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在空旷的原野上,一群糜鹿悠闲地吃着青蒿,不时发出呦呦的鸣声,此起彼应,十分和谐悦耳,古人把这一场景记录在《诗经》中并流传了下来。

苏东坡有诗:“渐觉东风料峭寒,青蒿黄韭试春盘。”青蒿,在古代是可以当作蔬菜食用的,《名医别录》记载:“青蒿,人亦取杂香菜食之。”《蜀本草》记载:“草蒿……嫩时醋淹为菹,自然香。叶似茵陈蒿而背不白,高四尺许。四月、五月采,日干入药。《诗》云:‘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即此蒿也。”《本草衍义》记载:“青蒿得春最早,人剔以为蔬,根赤叶香。”

青蒿之名始见于《五十二病方》。《本草纲目》引晏子云:“蒿,草之高者也。”青蒿,《梦溪笔谈》曰:“茎叶与常蒿悉同,但常蒿色绿,而此蒿青翠,一如松桧之色,至深秋,余蒿并黄,此蒿独青。”故有其名。其气清香,又名香蒿。

《神农本草经》记载名为草蒿,别名青蒿,“草蒿,味苦寒。主疥搔,痴痒,恶创,杀虱,留热在骨节间,明目。一名青蒿,一名方溃。生川泽”。

青蒿苦、辛,寒。归肝、胆经。功效:清虚热,除骨蒸,解暑热,截疟,退黄。青蒿的功效主义总结为清、透。以其清,退虚热、清实热、凉血热、解暑热、清肝热、除疟热;以其透,透在表热邪、透营分热邪、透阴分伏热。

传统的青蒿使用的药材品种,一种就是青蒿ArtemisiaapiaceaHance.另外一种是黄花蒿ArtemisiaannuaL.

黄花蒿,又叫黄蒿,最早记载黄花蒿的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称为臭蒿,“香蒿、臭蒿通可名草蒿。此蒿与青蒿相似,但此蒿色绿带淡黄,气辛臭不可食,人家采以腌酱黄酒曲者是也。”因为黄花蒿味道浓烈缺少香气,所以,人们只是用它作酒曲而不作食用。

青蒿ArtemisiaapiaceaHance.

黄花蒿ArtemisiaannuaL

镜头转向中世纪的欧美国家,那时有一种“黑色的瘟疫”,实际上是疟疾,疟疾是疟原虫由蚊虫来传播的一种传染病,典型的症状,突然间的高烧、寒颤,然后就是畏寒,这样子有的一天发一次,有的是隔一天,或者有的是三天一次的。

当时的人们非常恐惧,对疟疾没有办法,一直到十六世纪初,在南美洲发现了一种小灌木的树皮,对这个病有明显地疗效,那就是我们所知道的金鸡纳,后来一位英国传教士进贡给康熙,金鸡纳便传入了中国,康熙视作珍宝,藏于宫中,后来的《本草纲目拾遗》也收载了这味药。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任江宁织造之职,康熙51年,在巡查途中染上疟疾。有一天,他的内兄、苏州织造李煦前来曹府探望,此时曹寅已卧床不起,他对李煦说:“我已染上疟疾,非得皇上赐圣药救我,否则只有一死……”李煦安慰曹寅一番,便立即起草奏折,差人火速送往京城,向康熙皇上报告曹寅的病情,并求赐圣药。

曹寅的母亲是康熙的乳娘,康熙接到奏折,便亲批颁赐金鸡纳,并写了此药的药性和服用方法,派驿马星夜兼程,火速送往江宁。只可惜,圣药金鸡纳还未到江宁,博学多才的曹寅便被疟疾夺去了生命。曹家声名显赫,随着曹寅这座大山的倒下,逐渐没落。

后人从金鸡纳里面提取出了它的生物碱——奎宁,对奎宁的化学结构不断地进行修饰,产生很多类的奎宁,这样子对疟疾就有了一个特效的药,这样一百多二百年以来,人们已经不恐慌疟疾了。但遗憾的是,经过了这样一百多年的奎宁类生物碱的化学药品的使用,全球性的疟原虫都普遍地产生了耐药性,尤其是亚洲的疟原虫对奎宁类的药,耐药性更强,所以发生疟疾,再用这个传统的奎宁类药物常常临床效果很不理想,基于这种情况,全球医药学家就想寻找新的抗疟药物。

我们国家亦开展了研究,根据本草当中的记载,青蒿是从古代开始就比较安全又有效的一个截疟的药物,就抓住这一点进行了研究。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历史总是那么巧合,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发现了抗疟疾化合物青蒿素,并研究出从青蒿类植物中提取青蒿素的方法,最终于年获得了诺贝尔奖。青蒿顿时成了中药界的“网红”,屠呦呦将青蒿带出了中国走向了世界。

现代从治疗疟疾问题考虑,提取治疟成分青蒿素,而且主要在黄花蒿中提取,屠呦呦亦将黄花蒿作为青蒿素的药物来源,真正的青蒿不含“青蒿素”,对于疟疾的疗效是不明显的,对于疟疾有效的品种是黄花蒿,所以我们现在药典收载的中药青蒿的正品,它的植物来源只收了黄花蒿,删除了青蒿。

关于青蒿的入药品种问题,从宋代始直至明代,均认为青蒿有两种,即青蒿ArtemisiaapiaceaHance.和黄花蒿ArtemisiaannuaL.两种,但以青蒿入药为主,把黄花蒿列为次要品种。但如今黄花蒿取代了青蒿,当初谁会想到?

于是就有了争议,许多医家认为,古代用青蒿不是以治疗疟疾为主,今之《中国药典》收载功用亦是如此,有治疗疟疾的效用而已,青蒿在另外的方面,比如说退虚热,或者清暑热,是可以用的。青蒿素是化学药(西药),不是中药,中医治疗讲疗效,不讲成分,《中国药典》将黄花蒿定为青蒿唯一中药品种,有失传统中医用药理论。应恢复传统中医青蒿用药品种,将青蒿与黄花蒿同时收载为宜。

唐代著名的官修本草《新修本草》问世之后,当时一个叫陈藏器的人觉得其中遗逸的药品还有很多,于是自己写了本《本草拾遗》,有人讽刺他收录太过偏僻怪异,后来李时珍编《本草纲目》时用了许多陈藏器的内容,说他:“自《本草》以来,一人而己!”讽刺那些人肤浅,并说“天地品物无穷,古今隐显亦异,用舍有时,名称或变”,历史长河中的中药有的闻名于世,有的退隐江湖,有的被利用,有的被舍弃,连名字都不知道改了几回,我们不应该用自己狭隘的见闻去决定药物取舍。

行文至此,我也不是要在青蒿与黄花蒿作出取舍,用药如何不是我能决定的,只是有点兔死狐悲而己。

中学时老师让我们一天派一同学在黑板边上写上自己的“人生格言”,我那时不知为何写上了曹雪芹《红楼梦》中《好了歌(注)》的:“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为了教子不惜费尽心血,想千方设百计,但是谁也说不准这个孩子以后一定会成为建设栋梁,没准会成为强盗;本想着嫁入富贵之家,也没想到最后反而流落在烟花巷中,迎来送往。

一如我在《空青:远空岁月,青涩少年》当中所写,岁月长河浮沉,命运不可捉摸,我又如何?

《终》

图片来自网络。

参考:

《本草纲目导读》

《百味本草的前世今生》

《神农本草经药物解读》

《张廷模临床中药学讲稿》

此间过往:

假如中药会说话

众生皆苦,苦参更苦

众生皆苦,孰与合欢?

众生皆苦,而你中药味

5.20,我还在这所城市等你!

欢迎转发!

谢谢赞赏!

末雨末雪

你播撒下的种子会长成一味良药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3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