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是第15个“全国疟疾日”
疟疾是全世界最严重的传染疾病之一
从谈“疟”色变到实现无疟疾
中国的消除疟疾之路
离不开屠呦呦
以及她发现的青蒿素
上世纪六十年代
氯喹抗疟失效
人类饱受疟疾之害
年
时年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
接受了国家疟疾防治项目“”办公室
艰巨的抗疟研究任务
经过上百种中药筛选、数百次失败
屠呦呦和团队终于研制出青蒿素
自20世纪70年代问世以来
青蒿素类抗疟药
成为疟疾肆虐地区的救命药
据世卫组织不完全统计
青蒿素在全世界
已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20世纪50年代,屠呦呦与老师楼之岑一起研究中药。
年
屠呦呦凭借
“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
提出了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疗法”
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这是中国科学家
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
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
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
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凭借青蒿素获诺贝尔医学奖,咱惠州罗浮山功不可没!青蒿传统中草药,自公元年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以后,历代医书屡有青蒿治疗疟疾的记载。
东晋道教学者、医药学家葛洪对罗浮山情有独钟,生平两次迁居山中炼丹著书,为惠州留下难以估量的文化遗产。他在罗浮山完成的医学巨著《肘后备急方》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医疗“急救手册”,也是在民间普及中医中药知识的最早教科书。书中提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为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提供了灵感,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
如今惠州罗浮山朱明洞洗药池旁,就矗立着这块“青蒿治疟之源”的石碑,以纪念葛洪的伟大贡献。
岭南中药名山——惠州罗浮山位于广东惠州的罗浮山又名东樵山,是中国十大道教名山之一,为道教十大洞天之第七洞天,七十二福地之第三十四福地,岭南第一山。
罗浮山地处北回归线地带,终年常绿,密林清幽。天然的中草药宝库为仙士炼丹提供不竭原料,历代以来,葛洪、黄大仙等不少神仙方士隐居罗浮采药炼丹,著书立说。也吸引着无数医药商贾,成就罗浮山古代广东四大市场之“洞天药市”美誉。
据统计,罗浮山现有植物多种,比重占广东近30%,其中药用植物多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达20多种。如今享誉东南亚的“罗浮山百草油”便是由罗浮山68味草药和11种植物精油制成。
山中多种植物近半可药用,多年前,东晋道士葛洪之所以选择罗浮山隐居炼丹修行,想必正是看中罗浮山丰富的中草药资源。
多年前,在罗浮山隐居修炼的葛洪用青蒿为百姓治疟疾,使疟疾的治疗取得重大突破,女药学家屠呦呦便是在此基础上发现“青蒿素”获得年度拉斯克奖;而其妻鲍姑则开创用红花艾制作艾灸帮老百姓治病的先例,堪称艾灸使用第一人。
葛洪在罗浮山的32年间,采药治病、炼丹、著书。他修建了洗药池和炼丹炉,炼出了道教最为称道和梦寐以求的“金丹”、“金液”,写出了《抱朴子内篇》这部修仙论道的名著和《神仙传》。
早在宋朝,广东便有珠、香、花、药四大市场。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记述:“粤东有四市,一曰药市,在罗浮山冲虚观左,亦曰洞大药市。有捣药禽,其声叮当如铁许臼相击。一名红翠,山中人视其飞集之所,知有灵药。罗浮故多灵药。”屈翁山先生把罗浮药市与广州芳村花地卖素馨花的花市,合浦县廉州城西卖鱼桥畔的珍珠集市,以及东莞县寮步圩的沉香市集,相提并论,称之为南粤四市。这足见罗浮药物的丰富与珍奇,在广东已久负盛名。
罗浮山药源丰富,因而有悠久的制药历史。当地的山民世代采掘中草药,流传了不少应验如神的民间秘方自不必说。书堂坑南,有“葛稚川炼药之遗石”,葛洪不但应用了中草药、矿物药,还应用了水银软膏治疗癣疥恶疮,掌握了“消水银”的复杂技术。这比欧洲关于水银与油脂合剂的记载,早六百多年。
中国疟疾感染病例
由年代的万减少至0
这是一项了不起的壮举
向屠呦呦致敬!
向所有科研工作者致敬!
点击下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