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国产业集聚研究专家、老杨会客厅创始人杨建国
山海出臻品,云南多宝物。
云南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区域内地形复杂,垂直差异显著,也孕育了丰富的植物资源,其中中药、民族药等天然药用资源丰富,特别是三七、灯盏花、天麻等道地药材的生产在全国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依托生物多样性资源优势,云南自古以来就是医药资源的优质生产基地和贸易集散地,也培育出了一批优秀的传统生物制药企业,如云南白药、沃森生物等等。
云南生物医药产业到底有多强?营业收入近亿元的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包括疫苗、精品国药、国货之光等重磅产品,竟然都在云南一个园区?
带着这些疑问,上周应邀赴云南省昆明市参与“相约春城发现多样高新”V影响力网络行活,集中走访调研昆明高新区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情况。
作为云南首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昆明高新区对于昆明,乃至云南全省,意义重大。
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例,年园区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营业收入达亿元,园区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占云南全省的80%。从总量上看,刚刚过去的十三五时期,昆明高新区全口径生产总值占昆明全市GDP的5%。
从产业定位上来看,昆明高新区正致力于打造“生命科技产业高地和科技创新排头兵、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核心区、辐射南亚东南亚的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
可以说,无论是总量,质量,还是高精尖引领上,昆明高新区都可以说是辐射整个东南区域的产业高地。
两天行程内,探访团一行先后走进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昆药集团、贝泰妮集团、高新区细胞产业集群创新园。
可以说,分别从研发机构、传统中药企业的传承与创新、国货之光的培育打造,以及细胞产业这样的新业态的发展壮大等角度,系统、深入地考察、见证了昆明高新区在培育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方面的成果和经验。
参观首站,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也是昆明高新区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创新制高点。
中国第一粒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在这里诞生,自主研发的甲型肝炎系列疫苗为中国控制甲肝作出重要贡献。
最关键的是,年6月9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维福新冠灭活疫苗上市首发,充分体现了国家队的责任与担当,冲锋在科研攻关一线。
当然,该所之所以是产业创新高地,主要是疫苗研发及产业化集群发展模式,该所目前建立全产业链自主创新疫苗研制体系,拥有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疫苗生产线7条。特别是8月刚刚封顶的疫苗研发及产业化集群建设项目(一期)暨新冠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扩能项目,更是这种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理念的最佳体现。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中旬以来,河南多地遭遇暴雨水灾,灾后重建援助中,也有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的身影。
所作为国家公益性事业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积极响应,捐赠资金用于购买医用酒精消毒液、免洗消毒凝胶等,以保障灾后无疫情。同时该所还将全力保障新冠灭活疫苗、EV71灭活疫苗以及IPV灭活疫苗等疫苗的生产、供应和调配,全力协助疾控系统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
作为河南人,要为这种大爱仁心,点赞致敬!
云南有着闻名全国的“道地”中药材,当然也有着享誉全国的中药企业。
第二站探访的是有着多年历史的中药老字号:昆明中药厂,重点考察了昆药集团“三宝”:青蒿、三七、天麻三大系列。
走访下来才知道,该厂可以说以一己之力,推动青蒿素产业化发展,同时也是全国三七制剂产品线最全的企业,叫响了“精品国药”的品牌,为云南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印象深刻的有两点,正好是一旧一新:
一旧,指的是昆中药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全面恢复“师带徒”制度,推动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进入新的阶段。
目前该公司已经初步形成了涵盖公司、区、市、省、国家全级阶梯式,老、中、青相结合的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队伍,为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打下了基础。
一新,值得是昆中药的创新,这种创新从三个方面展现,首先,是从产品层面,聚焦核心治疗领域,推动三七、青蒿全产业链价值最大化;其次,依托在植物药领域的研发底蕴及技术优势,打破壁垒入局大健康领域;第三,是基于数字化升级的核心平台的重整,重构出全新的商业模式,包括积极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合作,布局“直播带货”和网店运营等新媒体渠道等等。
守正创新、厚积薄发,在昆中药身上,可以看到我国中医药产业变局中的传承与迭变。
这两年,国内化妆品领域,薇诺娜堪称国货第一品牌,女性消费者可能都听过用过,但哪里孕育出了“薇诺娜”这样的国货之光呢?答案是:昆明高新区。国货之光是怎样炼成的呢?
今年3月,号称化妆品“国货之光”的云南贝泰妮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正式敲钟上市,总市值超亿元,登A股护肤企业市值榜首。
探访第三站,来到这家位于昆明高新区的“国货之光”护肤企业,寻找专注敏感肌的国货第一品牌“薇诺娜”的秘密。
这秘密关键就在于挖掘云南高原植物有效成分来开发功能护肤品。
贝泰妮专注于应用纯天然植物活性成分提供温和、专业的皮肤护理产品,重点针对敏感性肌肤。
“薇诺娜”更是主打的是“草本”概念,其主要功能成分萃取自云南高原天然植物,青刺果、马齿苋、山茶花、百合科植物,更适合国人的肤质,不添加防腐剂,更贴合中国文化,因而更容易被国人接受。
这条路径,很值得国内企业学习借鉴。
这两年,细胞产业来到风口,成为了炙手可热的新产业,也呈现出了爆炸式增长的新态势。而在全国细胞产业版图中,昆明高新区是重要的产业高地。
探访最后一站是昆明高新区细胞产业集群创新园,目前园区聚集了云南新生命干细胞、舜喜再生医学、银丰生物、武汉珈创、华大基因、莱佛班克、济慈再生医学等38家细胞类及关联企业,年实现总产值6.14亿元。
探访中,昆明高新区在推动产业发展上的两个做法,让人印象深刻:
第一,构筑共享平台。
为了推动细胞企业、产业发展,昆明高新区搭建了“细胞质量检测评价中心”“共享综合细胞库”“共享细胞制备中心”三个共享平台,细胞产业“技术转移转化和创新创业”两个服务平台,建成免费开放的“细胞科普教育基地”,云南省药检院生物制品所也入驻园区。
第二,打造低制度成本优势。
高新区出台了《昆明高新区促进细胞产业集群创新发展若干政策》,该政策的最大的要点就是以“昆明高新区细胞产业集群创新园”为核心区和主要聚集区,着力推动细胞产业集群发展。管委会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成立细胞产业联盟,支持细胞产业联盟创新发展。
可以期待,细胞产业很快将成为昆明高新区产业升级新的爆发点,昆明可能将会成为西南地区领先的生命科技产业新高地。
随后的分享环节中,我用三个词,总结了两天考察下来的感受:很震撼,很振奋,也很受启发。
说震撼,是因为当下,昆明高新区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已经初步有了辐射整个东南亚、南亚的产业规模、质量,又找准了做大做强细胞产业的新爆点;既初步形成了支撑产业发展的低制度成本的优势,也找到了区中园这样的发展模式和路径;
说振奋,是因为可预见的未来,因为昆明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已经迈入了发展快车道,可以预见,十四五时期,昆明高新区,乃至整个云南生命科技产业,将迎来大爆发,在全国,乃至区域版图中的引领带动作用,也将越来越明显。
说启发,是因为昆明高新区在布局产业提质升级时的新思维、新逻辑。包括强调园区化的发展策略,这里面包括区中园的发展模式;包括共享平台建设和政策支持等多角度,来构筑产业发展要素;包括围绕产业基础和优势,在持续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同时,强调抢抓新产业、新赛道机遇,构筑产业发展新空间;包括强调全产业链集群发展的产业发展路径等等。
结合从全国考察走访,特别是结合两个地方——苏州和亳州的经验,我业为昆明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提几点意见。
首先,我建议昆明高新区,或者说,昆明市,想要做好生物医药产业,需要对标的两个城市:上限学苏州,配套学亳州。
为什么这么说。
苏州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顶格定位,生物医药是苏州倾力培育的“一号产业”,举全市之力,来打造生物医药产业,这个顶格配置和重视程度,特别值得咱们昆明这边来对比借鉴一下;
第二个特点是,产业的规模,全市已集聚相关企业近家,近几年产值增速保持在20%以上,生物药总产能近15万升,占全国的40%以上。去年,苏州生物医药产业销售收入超亿元。
这个产业规模、体量,发展的速度,特别值得昆明高新区借鉴,而且苏州生物医药产业,也是通过园区化的方式来实现的。无论是从发展路径上,还是从招商引资上,苏州都有很多昆明值得学习的地方。
第二个城市,是安徽省亳州市,要对标它的什么呢?就是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特别是中医药现代商贸流通产业方面。
最近这三年,我三赴亳州,见证了亳州中医药产业规模,从千亿关口,达到1亿的新高点。
提到亳州,最显著的就是中医药交易市场上,亳州的康美中药交易中心,年交易额超亿元,占全国同类市场交易额度的45%,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国内第一中药交易“圣地”。
另一方面,亳州中医药产业全产业链式发展思维,一方面持续做大做强医药制造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则把中医药产业与文旅、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中医药生态圈。
其次,除了对标这两座城市,我还提三点具体的意见。
一是,昆明需要更多类似苏州的中国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类似亳州年国际(亳州)中医药博览会暨第37届全国(亳州)中医药材交易会这样的,国家级的峰会平台。
这样的峰会平台,一方面,能够集聚行业领袖、顶级专家学者,助力产业发展,为后续产业创新、招商引资等牵线搭桥;另一方面,也能叫响昆明生物医药的品牌和影响力。
二是,需要创新医药研发成果产业化金融服务。
这方面,我想园区已经有贝泰妮上市的案例,未来,需要的是更加常态化、更加普适的服务生物医药产业的新型金融产品和服务。
我想昆明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一定离不开各类资本提供了深度参与和支持。
这就需要像当下的安徽省一样,要有资本招商的思维,从咱们高新区的管理者,到企业的老板、产业从业者,都要有这个思维,要学会借势生力,推动发展。
三是,持续优化人才等创新要素。
这方面,既包括要积极引进高层次生物医药人才、引进培育生物医药领域稀缺人才等;
也可以借鉴亳州的经验,推进特色产业协同创新,继续设立异地孵化器和科创基地,形成“创新在沪苏浙、转化在亳州”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