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引言诺贝尔奖,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获奖的人的实力和其所在的国家的实力成为了综合考核的标准。诺贝尔奖的诞生是为了表彰科学家或者学者在某个领域的成就,是世界上公认的含金量最高的奖项。每一个学者都希望得到诺贝尔奖项的认可,每个国家也都希望自己国家的学者得到认可。中国近些年产生了两位诺贝尔奖得主,这也是大国崛起并且为世界所认可的标志,而今天故事的主角便是用一生奋战于药学事业的老奶奶屠呦呦。这是一个国家进步的象征,也是一个学者得到世界认可的象征。屠呦呦,上世纪30年代初出生于我国东部的一个小城市,自幼刻苦的她,21岁便考上了北京医学院,四年之后,她顺利毕业。毕业后,为了更进一步将所学与实践结合,屠呦呦接受为期两年半的中医培训,这为她后来研究青蒿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培训结束之后的屠呦呦便一直留在了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20世纪60年代末,屠呦呦正式接受抗疟中草药研究任务,她对收集的两千多个古今中外的药方,对涉及到的多种抗疟中草药进行了分类整理,并对其中多种中草药进行了研究,经过了长达两年的实验,近四百次的失败,她和她的团队终于取得了青蒿抗疟发掘工作的成功。次年,屠呦呦在自己42岁的时候成功研制出青蒿素,一种抗击疟疾的高效药物,青蒿素的发现让百万甚至千万人免受疟疾侵害的痛苦,让全球数百万人没有因为疟疾而病死。与此同时,为了让药物更加稳定,她将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结合,对青蒿素进行优化和改良,最终实现了药物%的有效性。她的成就很快得到了国家的认可,在她85岁高龄的时候,瑞典斯德哥尔摩加洛林学会研究决定,将诺贝尔医学奖颁发给了这位为了医学奉献一生的老人。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前,屠呦呦还只是一个非常普通的科学家,没有获得博士学位,也没有参选院士选拔,长期在国内研究的她更是没有出国留学的经历,很多人会很疑惑,一个为了世界疟疾奉献如此巨大的人为什么没有获得院士头衔呢?外界的猜测很多,诸如年龄不符合评选年龄、青蒿素的提取是团队贡献,而非个人。当大家都在为这位高龄战士鸣不平的时候,她让自己身边的研究员回应了大众,她表示自己没有当院士的心,只想做自己的研究,做一些为医学有利的事情,所以不会报名参选院士。一个将名利看淡的人,一个全身心投入科学研究的人,我只能说,活该她获得诺贝尔奖。要说这个人为什么这么了不起,我们首先要去了解疟疾,疟疾被世界卫生组织归为2A类致癌物。从古至今全世界所有的医学奖都想找到治疗癌症的方法,但是数千年的研究也没有找到,但是屠呦呦找到了,并且不断地改良青蒿素,让青蒿素更加稳定。一个创制了治疗癌症药物的医学奖我们难道不该说她了不起吗?权威数据现显示,在年,全球亿疟疾新发病例,其中有44.5万人死于疟疾,这是茼蒿素被发明之后的数据,而在此之前,每年全球因为疟疾病死的人数都有近万,凭一己之力将疟疾病死人数降低一百多万人,她称得上了不起三个字。回顾屠呦呦的一生,21岁之后便一直和医学打交道,大学毕业之后投入研究,到今年已经90岁的屠呦呦仍然奋战在医学研究中,培养有些的医学人才,推动我国的医学事业,将七十年时间扑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上,从一个“三无”科学奖,到获得诺贝尔医学,她和很多科学奖一样,只是将热血抛洒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年,屠呦呦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就在今年的三月份,她被《时代周刊》选为当代最具有影响力的一百名女性之一,人民和国家乃至世界都不会忘记她为人类医学做出的杰出贡献。我国近代一位学者说过这样的话:在我国,从来就不缺乏埋头苦干的人和拼命硬干的人,虽然他们长久以来都藏身于人们看不到的角落,但是这都掩盖不住他们的闪耀光辉,这就是顶起我们国家长治久安的脊梁。而屠呦呦便是中国人的万千脊梁中的一截,顶起了中国医学的身躯,让我们得以昂首挺胸,绽放属于我们自己的自信。总结国家建设背后往往有很多被我们遗忘的名字,直到他们功成身退我们才知道,原来祖国的某一个角落,一直有一个这样默默奉献的人。于敏如是,屠呦呦如是,还有很多我们叫不上名字的人亦如是。感恩我们生在这样一个中国,一个有万千勇士为国家发展献身而不求名利的中国,屠呦呦的故事还未完结,中国的未来等待着更多这样的人谱写。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7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