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白癜风哪家医院好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labs.html
由“青蒿”到“青蒿素”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教学简案
任务一:快速搜索文本信息,给“青蒿素”下定义。
设计意图:
1.学生以跳读的方式快速浏览文本,训练筛选信息的能力;
2.通过给“青蒿素”下定义,检查学生是否了解下定义的基本格式(种概念+是+种差+属概念),视情况补充;
3.学生在下定义时,可能会因为选用不同属概念,而使定义不同。比如,把属概念确定为“药物”,就会写成:“青蒿素”是从青蒿中提取的、治疗疟疾的特效药。如果,把属概念确定为“晶体”,就可能会写成:“青蒿素”是一种从青蒿中提取的、熔点在-℃的、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晶体。或者因为高一学生,在化学课中已经学过“有机化合物”的概念,也可能会把它作为属概念。在实际的教学中,确实有学生这样做。
4.通过交流讨论,学生会比较各自定义的优劣,会产生一些疑问,比如为什么大家的定义会有差异。从而可能会尝试整合不同定义。比如将定义整合为:“青蒿素”是一种从青蒿中提取的、分子式为C15H22O5的可用作治疗疟疾药物的有机化合物。这个过程非常重要,学生们可以初步感知屠呦呦团队工作的两大重心,即发现青蒿对疟疾有疗效,以及找到青蒿中对疟疾有疗效的根本物质。这简直就是一个完美的中西结合的典范:从传统中药中得到灵感,继而借助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提纯,测定分子式及其结构。
任务二:阅读文本,概括屠呦呦团队研究青蒿素的过程,谈一谈哪个节点最打动你,为什么。
设计意图:
1.概括过程是为了紧扣本单元学习任务之一“清晰的说明事理”,学生可以利用文本中的时间轴,或者表示研究进程的词语,或者小标题来进行概括,从而搞清楚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使事理说明更清晰的。
2.谈节点其实是文本细读,通过细读让学生对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有所体认,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所认同。
任务三:请深入思考“青蒿素”这个词,结合前两个任务的所得,从语言分析的角度,围绕“青蒿素”一词,写一段文字,清晰的表达你对课文的独特理解。
设计意图:
1.促使学生深度学习,将所学的零散的知识进行整合,深化理解。
2.读写结合,学以致用,训练清晰说明事理的写作能力。
素:带有根本性质的物质
《诗经·小雅·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书香门第,弄璋取名自《离骚》,弄瓦取名自《诗经》。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冥冥中妙不可言的缘分。一鸣惊人也。
我国实现世界首次青蒿素高效人工合成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曹继军颜维琦发布时间:-07-05
上海交通大学7月4日宣布,张万斌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研发出一种常规的化学合成方法,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抗疟药物青蒿素的高效人工合成,使青蒿素可以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感染疟疾患者多达3亿—5亿人,将近万人因缺乏有效药物救治而死亡。上世纪70年代,中国科学家首先发现青蒿素能治疗疟疾,令全球医学界欢欣鼓舞。但随后,如何进行青蒿素的高效人工合成,形成规模化生产却成为了世界性的难题。
由于天然植物中青蒿素含量很低,使得该药生产成本很高,药价昂贵。青蒿素的工业化生产一直是国际医药产业所面临的挑战。
为破解这一世界难题,张万斌领衔的团队经过7年探索和努力,终于在近期取得重大进展。他们发现,一种特定催化剂,将青蒿酸还原后所得到的二氢青蒿素经过一个无需光照的常规合成途径,即可方便高效地得到过氧化二氢青蒿酸。然后,经氧化重排可高收率地得到青蒿素。该方法合成路线短,收率高。因为无需光照等特殊化学反应条件,适合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
君臣佐使:中医配制药方的方法。用于主治的称君,辅治的称臣,相反而相助的称佐,引导及调和的称使。
《神农本草经》:“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下药一百二十种为佐使;主治病;用药须合君臣佐使。”
感谢阅读,劳驾动动手指,点赞,转发,点点“在看”
张荣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