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让我们静下心来,一起思考一个问题:涓涓细流的小溪,是怎样一路流进大海的呢?每当遇到高山,它会弯弯曲曲地从侧面绕过去。原来,面对阻隔障碍,除了去征服,我们还可以智慧地绕过它。每当遇到深涧,它会一点一点地去填平它。原来,当我们还很渺小、很柔弱的时候,我们可以一点一点地积蓄力量,让自己不断茁壮成长,不断强大,直至强大到比自己的对手还要强大。每当遇到断崖,它会纵身一跃把自己化作壮美的瀑布。原来,面对人生绝境,坚毅的勇气和无畏的决心可以帮助我们绝处逢生、度过难关。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涓涓小溪这样的智慧心、进取心、无畏心,也能成就我们一片壮阔的人生大海。故事给我们的启迪这则故事给我们呈现出来的正是“上善若水”的人生智慧。“上善若水”从字义上看感觉很简单,其实,我们并没有真正理解其深刻的内涵。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说一下我的理解:1、水是整个世界的生命之源,天地间万事万物都离不开它,而它却只是默默地辛勤滋润、默默地无私奉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无缘无故地烦恼、痛苦,其本质就是:自己贪念太重、只想索取。“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2、水本来是晶莹透明、纯洁无瑕的,但现实生活中的很多水是浑浊不清、污秽不堪的,而水仍然默默地承受、默默地包容。这种包容心也是我们应该拥有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最需要的就是相互之间的包容。如果能够这样,这个世界将处处充满着爱与和平。3、水至柔而无形,至刚而无敌,体现了刚柔相济的特点。“刚柔相济”可以说是我们为人处世之道的典范。一个人该柔弱的时候柔弱,该刚强的时候刚强,最能体现古人所说的“君子之风”。年,年仅39岁的屠呦呦接受了艰巨的抗疟研究任务。前期不知道经历了多少遍的实验,一直没有成功。后来,通过研究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对青蒿截疟的记载,屠呦呦团队改用低沸点溶剂的提取方法,富集了青蒿的抗疟组分,最终于年发现了青蒿素。据世卫组织的不完全统计,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青蒿素作为一线抗疟药物,在全世界已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不仅如此,在对双氢青蒿素的深入研究中,屠呦呦等科研人员又发现了该物质针对红斑狼疮具有独特效果,对青蒿素的研究仍在继续进行着……屠呦呦一辈子专注科学研究的精神正是水的无私奉献精神的真实体现。老子眼里的水在一部《道德经》里,为什么老子最崇尚的是“几于道”的水呢?下面谈谈我的看法:1、“善利万物而不争”是水的一种主要精神。“为而不争”是老子比较提倡的一种思想。在我们的社会实践中,这种思想可以让我们避免很多的麻烦和纷扰,拥有一个安静祥和的生活空间。2、“心如止水”的冷静安宁和“波涛汹涌”的热情奔放。这两种既互相对立又互相统一的精神状态,是我们在生活中面对不同情况去解决不同问题的两种利器:既要有菩萨心肠,又要有雷霆方法,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3、水具有“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滴水穿石”的恒心毅力、“水往低处流”的谦虚低调。水的这些精神,正是我们成就自己人生需要具备的伟大精神。这三种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好好实践!记得前段时间有一次看电视,正好看到记者在采访袁隆平,袁隆平胸有成竹地对记者说:“我和我的团队争取在8到10年里,在全国各地种植1亿亩耐盐碱的水稻”。这可是90岁高龄的老人说出的豪言壮语啊,作为年轻力壮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努力呢?在年7月份的一天,袁隆平在单位的试验田里选种,意外地发现一株“鹤立鸡群”的稻株。穗子又大又饱满,籽粒多达粒。仔细一推算,如果用它来做种子,水稻亩产会上千斤,而当时的高产水稻才不过五六百斤。从那时开始,袁隆平带领着科研团队开始攻克水稻高产育种难题。五十多年过去了,时至今日,超级稻亩产公斤、公斤和公斤的三期目标已全部完成,一次又一次地刷新世界纪录,年又开始冲刺公斤的目标。当记者问他90岁生日的愿望时,戏称自己“90后”的袁隆平说起了他的两个梦想:“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袁隆平的心里只想着让全世界人民都吃饱饭,这是何等宏伟的目标。这不正是“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伟大精神吗?老子之所以崇尚“上善若水”,就是为了让我们学习水所拥有的优秀品格和精神。屠呦呦和袁隆平两位伟大的科学家几十年来的身体力行,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我们唯有不断地完善自己、不断地奉献社会,才能成就自己更加美好的人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8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