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福斌随县方言俗语拾趣之不服周

作者简介:

陈福斌,供职于随县尚市镇政府,市、县作协会员。

随县方言“不服周”就是对某件事感到不服,甚至非得争个输赢。“周”读(zòu),不读(zhōu)。

随州作家蒋天径老师在《随州方言大观》中对“不服周”是这样解释的:每当两人为某件事赌狠时,嘴边常挂的一句口头禅是:“我才不服周呢!”接着便不顾一切地来真格的了。这种时候,另一方就有可能被吓住,要知道,“一人拼命,鬼神莫近”啊!

小时候,几个小伙伴在一起玩,蹦蹦跳跳,打打闹闹,好不热闹。可玩着玩着就有人杠上祸了,你推我搡,动真格的了。打输的一方“不服周”,非得争个输赢,就不顾一切的跟对方打闹,甚至搬来救兵,直到把对方打输才算“服周”。

背课文、做作业,成绩好的同学一气呵成、不留尾巴,成绩差点的同学可能就会“一看、二慢、三打颤”。我曾经的语文老师说一个同学“长的怪胖,装的怪像,挎着钢笔,不会算账”。其实我这同学不是不会算账,他读书的时候还在学做生意,账算的可欢实了,只是读书是不怎么进字。老师有时气不打一处来:“我就不服周了,同是一个老师教的,为什么人家那么快就会了,有的同学是怎么回事呢?老师继续放出狠话:放学前不背住,不把作业做完,不准回家吃饭。

喜欢钓鱼的人不少,有时同在一口堰塘,有的钓得多,有的钓得少,钓得少的人“不服周”,干脆把鱼钩放在人家一堆,可鱼吃人家的钩,还是不吃自己的钩,你说气人不气人。

央视有一个非常受欢迎的栏目《是真的吗?》,我只要有时间一定会看,每期都有不一样的收获。每次主持人会就一些现象的真假,出题考嘉宾和现场观众,让嘉宾和观众猜是真是假。往往嘉宾“不服周”就会上台去验证,结果还是分不出对错。待主持人按照网友的说法进行验证后,嘉宾和观众才恍然大悟、豁然开朗,真假自辨,“不服周”不行。

科学来不得半点虚伪,哥德巴赫猜想大家都熟知,陈景润为了验证它,不知花费了多少心血和汗水,直到有一天,他向世人宣告,他已经完成了哥德巴赫猜想的验证,并将结果公诸于世,让一些外国科学家刮目相看,不得不“服周”。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她60多年致力于中医药研究实践,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研究发现了青蒿素,解决了抗疟治疗失效难题,为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迄今为止中国科学家获得的唯一此类殊荣。前不久她还获得“共和国勋章”。“不服周”就是不行,有本事你拿一个诺奖试试!

生活中的好多事,你“不服周”也得“服周”,“不服周”不行;可有些事“服周”又有点“不甘心”,但又执拗不过,只好还是“服周”算了。

本期编辑:心叶静默审核:熊欣

《神农文艺》为随县作家协会官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37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