科”系列丛书包含天文学、地理学、物理学、生物学、化学甚至医学,这不仅是一套科普读物,在少儿科学教育启蒙中更是如同链接一般的存在,点开这个链接,即打开了科学的大门。整套书将生活与科学通过信息图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读者从这套书中获得的,不只是书中的知识,更有对不同领域科学探索的无限可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8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