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童亲稼穑识得五谷香

全媒体记者吴刚通讯员董传燕

自古有“耕读传家、诗书继世”的训导,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体验传统文化不可缺失。3月13日,恩施晚报小记者团组织开展早春开耕节实践活动,带孩子们走进田间,识五谷、采社蒿、试春耕。

识五谷分辨稻黍稷麦菽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体验农事要趁早,活动当天,小记者们8点就集合完毕,乘车前往目的地。

到达目的地,大家按年龄分成5个小组,围着圆桌坐下。老师首先提问:“有没有人知道,五谷究竟是哪5种谷物?”有人快速举手答道:“稻、麦、黍、菽、稷。”老师说,答对了,大家纷纷为他鼓掌。

接下来,大家领取了谷物样品,在老师的讲解下,分辨谷物的种类,把混装的五谷杂粮分拣出来,并将同类别的归纳在一起,忙得不亦乐乎。

认识完五谷后,体验活动正式开始了,这让孩子们雀跃不已,走进田间,参与劳作,才是他们此行最期盼的事。

采青蒿寻找乡野间的美味

尚待耕种的田地,最适合野菜生长。首先,要找到青蒿和野蒜,将鲜嫩的青蒿叶洗净切碎、除水焙干才能制成社蒿,野蒜长得像蒜苗,但要比蒜苗细瘦很多。

成团的青蒿分布在田野里,孩子们结伴采摘起来。野蒜似乎不甚合群,稀疏地生长在田边地角,纤细的叶子,需要连根拔起,抖落泥土,攒成一小撮再放进小篓里。

“这里有一大片青蒿,你们快来。”走在前面的孩子大声呼唤着同伴,大家连忙上前,蹲下来,并不着急采摘,而是仔细观察、相互讨论:“看,这个颜色好绿,叶子长得这么密……”有的孩子还带着小铲子,加快了大家采摘的进度。

试春耕用铧犁唤醒泥土

孩子们采摘完野菜之后,随行老师便去准备春耕的工具。农家备好的犁头,看上去尚在使用,铧锋锃亮,把手光滑。传统农具吸引了孩子们好奇的目光,纷纷围观,挥动小胳膊想要一试身手。因犁头较沉,只能由五六年级的同学们参与。

教官和老师扶着犁头作示范,孩子们每4人成一组,前面两人套上梭头用力拉,后面两人扶稳犁把使劲推,大家齐心协力铆足劲儿往前奔,脚下的泥土就这样被掀翻开来。看着田间翻出的新泥,孩子们斗志倍增,调转犁头,再耕一行,红扑扑的小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结束了春耕活动,大家带着满足与成就感回到农家。冒着热气的大米粥、杂粮粥、香甜的米粑粑和用孩子们采摘的社蒿制作的社饭已经备好,忙碌了一上午的小记者们,拿起碗筷,享用着眼前的美食。

在现代文明不断发展渗透的今天,农耕文化离我们越来越遥远。恩施晚报小记者团带领孩子们走进田间地头,体验农耕文化,充分感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帮助孩子们养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学着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30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