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花城绽放的中非友谊广州智慧助非洲人

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将于9月3日至4日举行。在峰会即将举办之际,由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非洲广东总商会承办的“‘非’同一般中非友好交流广州故事会”在广州举行。

故事会上,既有致力于为非洲人民带去抗击疟疾“中国方案”的广州企业,也有不远万里来到广州寻梦的非洲小伙,还有奔赴非洲广袤大地寻找机会和梦想的广东商人。他们用一个个鲜活动人的民间故事,述说着广州与非洲两地人民的深厚情谊,更反映出中非之间日益密切的交往。

如今,中国优势与非洲禀赋实现深入对接,两地人民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天地,而广州作为众多中非友好故事的发生地,也在用自身的案例,为中非民心相通、互利共赢增添生动的素材和质感。

▎中国方案成为解决非洲疟疾问题的典范

“新南方和广中医团队成功帮助非洲解决疟疾的壮举,让中国方案成为解决疟疾问题的典范。”非洲广东总商会副会长、新南方集团副总裁陈跃进说。复方青蒿素快速清除疟疾项目最初在科摩罗取得成功,陆续被推广到多哥、马拉维、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家,这份中国方案获得来自全世界的赞誉,但回想项目起步之初,一路走来,感慨良多。

陈跃进

陈跃进介绍,年,新南方集团对青蒿素复方药品研发的资助,起源于集团总裁朱拉伊的“中医梦”。

原来,朱拉伊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校友,师承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中国青蒿素临床研究第一人李国桥。毕业后,他回到家乡梅州从事中医医疗工作,一心推动中医药的发展。

不过,从医8年后,朱拉伊发现中医药产业缺乏研发资金,阻碍了中医药行业的产业化和普及化。对此,他决定“曲线救医”,先投身到房地产领域,积累原始资金后,创办广东新南方集团有限公司,开始向中医药领域进发,在机缘巧合下开始资助其老师——李国桥的青蒿科研项目。

年,新南方与广州中医药大学联合组建广东青蒿抗疟研究团队,奔赴非洲科摩罗开展“复方青蒿素快速清除疟疾”项目,但当时外界和当地人都对全民服药的方案不甚理解,给团队的落地推广工作竖起了壁垒。

“无奈下,广东青蒿抗疟团队只好在当地挨家挨户宣传,甚至深入到连总统都没走过的偏僻乡镇,一边做调研,一边用实际行动说服了民众参与服药,最后才有了发病率下降98%的积极成果。”陈跃进说。

据了解,目前疟疾仍然为世界三大传染病之一,全球每年依旧约有50万人因患上疟疾死亡,自年以来,中国累计向非洲国家派遣援外医疗队员2万多名,诊治非洲患者近2亿人次。

而由新南方集团历经近10年研发生产出的抗疟疾药,已获得国家药监局国家I类新药认证,成为国家商务部援非抗疟的主要抗疟药,先后在非洲、东南亚等20多个疟疾流行国家注册上市销售。据世卫组织报告显示,在青蒿素复方抗疟药品的帮助下,年-年全球疟疾发病率降低了47%。

在陈跃进看来,尽管集团在投入资助之初,青蒿素产业仍默默无闻,但如今青蒿素已名扬海内外,由中国自主研制的复方青蒿素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和推广,喜人的改变都源于中国抗疟方案的优越性。

“非洲疟疾的传染率从三成降至0.3%,死亡率更是降为零,这是一项造福人类健康和社会进步发展的伟大事业。”陈跃进说,希望能在年全面消灭疟疾,不为质疑而止步,不为名扬而知足,推广中医药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有人说,消灭疟疾让非洲燃起了希望,而为当地带去就业岗位、增加税收则进一步改善当地人的生活质量。”陈跃进说,新南方集团结缘非洲10余年,用复方青蒿素拯救了数百万非洲人民的生命后,如今聚焦于中非产业园的共建和产业的对接。

在他看来,中国和非洲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非洲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力资源,处于工业的兴起阶段,而中国已走过40年的改革开放道路,可以协助筹备非洲在工业发展过程中需要的技术、人才和资金。近年来,新南方集团开始参与非洲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尼日利亚广东经济贸易合作区和肯尼亚珠江经济特区两大建设项目,以自身产业资源和运营管理经验,在非洲地区打造大型经济特区并招商引资;也为中国企业搭建投资创业平台,共筑“非洲梦”。

“去年珠江经济特区的动工典礼,当地人都自发参加载歌载舞,他们的喜悦通过当地电视台传遍非洲和世界,这应该是中国企业在非洲做实事,做好事的回馈吧。”陈跃进说,新南方集团拟投入20亿美元打造9平方公里的综合性产业园区,将以电子信息、医药卫生、建材与机械等六大产业为龙头,吸引肯尼亚国内和国际投资者。

“我们会将税收优惠等列入园区的核心政策,如目前在肯尼亚一般企业所得税为30%的情况下,前十年园区企业所得税只需缴纳10%,为当地吸引更多投资,从而促进东非乃至整个非洲的发展。”

▎构建中非纽带必须要互相理解

来广州四年,来自非洲刚果(布)的MatekyJohannes已经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了。让他引以为豪的是,从完全不会到开口沟通,只花费了一个学期的时间。

MatekyJohannes

年,Johannes通过考试来到华南理工大学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过人的语言能力让他成为了沟通中国与非洲留学生的“纽带”。很快在Johannes的牵头下,4、5位一同来自非洲的同学创建了华南理工大学非洲留学生会,几年来一直致力于帮助华工的非洲留学生更快地适应广州。

提到创办留学生会的目的,Johannes讲了一件让他印象非常深刻的事情。刚刚来到留学生班的时候,40人里,除了非洲学生,真正了解非洲的不多,甚至还有其他国家的同学问他,“刚果(布)经常打仗吗?你会用枪吗?”

“我想改变他们的看法,一方面让更多学生理解非洲,另一方面也帮助非洲学生更好地融入了解中国文化。”非洲留学生会成立后,大事小情,他总是能帮的就帮,签证、学业、联络老师,甚至留学生外出租房语言不通的时候,Johannes也能提供帮助,他还能教朋友们学汉语。

提到来广州的最大困难,他认为还是语言。刚到广州时候,医院出过“囧事”,医院买眼药水,但是不会讲中文的他只能比划出“滴入”的动作,要不是及时赶到的,他就错买成耳朵药了。从此他便理解了互相理解的重要,这也成为他建立留学生会的初衷。

“中国有很多的机会,不论是做生意还是学习。”四年过后,Johannes感受到来中国的留学生越来越多了。“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快,不论非洲还是其他国家的人都希望能在中国获得发展,而建立互相理解将是一切的基础。”而这也正是他如今所做的。

统筹

五号楼工作室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申卉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叶碧君、侯翔宇实习生张裕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骆昌威实习生庞舒尹

编辑

广州日报全媒体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35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