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四气五味划分法与科学的成分划分法

我们现代人不能做科学的奴隶,科学是一种思维方法从哲学中分化出来,讲究实验验证、理论逻辑自洽,这很好,但依然不能解决世间宇宙的一切。

中医从神农尝百草开始,几乎伴随中国五千年文明史;里面有很多假设的理论,以及实践的纠正过程,是形而上的学问。在古时代,人们追求形而上,认为形而之上谓之道。比如经络学说,人们并没有从解剖学发现这些经络,但是人们总结了很多组与不同脏腑有关联的穴位,把每一组连成线,就称之为“胃经”“胆经”等;医者们进一步发现“离穴不离经”,虽然推拿按摩不一定在准确的穴位上,但只要遵循经络走向效果依然不错;但针灸就力求穴位准确、深度力求“得气”、捻转注意补泻;可见穴位的关键节点属性以及经络输布的有效。现代研究发现,同一经络上较远的两个穴位之间导电性,比相邻更近的不同经络上的穴位之间导电性更好;研究者推断经络可能是“没有管道的体液循环系统”。

四气五味,是中医治疗疾病用药依据,比如热者寒之,病人胃热反酸用苦寒的药给予纠正;再比如病人受寒寒邪在表,用温热的发汗的药驱赶寒气。中医以药物之偏纠正身体之偏,是朴素的直观思维。

化学成分古中医当然没有,按照传统理论也不需要具体成分,大而化之是传统医学的特点,难道应该苛责古人不科学吗?不科学也能解决问题。

现代中医也在与科学结合,包括成分化验,比如人参主要成分是人参皂甙,叶子里人参皂甙含量更高但无效,还要继续研究所以然。屠呦呦受《肘后备急方》里面治疗疟疾用青蒿榨汁单味药启发,从中提炼出青蒿素,治疗疟疾效果很好。中医大夫还是会遵循古代的理法方药治病,但不会拒绝中医药的现代研究成果;下次碰到疟疾患者,一定直接用屠呦呦的青蒿素解决问题,这是自然而然的。

中医不会拒绝精准医疗,但有时候没有精准的特效药,也可以循证治疗;比如这次新冠肺炎,没有疫苗没有特效药,中医药出马发挥了巨大作用,对轻症患者治疗效果非常好,转化成重症的很少很少,医院全都治愈没有一个转化为重症;意大利如果有中医,能死那么多人吗?张伯礼院士说,在武汉疫情救治中,中医药是慢慢发力的,刚开始只发出三千份(有的病人拒绝,有的西医认为没必要),后来发现服药的病友服用效果很好,其他患者才要求服用中药,后来几乎都用了中医中药;武汉抗疫前线中医中药参与率达到90%,这个最新统计数字很能说明问题,古老的中医还在继续造福人民救病患于苦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27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