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国学者打造天然药物自动化细胞工厂专

年,对于罗小舟博士来说是特殊的一年。这一年,罗小舟完成了其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博士后研究,回国正式加入深圳先进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任职研究员;同样也是在这一年,罗小舟作为合伙人之一筹备的“森瑞斯生物”在深圳正式成立,目前,该公司已经成为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重点孵化公司。

创新与创业,学术界与产业界,合成生物学领域两种不同的身份交汇在了罗小舟身上,而这也是深圳先进院合成所正在践行探索的新模式——“楼上创新,楼下创业”。

罗小舟告诉生辉SynBio说:“在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工作方式不同、工作目标也不一样。学术界需要做的是发掘研究创新的、前沿的难点,而产业界更多的是以产品市场为导向,使用已有的技术尽快打通管线。”

图丨罗小舟研究员与JayKeasling院士(来源:LuoLab)

罗小舟研究员,年毕业于南洋理工大学,年取得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化学博士学位,导师是PeterG.Schultz院士。在随后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研究期间,罗小舟成功打通了大麻素的生物全合成通路并登上Nature,合作导师为合成生物学先驱JayKeasling院士。

目前,在学术研究的开展与产业技术的转化上,罗小舟研究员以合成生物学的元件工程为基础,交叉融合了机器学习与自动化,围绕的主线方向是“天然产物及其非天然类似物的生物合成”。

1

让微生物“酿造”天然药物

“课题组目前的研究是以天然产物和非天然产物为主线,更侧重的是天然产物的非天然衍生物。”在谈到研究方向时,罗小舟这样说道。

天然产物,指的是可以从自然界中动植物等身上提取出的分子,最典型的就是青蒿素和大麻素;当这些天然分子经过一些修饰,就能成为在自然界中找不到的非天然的衍生物。

提及用微生物合成的天然产物,“青蒿素”便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年,在盖茨基金会赞助下,JayKeasling教授和合成生物学公司Amyris合作,一同攻关青蒿素在微生物中合成路径。

经过了近十年的努力,项目终于在年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成功实现了青蒿素的半合成工艺。该半合成工艺先通过酵母发酵生成青蒿素前体青蒿酸,之后再通过化学反应最终获得青蒿素。而在构建微生物合成那一步背后的技术,正是合成生物学。

图丨左侧为微生物发酵通路,右侧为化学反应流程(来源:Nature)

青蒿素半合成工艺的出现,解决了传统植物提取青蒿素中所存在的来源少、周期长、过程复杂以及成本高等各种问题。虽然这一进展并非完全通过微生物合成,但是已然是合成生物学在天然产物研究上的经典范例,成功登上了当时的Nature并实现了产业化。

与之类似的,在其它天然产物及其非天然衍生物的研究应用中,合成生物学也有着无限的可能与潜力。而罗小舟,正是这个细分方向上潜力的挖掘者。

2

机器学习辅助开发工程元件

“为了实现这一大方向上的目标。目前组内主要分成三个方向,分别是:元件工程、机器学习和自动化,这三者之间相辅相成,又互相交叉。”罗小舟说道。

首先是合成生物学的基石——元件工程,其旨在标准化、模块化地开发一些元件,这些元件可能是某个基因,可能是某种酶,也可能是某种通用设计。

罗小舟研究员在加入合成所后的第一项工作,便是在元件工程上的。在该研究中,课题组针对酵母之中一些天然启动子所存在的局限,开发优化了一系列的启动子元件。

这一研究,为改造酵母改造提供了更好更优的启动子元件,也丰富了合成生物学中的元件库。而在这项元件工程研究的背后,帮助设计和预测的法宝正是——机器学习。

合成生物学作为一个高度交叉的学科,计算与建模也是其及其重要的部分。而不断发展完善的机器学习和AI,已然成为现今合成生物研究之中不可或缺的辅助工具,在代谢通路预测、酶的定向进化及实验数据挖掘等方面上,机器学习都有广泛的应用。

而罗小舟课题组在机器学习上,有着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使用机器学习辅助开展合成生物学上的研究;而另一方面则是从机器学习更底层的编码方式上着手,希望融入生物学信息和化学信息,开发出更适用于合成生物学的高效编码方式。

在此,罗小舟以氨基酸作为例子展开说道:“原理上的开发,就比如现在机器学习的概念中的onehot编码,其认为的每一个氨基酸几乎是一样的,虽然通过训练得到学习获得一些性质,但这无疑加大了学习难度。因此,我们希望在编码上就告诉电脑:他们是有差别的。”

图丨onehot编码(来源:CSDN)

最后是在自动化上的工作,从事过生物实验的读者应该知道这一过程是重复、枯燥且冗长的,而自动化的目标,便是希望将生物实验转化成为流水线般的生产,从而将人工从重复性的实验中解放出来。此外,自动化的系统还能够从事大规模、高通量的菌株筛选,而这一点正是人工所无法实现的。

目前,罗小舟课题组聚焦的方面有两个:链霉菌的自动化和酵母的自动化。在进度上,罗小舟向生辉SynBio透露说道:“基于合成所在建的大设施,目前已经实现了:事先在电脑上设计好菌株,然后在轻微人工干预下,自动化设施便能将其构建出来。”

图丨合成生物大设施自动化功能岛(来源:sciencenet)

“这其中,机器学习是技术、元件工程是目标、自动化是手段。比如使用自动化设施进行酶的定向进化,这个过程中会产生一堆大数据,然后通过机器学习使用这些大数据,又能进一步提高酶的进化效率。”罗小舟总结说道。

元件工程、机器学习与自动化相辅相成,共同建构起的研究体系在推动着实验室在“天然产物及其非天然衍生物”上的研究。

罗小舟告诉生辉SynBio,目前课题组在大方向上有着几个具体着力点:继续研究大麻素一类的天然产物;开发基于萜类通路一些非天然产物;结合自动化和机器学习对萜类通路的再开发,比如寻找萜类前体DMAPP和IPP的新通路;此外,也在探索一些其它有价值的天然产物(非萜类)。

3

定位是合成生物学平台型企业

在萜类通路大麻素上的研究工作,已经不仅仅停留实验室的层面了,当我们翻开森瑞斯生物的专利页面,一则关于“酿酒酵母高产大麻萜酚”的发明专利便印入了眼帘。

图丨一种高产大麻萜酚的酿酒酵母菌株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来源:CNIPA)

通过摘要可以得知,该专利利用合成生物学,在酿酒酵母之中插入了2,4二羟基戊苯合成酶(TKS)和2,4二羟基戊苯酸合成酶(OAC),之后再通过调控拷贝数、平衡代谢流量,最终实现大麻萜酚的高产。

罗小舟告诉生辉SynBio:“大麻素萜类通路是森瑞斯生物在推进落地的一个方向,目前也已经申请了一些专利。此外,我们还有在开发推进其他一些高附加值产品管线,我们的定位是合成生物学平台型的企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48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