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蒿素的发现到致命的SCI论文,研究生

好的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在通识教育的本科阶段只要努力就可以考入理想的高校和专业,那么在专业研究方向上做延伸的研究生阶段则,好的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这里的选择是指报道导师的差异性,由于高等教育作为西方工业革命后期带来的舶来品,为了满足越来越多学生提升学历的要求,中国高等教育经历大跃进式的发展,大量缺乏真才实学,不适合做研究生导师的教授混入其中,同样是教授导师,他们之间的差距是非常的明显,如果遇到翟天临式的高学历师资教师,那么在研究生阶段只能自力更生,毕竟导师的水平就那样,肯定无法给出学生正确的科研方向。也是很多研究生在网络中抱怨,导师就给一个题目,其他的工作都需要自己去完成,几乎没有任何的指导。然而也有的研究生,直接获得名师的指点,在研究生阶段就发表很多普通高校教授一辈子都无法达到的高度,例如清华大学施一公的学生白蕊,仅仅花费四年的时间就提前完成硕博连读,还发表了8篇CNS主刊论文,其中5篇发表于《科学》期刊(影响因子:41.),3篇发表于《细胞》期刊(影响因子:36.),引用次数余次。

笑谈青蒿素的发现

相比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尤其是博士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其实更倾向于合作者,因此当博士研究生导师的水平有限的时候,对于博士研究生其实并没有多少帮助,反而因为导师的研究方向有问题,造成博士研究生阶段的科研产出偏低,甚至很多博士研究生的科研水平超过导师,这也是为何在研究生圈内吐槽导师的那样:导师的成就全部来自研究生们的日夜付出,尤其是国内科研圈,很多科研大佬都是依靠庞大的课题组进行支撑,张伯礼院士曾讲的一个笑话揭示了国内科研圈的怪相:当年青蒿素有效治疗疟疾被国际发现,想要询问中国是谁最早发现的青蒿素,结果国内有7家单位都声称最先发现的青蒿素,为了确定最准确的发明人,当美国科学家米勒进一步询问这7家单位谁是第二发明人,结果7家单位都指向了屠呦呦,最后才让一直默默无闻的屠呦呦最终获得诺贝尔奖!

错误的选择,甚至丢掉性命

相比海外对研究生的要求,国内高校对研究生的毕业要求其实更高,很多高校对研究生的毕业要求必须要发表SCI论文的要求,相比海外导师对研究生是否毕业的标准判断为是否具备独立做科研的能力和锻炼,而国内对研究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简单的依靠发表SCI论文来判断学术水平。然而科研创新并不容易,但是强制的毕业要求,让国内的研究生压力都比较大,为了顺利毕业,研究生们各显神通,同时也让国内生产了大量低质灌水、抄袭和造假SCI论文,甚至有些优秀的研究生由于发现SCI论文有问题,但是导师为了顺利发表SCI论文,甚至还把高校领导署名,最终在强大的心理压力下,造成研究生最后自杀的悲剧!

因此,科研实验中研究生和导师的角色正常的关系是合作者,良师益友是对研究生阶段最好的总结,因此在研究生阶段,选择往往比努力要更重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47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