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内关于医药的话题是源源不断。《我不是药神》的热潮还没过,就又迎来了疫苗风波。相对于天价药,问题疫苗带给人们的触动更是深刻。
因为天价药,我们买不起,还可以求助于外界助力;可是面对假疫苗,我们却无能力,因为在注射之前,谁也不知道它的真假问题,全靠药企的良心做标准。当药企开始黑心,就是无辜的千万民众受伤时。
我们无法理解,有人怎么敢就因为利益而枉顾了千万人的生命安全?虽然说医药公司不是慈善家,更不是救世主。但人命也不应该成为利益下的牺牲品。医药公司最终的结果也应该是治病救人。
同是作为女人,有人在害命,可有人却以身试药,挽救了几百万人的命。这个人,我们都不陌生,她就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人屠呦呦。她用50年的时间去研究医药,在药品上耗费了大半辈子的时间,才发现了治疗疟疾最有效、廉价的青蒿素药物。
这一药品成功的治愈了全球2亿多的患者,更是挽救了几百万穷人的命。她的这种精神才是一个做医药的人才应该持有的态度。
因病与医学结缘
年,屠呦呦出生在浙江宁波的一个殷实家庭里。在这个钟宁毓秀的地方,孕育出了一批批的科学能人,屠呦呦就是其中的一个。
在她16岁的时候,不幸患上了那个年代看起来很严重的肺结核。经历了2年多的时间,屠呦呦才战胜病魔,重新恢复健康。正是因为她亲身体验了患病的痛苦后,又在治疗的期间接触了博大精深的中药,促使她对中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报考大学的时候,毅然的选择了北京大学医学院,并选择了当时最冷门的专业生药专业。成为一名医学生,就此与医学结下一生的缘。
在没有获得诺贝尔科学奖之前,屠呦呦就是极其普通的一名医学研究人员,谁也不认识她,也不知道她对医学界,对全世界民众的贡献。从外表上看,屠呦呦就是一普通的老太太。
以身试药,造福人类
对屠呦呦来说,38岁就是一个分水岭。在38岁之前,她只是一个助理研究员。在38岁后,开始了她不一样的人生。
年-年,是越南战争的胶着时期,但是对当时的军士来说,战争并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那些能够传播疟疾的蚊子。往往最勇敢的兵士没有战死沙场,反而是死在了蚊子的口中。
于是越南的领导人亲自到中国求助,希望能够支援越南抗疟。因此中国组建了一支科学队伍,开始了抗疟疾的研究,屠呦呦接受国家的安排成为了“抗疟中草药研究组”组长。这研究转眼就是4年的时间过去了。
经历了几百次失败后,屠呦呦在她的团队帮助下终于提取出了青蒿素。
可是效果如何却不知道。为了尽快的验证青蒿素的药效和副作用,屠呦呦和她的两名队友当了小白鼠,亲自上身试药。庆幸的是这药没有毒副作用,屠呦呦和她的队友安全了,抗疟疾的药也终于有了。
原本以为经过这么长时间,投入大量精力和人力研究出来的药应该也是天价药,可因为从一开始这药没有申请专利,是免费向患者提供。所以它成为了有效却廉价的药品。拯救了数百万穷人的病,造福了全人类。
年,因为青蒿素对疟疾的有效治疗,已经85岁的屠呦呦也因此被瑞典卡罗琳医学院评为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人,这是对屠呦呦将一生青春与时间都奉献给医学最好的肯定和奖励。
尽管获奖了,但是这位一生专注于医学研究的老人还是很低调,也不把功劳全往自己身上揽,依然专心的守在她的岗位上,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她还有很多事要做。这就是一位非常实在的医学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