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天才、右手疯子”这样的句式竟然被用以形容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微妙状态,学术上称之为“手性”。从海螺壳的螺旋图案到牵牛花的攀爬方向,大到浩瀚星系,小到化学分子,手性现象在自然界无处不在。它们正如人类的左右双手,看似一模一样,实则完全不同。“有一本书叫《改变世界的分子》,里面提到了多种有机分子,其中70%是手性分子。包括中国人发现的青蒿素,也是手性分子。”10月14日,南开大学教授、“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得主周其林院士在年未来青年论坛上说道。
从海螺壳的螺旋图案到牵牛花的攀爬方向,手性现象无处不在对手性的认知不足,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上世纪50年代末,一种减缓女性妊娠反应的药物“反应停”被广泛使用。其实,“反应停”的右手分子才是具有镇静效果的成分,左手分子却有致畸副作用。短短数年间,全世界诞生了1万多名先天畸形儿,被称为“反应停”惨剧。而在现代医药、农药的生产过程中,手性工艺的使用不但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还会减少环境负担。
左手分子与右手分子大名鼎鼎的“周其林催化剂”,就是一类参与手性分子合成过程的催化剂。目标是提高反应的效率和选择性,即“想要右手分子就产生右手分子,想要左手分子就产生左手分子”。周其林团队在年合成的一种高活性手性催化剂凭借万的转化数,至今保持着分子催化剂的世界记录。刊登论文的那期《德国应用化学》的封面图片为长城,寓意“不到长城非好汉”。其实,“周氏催化剂”最基础的螺环结构,早在年就被选定。近20年间,螺环结构在周其林的手中不断修饰改进,宛如一只奇妙变幻的万花筒。“你想要把一件事情真正做好,可不是短时间的。有的人一辈子其实就做一件事,一辈子可能就做一个分子,把它做到极致。”周其林在演讲后接受澎湃新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3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