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素问世50年,抗疟历程广东中医药

今年是青蒿素问世的第50周年,也是中国获世卫组织认证完全消除疟疾的第二个年头。50年来,中国通过提供药物、技术援助、援建抗疟中心、人员培训等多种方式,向全球积极推广应用青蒿素,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为全球疟疾防治、佑护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整个历程中,也有广东中医药贡献的一份力量。

4月29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广东省中医药局在穗召开广东青蒿抗疟情况媒体通报会,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省中医药局局长徐庆锋表示,从《肘后备急方》为屠呦呦贡献研发灵感,到广州中医学院(现广州中医药大学)李国桥教授率团队以身试“疟”验证药效,到青蒿素药物研发升级、青蒿产业化技术提升,到广东专家携中国防治策略方案援助世界多个国家地区,广东中医药人从未缺席;今后广东仍将继续加快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支持推进青蒿素控制疟疾项目实施,推动青蒿素防治疟疾策略研究,努力为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更大的贡献。

广州中医药大学宋健平教授团队在多哥下乡帮助当地居民正确服药。

青蒿素灵感源于岭南问世后广东专家力证实效

徐庆锋说,广东中医药人为青蒿素的发现及其有效性的证实作出了重要贡献。多年前,有“岭南医祖”之称的葛洪写下了著名的《肘后备急方》,留下了青蒿抗疟的最早记载,而这也直接启发了中国中医科学院屠呦呦研究员成功提取青蒿素,为人类抗击疟疾作出历史贡献。

随后在年,我国政府为研究抗疟特效药,启动“”任务,中医药协作组在针灸和中药两个方向上进行探索。承担针灸治疗疟疾任务研究的,正是广州中医学院(即广州中医药大学前身)李国桥教授带领的团队。在研究过程中,李国桥教授“以身试疟”,寻找疟原虫发育规律,留下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为抗疟药物临床试验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药物升级攻克难关研发第四代复方青蒿素

广东中医药一直在为青蒿素药物的研发升级努力攻关。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针对已有药物存在的药效时间短、服药时间长、患者依从性差等问题,广州中医药大学青蒿抗疟团队开展复方青蒿素药物的研发并不断升级,目前已研发出第四代产品。年至今,广州中医药大学与新南方集团共同组建广东青蒿抗疟团队,成功研制出第四代青蒿素复方-青蒿素哌喹片,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其具有高效、速效、低副作用与服药简便等诸多优点。

据悉,青蒿素哌喹片已在40个国家取得国际专利保护,在36个国家完成商标注册,已在全球26个疟疾流行国家上市销售,多年来已成为众多疟疾高度流行国家自由市场的主要抗疟药品。

宋健平教授团队在科摩罗下乡推动发药工作。

广东专家携中国方案援外抗疟超万人次受益

年至今的50多年间,以李国桥教授、宋健平教授为代表的广州中医药大学青蒿抗疟团队,不间断地奋战在全球抗疟一线。广州中医药大学青蒿研究中心主任宋健平教授表示,复方青蒿素消除疟疾项目实施以来,疟区直接受益民众超过万人次,累计派出抗疟专家余人次,在外累计工作超天,培训当地基层抗疟员超过人,专业技术抗疟员超人。

项目将中医群体辨证观运用到疾病防控领域,形成了青蒿素复方“全民服药、群防群治、灭疟求本”的中国特色疟疾防治方案,快速遏制疟疾流行,大幅减少疟疾发病和死亡,科学回答了抗疟群体有效性、安全性、抗药性等问题。

广州中医药大学援外抗击疟疾专家郭文峰副教授连线现场。

在通报会现场,至今仍率团队在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从事疟疾防治工作的广东中医药大学郭文峰副教授连线介绍了援助情况。据了解,广东专家团队创新性地将高疟区(疟疾高流行区)全民服药、群防群治同步清除传染源的策略拓展到疟疾低流行区,坚持以青蒿素复方群防群治清除传染源的策略,通过清除疟疾示范项目,示范区首次实现了连续8个月零疟疾报告,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疟疾流行水平得到大幅度降低。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周洁莹通讯员:粤卫信、粤杏林广州日报·新花城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11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