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科学必须较真正直!来源:医脉通作者:苏暄本文为医脉通编辑撰写,未经授权请勿转载。今天知乎头条又见饶毅。这回是万的热度。但相信这个话题不会冷,从网友群情激愤的态势看,这事看来不认真给个结论,怕是不可能了。糊弄党打的算盘,没戏!中午12点的知乎截图下午13:24分的知乎截图1月26日,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发表了关于饶毅《正式举报林-裴()论文涉嫌学术不端》的处理意见,如下:1.“举报”中所涉及的论文与年11月在网络上质疑裴钢院士的论文为同一篇论文(LingK,etal.PNAS,,96:-)。2.年1月21日,由科技部、教育部、卫生健康委、中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委等部门组成的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联合工作机制在科技部网站上发布的《有关论文涉嫌造假调查处理情况的通报》,针对于您举报的这一篇论文,已明确说明“经调查未发现有造假”。3.根据《中国科学院学部纪律处分规定(暂行)》(以下简称《规定》),鉴于联合工作机制对您本次举报的论文已有明确调查结论,对涉及裴钢等人论文(LingK,etal.PNAS,,96:-)的举报不再进行调查。根据《规定》要求,本次会议裴钢院士回避(咖位在那摆着,回避不回避的只是形式)。网友评论理性、失望居多(失望太多次就麻木了):知乎截图网络上真的是没有异议地一边倒,因为事实很清楚,大家都明白怎么回事。如果始终坚持没有造假,那就在客观公允的第三方及全民围观下进行重复性实验,如果一次不行,两次三次甚至四五次也可以,科学必须较真正直。重大科研成果必须得经得起重复,不然大家必然质疑。该研究成果问世22年来这么多研究者都开展了实验,总得成功一次,不然难以服众。当然有人说,很多实验就是无法重复,太超前,那大伙也理解。提出成果者不要因此作为重大成果立马享受相关的待遇就行,等确实证实这个理论有贡献了,再颁奖也不迟(参考诺贝尔奖的多年长线观察操作,也参考屠呦呦教授做出青蒿素多年来连院士也没有评上的操作)。简简单单就给个结论,就想糊弄过去,实现“简即是繁”的效果,在人人都是纪检委的今日中国,怕是没那么容易了。责编苏暄亦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9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