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颠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jiankang/220628/11087443.html
助跑跳高的高度能达到1.5米,原地起跳能轻松摸到篮球筐,立定跳远超过3米……这几天,一组中国举重队的训练图片在社交平台上刷屏。为了让全身肌肉得到科学合理的锻炼,举重运动员不仅要练力量,还要练爆发力、柔韧性、协调性等。“力大无穷,还身轻如燕”,这既刷新了网友对举重运动员的认知,也让更多人了解到中国举重队争金夺银的不容易。
同样是这段时间,第三十二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载誉归来后,不少奥运健儿纷纷晒出在隔离期间的锻炼照片。乒乓球运动员孙颖莎通过绑在门把手上的弹力带练习挥拍动作,蹦床运动员朱雪莹在房间利用弹力球训练,跳水运动员全红婵通过蹲腿、倒立等练习基本功……把训练当作一种生活方式,把锻炼融入日常生活,这是对体育的热爱,也是自律的习惯。正是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支撑着中国奥运健儿在赛场上取得一个又一个骄人的成绩。
“一勤天下无难事。”所有的一鸣惊人,其实都是厚积薄发。赛场之上,确实有场地适应、状态调整、临场发挥等偶然因素的存在,但倘若没有足够强大的实力,缺少相应的积累和沉淀,又何以把握住宝贵的机会?何谈战胜自己、超越他人?四名中国姑娘在女子4×米自由泳接力决赛中拿下那枚“看似不可能”的金牌,背后何尝不是刻苦训练而来的强大实力和稳定心态?倘若不是“憋着一股劲儿”地勤勉备战,中国组合徐诗晓/孙梦雅何以让中国皮划艇选手第三次站上奥运会最高领奖台?训练中流下多少汗水,赛场上就有多坚实的依靠,拼搏就有多强大的底气。
体育如此,做其他事也同样如此。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是朴素但绝不失深刻的道理。李时珍访百川,行千里,见药工、樵夫、渔夫等“每事问”,呕心沥血27年,这才有了巨著《本草纲目》;徐霞客跋涉千山万水,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历时34年,才写出了《徐霞客游记》;屠呦呦提取出挽救无数生命的青蒿素之前,历经多次实验、多个样品……不下一番苦功夫、笨功夫,不把基础打牢、打扎实,就难以采撷到成功的果实;敢于自我加压,勤勤勉勉、脚踏实地,才是走向胜利的不二法门。
肯下苦功夫、笨功夫,也是一种大智慧。党的优秀理论家和杰出理论工作者艾思奇曾讲过,做学问有两条经验,一条是,在脑子里经常装一两个问题,有空就想想,读书、看报、听广播、交谈、参观时,遇到有关材料就及时记下来,日积月累,就会瓜熟蒂落,水到渠成,问题往往就解决了;另一条是,多练笔。两条经验,归结起来,无外乎一个“勤”字。也正是因为有这种勤学、勤思考的习惯,艾思奇才能写出脍炙人口的《大众哲学》。自身的能力怎样精进?事业的瓶颈如何突破?答案或许有很多,但有一条肯定是绕不开的,那就是:肯花气力、肯下苦功。
每一次的抵达,都意味着新的出发。“走下领奖台,一切从零开始。之后的路还要脚踏实地,更坚定地走下去。”面对未来,东京奥运会羽毛球女单冠军陈雨菲这样说。坚持不懈、坚忍不拔、坚定不移,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至千里,这样的努力必有所得,这样的人生必有收获。(王帅)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