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精神屠呦呦践行科学家精神,传承发

公益中科 https://m-mip.39.net/czk/mipso_6213655.html

图片、内容来源:学习强国中国妇女杂志

当我们提到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除了爱因斯坦、居里夫人……还要加上一个中国人的名字:屠呦呦。

“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中国获奖者屠呦呦的感言,让中医药站上了最高、最大的世界舞台。

爱国: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国的骄傲

年6月17日,屠呦呦团队向全世界宣布,新一代青蒿素抗疟组合对抗药性疟原虫取得显著疗效。经过近三年科研攻坚,他们在“抗疟机理研究”“抗药性成因”“调整治疗手段”等方面取得新成果,就“青蒿素抗药性”提出合理治疗应对方案。同时,利用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也取得了新进展。屠呦呦说:“希望青蒿素能够发挥更大作用,造福全人类。”

屠呦呦是中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她为世界带来了一种从中医药里集成发掘出来的全新抗疟药——青蒿素。她说,青蒿素属于我们中国的发明成果,是中医药造福人类的体现,是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如今,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ACT)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疟疾治疗的最佳疗法。

这样一位为人类健康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不仅是全民榜样、巾帼楷模,更是中国科学家精神的符号。蕴含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作、育人的高尚品格汇聚成的科学家精神,鼓励青少年继承敢于创新、爱国奉献的优良传统和爱国之心,为祖国的文化传承和科技发展努力学习、拼搏奋进。

年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在瑞典举行,屠呦呦出席领奖

奉献:科学研究不是为了争名争利

屠呦呦如此描述自己担当重任的时刻:“年,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参加全国‘’抗击疟疾研究项目。经院领导研究决定,我被指令负责并组建‘’项目课题组,承担抗疟中药的研发。这一项目在当时属于保密的重点军工项目。对于一个年轻科研人员,有机会接受如此重任,我体会到了国家对我的信任,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决心不辱使命,努力拼搏,尽全力完成任务!”

研究中,屠呦呦和她的团队梳理了中国历代医籍和民间治疗方法中的两千多个候选配方,得到上百种提取物。其中青蒿的提取物看起来很有希望,能阻止鼠疟原虫在动物体内生长。然而,他们很快发现,青蒿提取物对鼠疟原虫有抑制率,却难以提高到理想的程度。

翻阅古籍东晋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看到其中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屠呦呦团队豁然开朗,原来,不是煎服,是取青蒿鲜汁。“两者的差别是温度。很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被破坏掉了。”

年,青蒿素就这样被发现了。二十年后,屠呦呦又发明出双氢青蒿素,抗疟疗效为前者10倍。

在发现药物有疑似毒副作用时,屠呦呦打报告申请以身试药。“如果中毒,我后果自负。”屠呦呦和课题组的两位同事是青蒿提取物的第一批人体试验者。幸而受试者情况良好,青蒿开始了临床试用。四十年后,青蒿提取物的抗鼠疟抑制率从零提升到%。

“总结这四十年来的工作,我觉得科学要实事求是,不是为了争名争利。”年,屠呦呦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屠呦呦(新华社记者李贺摄)

创新:以科学研究挖掘中医药宝藏

屠呦呦第一次走入公众视野,是81岁。那年,她获得年度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这是当时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奖项。

屠呦呦先锋性地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她说,中医药成分复杂、杂质多,如果在未掌握规律之前盲目提取,便无法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成分。这就需要研究人员反复试验,不断改进方法。

青蒿素的药效,由于疟原虫出现耐药性,在治疗疟疾中偶有失效。对此,屠呦呦团队进行了反复研究实验,提出新的针对性治疗方案:一是适当延长用药时间,二是更换ACT疗法中已产生抗药性的辅助药物。结果显示,新疗法对有抗药性的疟原虫取得了明显疗效。

这一成果坚定了人们的信心,也加固了青蒿素作为治疗疟疾第一线药的地位。由于性价比较高,它也是疟疾高发地区如非洲广大贫困地区人群的首选药物。

年,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列入品目。自那以后,疟疾造成的死亡人数下降了近50%,多个国家彻底根除了这种疾病。

年1月,英国广播公司(BBC)发起“20世纪最具标志性人物”票选活动,屠呦呦与居里夫人、爱因斯坦、图灵一道成为科学领域的候选人。她是入选的科学家中唯一的亚洲面孔,也是科学领域唯一在世的候选人。活动中这样评价屠呦呦:“如果要用拯救了多少人的生命来衡量一个人的伟大程度,那么毫无疑问,屠呦呦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她研制的药物,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包括全世界最穷困地区的人民,以及数百万儿童。”

年9月,屠呦呦被颁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最高荣誉“共和国勋章”。

屠呦呦说,中医药是我国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是提升我国原始创新能力的宝库之一。我们要发扬创新精神,始终坚持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深入挖掘中医药宝库中蕴含的精髓,努力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服务人类健康,促进人类健康。(记者苏蓉杨华)

内容来源:学习强国中国妇女杂志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科普澜沧

每一次的努力

都想与您共同见证

编辑:周静

责编:左艳葵

监制:罗建平

你的一个“分享”让我们之间的距离又近了一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1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