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的世界里,我读出了什么

白癜风的偏方有哪些 http://pf.39.net/bdfyy/bdflx/150921/4699279.html

□樊水科(西京学院副教授)

最近,我读完了陈启文的报告文学《袁隆平的世界》。因为是立足当下,通过观察采访,所以用了新闻的调查和文学的表现,这本书真实地呈现了袁隆平的科学研究和心路历程。用陈启文的话说,袁隆平的世界很大,大到享誉人间,跨越时空;他的世界很小,其实就在高温下的稻田里,在一粒种子里,更在人心里。当我走进这个很大又很小的世界时,我想说说我读出了什么。

饭碗要端在自己的手里。在粮食安全问题重新被提起的当下,他的这个认识尤为深刻高远。袁隆平童年时代因军阀混战,特别是日本侵略中国的战乱而经历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他看到过人民遭遇严重饥饿的情景,也许“饥饿”的印象和情景给他的童年留下了深深的印迹,让他意识到“吃饭是第一件大事”。书中还有一个小细节:年在武汉时,他妈妈曾带他去拜过一次神农,袁隆平问妈妈,为什么大家要祭拜他?他妈妈说,因为神农教大家怎么能吃饱饭。可能就是在那个时候,袁隆平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觉得能吃饱饭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而这个愿望,他为之奋斗了一生。他研究培育出的超级杂交稻亩产上千公斤,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解决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的“重器”。

论文要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这本书详细描述了袁隆平刚开始做水稻杂交研究的时候,一个人在偏远的大山沟安江农校的情景。当时袁隆平想在自然界寻找天然的、通过变异产生的、雄性不育的稻苗,所以当时大部分工作是在高温的稻田里晒大太阳汗流浃背。直到年夏天他找到了一株特别高的稻子,稻粒有两百三十多粒,于是袁隆平将这株稻子移回去培育。然后他不断培育各种品种,用不同的品种和母本杂交,尝试各种可能性。在检查了几十万株稻穗,反复试验和积累的基础上,直到年他才完成了《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发表在《科学通报》。袁隆平一生大部分研究都是在田间地头,却在年他将水稻亩产推至公斤。屠呦呦也并没有很多论文,但她发现了青蒿素。做科学研究不是数论文数量,他们是真正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典范。

理想信念能抵世间曲折。书中,作者也在追索,支撑袁隆平一生“爱、创造与超越”的动力是什么?其实就是他的朴素的愿望——让人们吃饱饭。为了吃饱饭,在耕地不变的情况下,就得提高亩产量。这个愿望就是他的理想信念,也是他的责任和使命。这个朴素的愿望从何而来?书中提到袁隆平童年时获得了母爱的熏陶。同时,在博学中学读书的时候,他还遇到了黄泰先生——一个真正的教育家,一生曾培养了包括袁隆平在内的十二位院士。就是这个老师,培育了他的人格和价值观。他因此历经曲折但信念犹存。在书里,袁隆平的研究工作有时会被中断,甚至一次培育的重要品种因社会运动全部被毁,幸亏最后被抢救回来几株,使得研究得以继续。袁隆平所经历的曲折,也代表了一种精神,一种为了科学,为了理想,纵然身处时代的漩涡,依然展现出奋发有为的精神。

读完全书,我更为袁隆平一生所坚守的人生理想和人格魅力所感染。年他把双季超级稻年亩产推至.76公斤,创双季稻产量世界纪录,让中国人不再挨饿。但他从不生活在金钱的世界里,他一生过着非常简朴的生活,穿着很便宜的衣服,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在田间地头与他的水稻试验田在一起。袁隆平是一个高尚的人,《袁隆平的世界》带我走进了他那丰富而崇高的精神世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47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