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贵校集体订阅了《定考神针高中学考总复习语文》,请直接找当地的代理商或者编写团队,要求获得综合卷的电子版本。
浙江省年语文学考综合卷(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①青蒿素是中医药学人类的一份珍贵礼物。和植物化学的其他发现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相比,从青蒿提取物到青蒿素的研发历程相当快速,然而,这绝不是中医药智慧的唯一果实。中国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还发现,具有悠久应用历史的中药砒霜,用于治疗白血病颇具疗效,已经成为治疗白血病的重要选择。对治疗失忆有效的石杉碱甲,也是从中草药“千层塔”中提取的,我国用于治疗老年性精神障碍的一种临床用药。
②,单一药物治疗某一特定疾病的现象在中医实践中非常少见,复方用药才是中医几千年来的主要用药形式。通常,中医师按中医理论和方法诊断病人□候,对症开出由多种中药按君臣佐使组成的处方,并随着病情的发展和症候的变化,随时调整处方的药味和剂量,以达到良好的疗效。这样的□证施治疗法和有效方药的积累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积极贡献。我们中药青蒿研发出抗疟药物青蒿素,仅是发掘中医药宝库的努力之一。
③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也受益于中医药学。中医的一个治则是活血化瘀,这一治则也适用于冠心病的术后维护。中药提取的芍药苷等被用于防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血管再狭窄,临床显示再狭窄率大幅降低。还有许多其他证据支持中医活血化瘀的临床疗效。
④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一个新领域也正在发展,即所谓的生物力药理学,旨在将中药的药效和血流的生物力学影响相结合,用于防病治病。实验研究表明,保健运动可提高血流剪应力,再联合使用某些活血中药,可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⑤这里所举中医药对人类健康的贡献,不过。我的梦想是:在同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疾病的斗争中,中医药学进一步发挥威力,!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和方框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砒霜冠心病□候□证
A.bǐɡuān症辩
B.pīɡuān症辨
C.bǐɡuàn征辨
D.pīɡuàn征辩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给予然而沧海一粟
B.给予而且杯水车薪
C.赋予而且杯水车薪
D.赋予然而沧海一粟
3.根据前后语境,文中划线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国用于治疗老年性精神障碍的一种临床用药
B.我们中药青蒿研发出抗疟药物青蒿素
C.还有许多其他证据支持中医活血化瘀的临床疗效
D.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一个新领域也正在发展
4.填入文中波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为维护疟疾地区的健康和福祉作出新贡献
B.为维护中国人民的健康和福祉作出新贡献
C.为维护非洲人民的健康和福祉作出新贡献
D.为维护世界人民的健康和福祉作出新贡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和田玉,也称“软玉”“透闪石玉”“昆仑玉”等。“昆仑玉”是在“玉”前加上产地,“和田玉”也是如此。古代和田玉主要产地在新疆和田昆仑山一带,于是又有“昆山玉”“于阗玉”等叫法。秦李斯所谓“昆山之玉”,即以产地昆仑山命名的。“于阗玉”的名称也常见于文献中,如《齐书》载“永明元年,有司奏贵妃淑妃并加金章紫绶,佩于阗玉”。于阗国建于公元前2世纪,清康熙时改“于阗”为“和阗”,新中国成立后建立和阗专员公署。年汉字简化中,“和阗”改为“和田”,“于阗玉”便为“和田玉”。但“和田玉”这一名称由谁首先提出?何时开始流行?目前尚难确定。早期所称的“和田玉”指新疆和田地区产的玉,但在新颁布的《珠宝玉石名称》中,矿物主要成分为透闪石的软玉统称为和田玉。这样,青海软玉、俄罗斯软玉、韩国软玉等因矿物组成、产状构造基本相同,也被称为和田玉。
和田玉的开发利用水平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息息相关。西周时,中国玉器结束了原始社会的彩石玉器时代,开启了以和田玉为主的玉器发展时代。东周时,铁器广泛使用,社会生产力得到大大发展,和田玉的开发利用又向前推进一步。秦汉时期是中国以和田玉为主流的玉器发展黄金时期。公元前年,秦王嬴政统一中国,穷四方珍材,搜天下巧工,这使玉器雕刻工艺得以长足发展。汉代和田玉开发利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期,皇帝所用的螭虎纽六玉玺,均为和田白玉制成。和田玉大量流入中原,丰富了汉代玉器类型,礼器、葬玉、装饰品成为当时玉文化的主流。魏晋时,中原动荡,和田玉的开发利用趋于低潮。
和田玉按颜色可分为白玉、青玉、黄玉、墨玉四类,分别象征西方、东方、中央和北方。玉的象征意义指玉的宗教化、政治化和道德化。在宗教上,玉器被认为是沟通人与神灵联系的桥梁,古人在祭祀、朝会、交聘等礼仪场合使用的玉器,皆称为“礼玉”。古人用玉制作礼器,虽不能确定全部是和田玉,但和田玉无疑是首选。在政治上,玉被视作权力的象征和身份的标记。《周礼》载:“王执镇珪,公执恒珪,侯执信珪,伯执躬珪,子执谷璧,男执蒲璧”。可见玉作为人的身份标记,不同的官爵是不同的。在道德上,玉被视为道德的象征。以玉比德,这种玉的道德化,促成了玉的世俗化,以玉为美、为荣、为贵的心理,逐步演变为中国百姓的世俗文化观念。
(摘编自栾秉璈《中国宝石和玉石》)
5.文中画线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A.古人在祭祀、朝会、交聘等礼仪场合使用的玉器,皆称为“礼玉”。
B.但“和田玉”这一名称由谁首先提出?何时开始流行?目前尚难确定。
C.古代和田玉主要产地在新疆和田昆仑山一带,于是又有“昆山玉”“于阗玉”等叫法。
D.《周礼》载:“王执镇珪,公执恒珪,侯执信珪,伯执躬珪,子执谷璧,男执蒲璧”。
6.下列对文中“和田玉”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和田玉有许多别称,“和田玉”这一名称虽然自古就有,但是并非一成不变。
B.西周以后,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和田玉的开发利用一直处于上升期。
C.和田玉是古人制作礼器的首选材料,被认为是沟通人与神灵之间联系的中介。
D.和田玉中黄玉象征中央,因此皇帝一般使用和田黄玉,代表至高无上的权威。
7.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据新颁布的《珠宝玉石名称》,“和田玉”这个玉石名称已不再具有产地意义了。
B.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为了促进玉器雕刻工艺的发展,不惜大力搜罗玉材和工匠。
C.我们可以认为《周礼》所载的“镇珪”象征的权力最大,标记的身份也最高贵。
D.以玉比德,使玉道德化,促成了玉的世俗化,让玉获得了远超器物的文化意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3题。
㈠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选自杜牧《阿房宫赋》)
㈡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选自苏洵《六国论》)
8.对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阿房宫赋》是一篇赋,铺陈描写,夸张扬厉,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B.《六国论》是一篇史论,阐发观点,逻辑严密,有着雄辩的力量和充沛的气势。
C.杜牧,唐代文学家。“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中的“杜郎”指的是“杜牧”。
D.苏洵,北宋文学家,虽作诗不多,也留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样的名句。
9.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戍卒叫,函谷举举:攻占
B.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族:灭族
C.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劫:胁迫
D.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下:降低身份
10.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B.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C.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D.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B.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D.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以吾一日长乎尔,毋毋以也
12.与例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苟以天下之大
A.蚓无爪牙之利
B.夫晋,何厌之有
C.凌万顷之茫然
D.村中少年好事者
13.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阿房宫赋》认为秦统治者骄奢淫逸,滥用民力,致使农民起义灭秦。
B.《阿房宫赋》认为六国衰亡,秦朝覆灭,其根本原因是拒绝施恩爱民。
C.《六国论》告诫所有“为国者”,适当时候也要妥协于敌国的“积威”。
D.《六国论》讽谏北宋王朝要吸取六国灭亡历史教训,不要重蹈六国覆辙。
14.下列对《声声慢》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A.词的上片写秋天里气候多变、酒难御寒和北雁南飞等,是对开头的阐释与补充。
B.词的下片写菊花“如今有谁堪摘”,表现词人因为郁闷不再为花凋谢感到惋惜。
C.全词艺术地表现了词人晚年的生活状况和失落、孤单、凄凉、悲哀的内心世界。
D.这首词之所以如此动人,原因之一是词人的生活遭遇让不同时代的人皆有同情。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5小题6分,第16小题3分,共9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小题,如全选,则取前3小题计分,共6分)
⑴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句让人在秋日的种种情景中品味韶光易逝、人生迟暮的感伤。
⑵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用“”把永远奔腾的江水与已经消逝了的“”联系起来,为全词设置一个极为广阔的空间和甚为悠远的时间背景。
*⑶韩愈的《师说》以“道”为标准,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否定贵贱长少之分,批判士大夫的门第观念。
⑷苏轼在《赤壁赋》中借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说明“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的观点。
*⑸李煜的《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景结情,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不仅显示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愁恨的汹涌翻腾。
16.下图是一张中国乡土社会的父系关系图。请根据表格的具体内容,在数字处填上得体的称谓,使相互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3分)
高祖
父母
曾祖姑
曾祖
父母
曾叔伯
祖父母
族祖姑
祖姑
祖父母
叔伯
祖父母
族叔伯
祖父母
族姑
①
姑
父母
叔伯
父母
堂叔伯
父母
族叔伯
父母
族姐妹
再从
姐妹
堂姐妹
②
己、妻
兄弟
兄弟妻
堂兄弟
兄弟妻
再从兄弟
再从兄弟妻
族兄弟
族兄弟妻
再从
侄女
堂侄女
侄女
③
侄
侄媳
堂侄
堂侄妇
再从侄
再从侄妇
堂侄
孙女
侄孙女
孙子
孙媳
侄孙
侄孙妇
堂侄孙
堂侄孙妇
侄曾
孙女
曾孙
曾孙妇
侄曾孙
侄曾孙妇
玄孙
玄孙妇
(选自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乡土中国》)
①②③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7小题3分,第18小题6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8题。
㈠
且说黛玉自那日弃舟登岸时,便有荣国府打发了轿子并拉行李的车辆久候了。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自上了轿,进入城中,从纱窗向外瞧了一瞧,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与别处不同。
㈡
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因问:“常服何药,如何不急为疗治?”黛玉道:“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那一年我三岁时,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他又说:‘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疯疯癫癫,说了这些不经之谈,也没人理他。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贾母道:“正好,我这里正配丸药呢。叫他们多配一料就是了。”
(节选自《林黛玉进贾府》)
17.如何理解材料一中的“自与别处不同”?(3分)
18.黛玉详细回答众人之问,是否有违“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6分)
定考神针全力打造
高一、高二学考、高考必备书目
《定考神针语言文字运用练A本》(统编版)
定考神针高中学考总复习语文
(年3月31日已上架)
淘宝和微店均有销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