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到底是一部什么书

白癜风控制 http://baidianfeng.39.net/a_zczz/130620/4194009.html

《金瓶梅》是一部什么书?

长期以来,《金瓶梅》被认为是“淫秽”读物,是一本禁书。我相信大家对这本书从来都是挺好奇的。讲《金瓶梅》,这真的算是一种挑战。老实讲,现在如果我们想在大学里开一门关于《金瓶梅》的通识课,估计是不太可能的,因为它的争议性太大,就连很多大学的中文系也不见得会将《金瓶梅》列入学生的选读书。对于这样一部几百年来都被认为是“淫秽”的禁书,我们现在能够公然在一起读它,实在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插图来自网络)

可能有很多朋友拥有这套《金瓶梅》,那么,大家看完了没?看到哪里了?有没有看懂?或者早就“阵亡”在某一回?没有关系,因为它本来就是一部不太容易读的书,相信我们一起读它之后,会改变自己对它的看法。

首先介绍一下《金瓶梅》这部书。《金瓶梅》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呢?

大家可能对《红楼梦》都比较熟悉,事实上它和《金瓶梅》这两部书经常被相提并论。我个人认为,《红楼梦》就像台湾阳明山的前山公园,花团锦簇、游人如织,尤其是在花季;而《金瓶梅》就像阳明山的后山公园,没有被多少人重视,但是相对来说,它没有那么多的人工雕琢痕迹,颇负野趣,景致天然,其实不乏妙景。关于“前山公园”,我相信很多人已经走过了,那么大家何妨壮一壮胆,去看看“后山”的样子呢?

在我看来,《金瓶梅》是一部世情书,也是一部奇书。所以,我们不要再说《金瓶梅》是一部淫书,也不是所谓的禁书。说它是一部世情书,意思是说,书里讲的就是你我的日常生活。《金瓶梅》在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在世界文学史上,我们常常会忽略这部书的价值。它极有可能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以一个家庭的日常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西方还要等几百年才有这样一种形式的小说出现。它写的完全是家常琐事,是一般读者,甚至一般作家都不会看在眼里的内容,它居然将吃喝拉撒睡这样的日常生活,写成了百万言的世界名著。

各位想象一下,无论古今中外,世界文学史上的作品大多是写翻天覆地的大场面,比如天灾人祸、战争之类,而很少看到写最普通的人生。因此,这一部以西门庆的一生为主的世情书,也就成了世界文学史上罕见的人生。有学者认为,《金瓶梅》所涵盖的一个个“画面”,其广度只有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可以媲美。当然,他所指的不是战争场面,而是人性的诡谲。也可以说,《金瓶梅》写的就是“人”,写人的可笑、人的可怕,还有人的可悯。人的可笑在于,一天到晚就在做那一件事情;人的可怕则是,为了一点钱,就可以把人整死;人的可悲可悯,则是世事无常。我们可以这样说:你要是效仿他,你就是畜生;如果你觉得他可怜,你就是菩萨的心。

作者写的是琐碎的人生、平凡的人生,读者大概都会觉得很奇怪,这么平常的生活,怎么读起来会有一种对文字的隔阂感呢?这个不奇怪,只有你渐渐熟悉了之后,才会觉得书里虽然写的就是吃饭、喝酒、饮茶,很琐碎,读起来却不沉闷。这一点和《红楼梦》一样。《红楼梦》在写什么?也是吃饭睡觉,可是写的人不厌其烦,看的人津津有味。事实上,很多称赞《红楼梦》的话,可以移到《金瓶梅》上来。我这一两年都在读《金瓶梅》,不得不承认一句话:如果没有《金瓶梅》的传世,可能《红楼梦》要晚一些才出现,或者不会写得那么好。可以这么说,《红楼梦》是站在《金瓶梅》的“肩膀”上写出来的。

《叶思芬说金瓶梅:世道与人心》

《叶思芬说金瓶梅:世道与人心》自序:行到水穷处

许久以前,就已经有个构想:如果哪天要孤身前往一座无人荒岛,我要带上《红楼梦》,还有《庄子》。现在,我决定要再加上《金瓶梅》。荒岛上的悠悠岁月可以跟庄子一起看海,可以陪着宝、黛数星星。然后再偶尔看着西门庆那一家人充满活力的吵架、吃东西,应该也是消暑解闷有意思的事。

每一个开始,都是从过去起点的。

年少轻狂,看《金瓶梅》很大原因是好奇。不甚了了之余,只是为潘金莲一生的遭遇愤愤不平。及至翻阅前面弄珠客序“读《金瓶梅》而生怜悯心者,菩萨也……”才稍为释然,并为自己的那点“悲悯”小小得意。

岁月迢迢,浸淫《红楼梦》、张爱玲十数载,一直惦记着张爱玲那句:“这两部书(《红楼梦》《金瓶梅》)在我是一切的泉源。”(《红楼梦魇》序)也是因缘际会,重新拿起《金瓶梅》。这一开卷,豁然开朗,但觉烟云满纸,风光无尽。原来,在看似黑暗、丑陋的情节后面,有如此活泼、强悍的生命力。西门庆的官场、商场、欢场净是现实人生。众妻妾的琐碎纷扰里,则有再真实不过的人情与心情。

《金瓶梅》作者借古讽今,虽是以北宋徽宗为时间坐标,其实抒写的是他所处的当下。因此,书中提及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面貌,成为研究明朝中晚期的第一手资料。而15世纪末、16世纪初京杭大运河沿岸热闹喧哗的城市风光、频繁细致的应酬事务,遂恰如彩色的长卷风俗画,绵延开展。

生命如飞鸿来去,唯有艺术留下脚印。

如果说,宗教、哲学给答案,艺术的终极关怀则是安慰。

《红楼梦》,白茫茫雪地中,光着头、赤着脚,身披一件大红猩猩毡的宝玉,向父亲贾政倒身下拜。这一刻,天地静谧和美。

《金瓶梅》,永福寺中白杨树下,潘金莲一堆黄土,数柳青蒿。当此际,唯有深深叹息。

戏台上,狂风暴雷,梁山伯墓裂,英台跃入。窒息的黑暗后,音乐响起,在重新亮起的舞台上,有两只美丽的蝴蝶,冉冉双飞。就在这一刹那,人世间无限的憾恨,终于升华成超现实的美感。也因为这一幕,千百年来,台下千万观众,擦干眼泪,又有了勇气,可以回去面对各自粗糙的人生了。

艺术从不会过时。我们在阅读别人的同时,也还是在阅读自己。

行到水穷处

不见穷,不见水——

却有一片幽香

冷冷在目,在耳,在衣

——周梦蝶

感谢天地。

本文摘自《叶思芬说金瓶梅:世道与人心》,叶思芬著,中信出版社出版

《金瓶梅》写的是日常生活,写的是柴米夫妻的衣食住行、爱恨情愁、贪嗔痴慢、生离死别。却在日常中,写出了人的可笑、人的可怕,还有人的可悯,写出了结实而丑陋的人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37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