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刘润”公号,订阅“刘润”公号,和我一起洞察商业本质)
最近我做了场直播连线。
这次直播,我非常高兴邀请到了我一直非常非常尊敬,甚至可以说是崇拜的偶像,吴军老师。
我们聊了三个大话题:科技,商业,和孩子。
可能还有读者朋友不熟悉吴军老师,我再介绍两句。
吴军老师是计算机科学家,毕业于清华大学、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他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先驱者,是谷歌公司的智能搜索科学家,腾讯公司的前副总裁,同时也是硅谷著名的风险投资人、畅销书作家。
他写过很多有关科技的书,《浪潮之巅》《硅谷之谜》《智能时代》《全球科技通史》,除此之外,他还著有《数学之美》《文明之光》《大学之路》《见识》《态度》等,本本都是超级畅销书。
同时,他还是教育专家,古典音乐迷,酷爱逛博物馆,见过90%以上世界名画的真迹,他是优秀的红酒鉴赏家,他精通历史、艺术、哲学、摄影、投资、商业……把他在任何一个领域成就单拿出来,都让普通人望尘莫及。
从信息论,到科技史,到通信技术5G,到语文、数学,吴军老师的涉猎之广,研究之深,让人深深叹服。
从我到我儿子小米,我们全家都是他的书迷。
所以,吴军老师这回出新书,《给孩子的科技史》,我几乎第一时间就送了小米一本。然后陪着小米一起读完了这本书。看完之后,我深受启发。
借此契机,我专门邀请远在硅谷的吴军老师,和我做一场直播连线对谈,来讲讲他的书,为什么会写一本给孩子的科技史,从中我们能学到什么东西?以及怎么理解科技,和商业。
非常感谢吴军老师,能来到直播间做重磅分享。
现在,我就把直播的精华内容分享给你。文章很长,认真读完,希望能给你,和孩子带来启发。
(下文观点主要来自吴军老师,我稍作补充。)
—1—
技术,是科学和商业的桥梁
科技和商业,这个话题非常大。
到底科技和商业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科技”。
其实在工业革命以前,科学是科学,技术是技术,这两个是分家的。
比如,古希腊的科学成就非常高,欧几里得的几何学,从公元前3世纪诞生,到此后的年里,基本上人类就没有给他做什么补充。直到18世纪,高斯证明了可以用尺规作正十七边形,才算是给几何学增加了一点新内容。
但是,我们发现古希腊的财富,和工业革命以后,是不能比的。
也就是说,你单纯有科学还不够。还得有技术。
通过技术,把科学应用到商业里,科学才能发展起来。
直到工业革命以后,人们才认识到这一点。
而第一个真正完成这件事的人,是瓦特。
为什么这样说?
我们看,历史上的发明家都是总结经验,一开始用石头斧子,也叫打制石器,就是把石头往地上一摔,摔成八块,有一块比较锋利,就拿它去划树。
不好用,但大家也不知道怎么改进。
后来,恰巧有一天,有个人把这斧子在地上蹭了两下,发现斧子变快了,砍树更方便了。
从打制石器,变成磨制石器,工具更快更趁手了。但石头斧子,可能砍两棵树,就坏了。
一件趁手的工具,不仅硬度要高,而且韧性要好,但当时也没有人知道冶金是怎么回事。
所以过去的进步是很慢的,生产力提高也很慢。
而瓦特的工作方式,和历史上的发明家不一样。
瓦特发明的蒸汽机,严格来讲叫万用蒸汽机。虽然以前也有蒸汽机,但基本上就是用在矿井抽水,很笨重,效率很低,发明了半个多世纪也没有人改进它。
因为过去工匠要改进,就跟改进一把石头斧子一样,这要花费非常长的时间,好几代人可能都不一定做得到。
瓦特发明的新型蒸汽机,能用在各种场合。他怎么做到的呢?
他先学了牛顿力学,又学了热力学,还学了机械,他学了一大堆的数学,微积分,高等数学,等等。
他学了很多知识,所以他能算。能设计。
在设计出这个蒸汽机的时候,他就知道他的蒸汽机一定比别人的好。果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瓦特晚年生活非常富裕,就是因为他从蒸汽机发明中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这是后话,其实很多时候,科学一开始发现时,大家也不知道他在干什么。
发明家,首先纯粹是靠人类的好奇心驱动。
之后,很多人就在动脑筋说,现在有什么科学成就,我能把它变成商业,去挣钱。
技术,就是科学和商业之间的一个桥梁。
再举个例子。
比如,我们今天说5G,核心技术什么时候发明的呢?
上个世纪60年代末,贝尔实验室的一些科学家发明的。他们搞了一套很好玩的编码方法,有什么用呢?不知道。当时没人知道。
等了将近40年,到差不多10年前,人们才发现那套编码方法可以用在新的移动通信上,后来,慢慢就变成了我们现在5G主要编码方法的数学基础。
研制出这套编码方法,你可能不需要太多钱。几个聪明的科学家,按今天的标准来算,也许只花了几百万美元就研制出来了。
但是,全世界5G的网络布局,这可能是上千亿美元的概念。
所以,科学,需要提前做一些投入,最终会需要有一些人,包括依靠一些资本的利益驱动,来推动科技的发展。
————
什么叫科学?科学是一个花钱的事,科学就是把钱变成知识。
为什么要花钱?因为它是要把技术背后的基本原理搞清楚,而这个原理,此前人类是不知道的。做科学研究,一定是探知一些人类过去不知道的东西。
这肯定是要花钱的,而不是赚钱。
然后,当你探知出来,把未知变成已知,再用已知来解决现实的问题,你就可能产生钱。
什么叫技术?技术,加上商业,就是把知识再变成钱。
这是一个很大的循环,这个循环不太可能由一个人来完成。
所以,科学和技术之间,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有的时候是先有了科学,慢慢把它技术化,然后被商业选择了。可能若干年之后有价值了。
这叫被好奇心驱动的科学探索。
有的时候是先从技术出发,我先知道怎么做,但我不知道为什么。
比如,我们早就用中药治疟疾了,知道这药它有用,但不知道为什么。然后用了一段时间之后,才知道原来是里面有青蒿素。
于是,把青蒿素提炼出来,再把它泛化到一个更大的范围去使用。
有时先有科学,再有技术,有时先有技术,再有科学。它们是相辅相成的。
科学,就是科技的底层逻辑。
技术,是科学的方法论。
比如,人类一直想像鸟儿一样,飞上天。飞上天,背后的科学原理,是空气动力学。
只有明白空气动力学,了解压力差,才能造出“翅膀”,飞起来。
科学,和技术,是两个不一样的东西。我们看到起作用的可能是技术,但往下,更底层的那个底层逻辑,是科学。
这是科学和技术的关系。
————
理解这些之后,我希望大家心里要明白两点。
1)我们在学习别人的时候,不仅要学习方法论,更重要的是,如果能够抽象出他的底层逻辑,抽象出科学之后,我们才是真的学会了。
2)因为科学和技术是不能划等号的,每个人应该根据自己的侧重点,做其中一个阶段的事。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让他多理解数学,物理,化学,这些基础学科。
我们学习编程,也不能只学习编程的语言,还要学习背后的算法,数学原理,等等。
—2—
科技的物竞,加上商业的天择,在推动世界的进步
现在我们接着讲,科技和商业的关系。
商业,其实对科学有个选择。
什么意思?我举个例子。
比如,所谓“技术路线之争”。
过去的通信基本上有两种方式,两条路。
第一种,我给你打电话,最好有一根专线,就是我直接一根电话线就打给你了。你一接,我们聊的很顺畅,因为我们有根专线。
但是这个成本太高,怎么办?
其实,我们俩打电话,中间也会有间隔,而且这根线也不是所有时间都在用。那是不是也可以给别人用呢?
于是很多人接着想,能不能我这根线共享,但要保证两组人同时打电话,还互相不打架?怎么来切换呢?20个人打电话,可能用两根线就够了,那这些线怎么分配?
要解决这些问题,背后是有一大套理论的。今天我们暂且不展开讲。
这叫“电路交换”。
早期通信,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
直到有一天,有人想到另一个办法。我能不能把我们通话时的语音,打成包,看看哪条线有空,我就往哪边送,送出去之后,在你的那端收集,然后放出语音。
只要延时足够短,比如0.01秒,大家感觉不到,也挺好。
这叫“包交换”。
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互联网那时差不多刚起步,包交换开始有点赢的势头了,在商业上开始要获得一些成功,于是就有更多的科学家来研究它。
结果就是,包交换发展速度特别快,电路交换的速度就停滞了。
大概十年前我读一篇论文讲这个事,如果当初反过来,会是什么情况?
如果电路交换一开始在商业上获胜了,可能很多钱就投入到研究电路交换上,包交换则受到限制。
其实今天移动通信,好多通信的技术,都用了过去电路交换的很多原理。
但由于电路交换一开始在商业上,就处在下风,在几个相互竞争的技术赛跑中,它相当于落后了,最后就会被淘汰。
所以,有些时候你要了解科技,你还得了解点商业。
在同一个时代,可能会出现好多互相竞争的技术。
假设有四个,论水平,可能都差不了太多,最终,老王掌握的技术获胜了,在商业上提前获胜了,然后老王这个技术就开始主导商业世界,获得很高的利润。
赚钱了之后,老王反过来,把这些钱又投入到改进这项技术中,就这样发展起来了。
最后获胜的那个,实际上是它在商业上一开始获得先机,形成了马太效应,就有了更多的钱来投入,最后做得很好。
————
还有一个最近的例子,新能源汽车。
一开始也是有两条路,一个是纯电动的,一个是氢能源汽车。
丰田,用氢能源技术。日本一直下重注在氢能源技术上。
而美国的特斯拉,中国的蔚来、小鹏、理想,等等,是押注在纯电的车上。
这两者到底谁更好?
其实很难讨论出结果。
但这两个技术赛跑,目前来看,纯电跑得更快一点。
最近我看新闻,丰田也开始大批地生产纯电汽车了。
这个世界很有意思。
你说纯电走到今天,完全是因为它技术更先进吗?
我相信有技术的原因,也有可能是它更早达到了一个市场规模,所以被商业选择了。
当技术路线一旦确定了,它慢慢会因为在商业上获得的价值,再回过头来,在技术上改进,不断地进步。
————
关于科技和商业,我们还应该明白一点:
商业的进步,人类财富的增加,是不断地选择有用的科技,选择那些有效率的科技,推动世界进步之后,是再也回不去了。不可能倒退。
科技,一开始的最大驱动力也许是来自于好奇心,也许是来自于人对世界探索的欲望,不断地去认知我们周围的世界到底什么样。
但是这种探索本身,在进化的大逻辑里,也许就是一种“物竞”。它其实是一种尝试。
“物竞”的背后,其实有一套“天择”的逻辑。
所谓的天择是什么?
就是到底什么样的研究、什么样的探索会留下来?一定是对这个社会有价值、有帮助、有贡献的东西可能会留下来,然后不断去累积更大的价值。
这是商业,这是天择。
科技的物竞,加上商业的天择,在推进世界的进步。
举个例子来看。
今天我们谈科技,可能谈的是人工智能、基因技术、新能源等等。
但其实在很久之前,我们第一次用石斧砍树的时候,那把斧子,就是科技。
从用石头砍树,到金属的,生产力不断提升,我们也因此创造了更多的价值,在市场上换得更多。
进步其实是由科技所带来的商业价值,然后被选择,最终往前推动的。一旦推动完成,最终所有人都得用斧子来砍树。
全人类的效率往前迈了一大步,所以全人类的财富,也在增加。
如果说,有什么东西是不可阻止的?我认为,是科技。
就像我们通了电,有了网之后,再也回不到从前了。这是因为效率进步了。
我们活在当下可能很难感知,昨天和今天,有什么变化,感知不到科技在进步。
但是拉长时间来看,科技带来的不可阻挡的趋势,这才是真正的大事。
全人类财富的进步,就是靠科技进步,往前推动的。
—3—
孩子,也需要懂点科技史
刚才我们讲了科学。技术。商业。这些对于大人来说,比较好理解。
说回孩子。
如果你问我为什么会写一本《给孩子的科技史》,我有两个最主要的目的:
一是帮孩子理解,科学和技术在历史上的作用;
二是帮助孩子掌握这个科学的方法。
先说第一点。
市场上,各种历史书挺多,但是讲科技史的,其实很少。
过去我们想象的历史,中国古代历史,都是由文人们编写,讲王侯将相的故事,很少注重科技。
结果是,我们在学校里学习历史,大家都是以朝代的更迭,疆域变化,这样一条主线来学习的。
但如果把时间轴拉长来看,原本你认为重要的历史大事件,或许也没那么重要。
比如,年甲午战争,多年前发生的事,在当时那可是大事啊。历史书上花了很多笔墨来写。但你说,这事对今天的生活到底有多大影响呢?
比如,更早之前,汉武帝提出的“盐铁专卖”,盐铁论在当时很了不得,中国的经济形势就给固定下来了。但跟今天的关系,又有多大呢?
我们需要思考,这件事如果不发生,是不是今天的生活就不一样了?
不会的。
但是,科技就不一样了。
比如,有了造纸术,有了印刷术。今天看来,它们是非常简单的技术,但有了它,和没有它,整个世界的历史是完全不一样的。
没有造纸术和印刷术的世界,是不可想象的。
没有造纸术之前,也有纸张,比如,多年前,古埃及人发明的纸莎草纸,有点像我们用芦苇编的席子;比如,后来欧洲发明的羊皮纸。
但都由于成本太高,一般人家用不起。
结果,知识就无法快速传播和普及,这就造成了社会进步速度,差距巨大。
而你会发现各地什么时候引进造纸术,和它的文明程度,开化程度是成正比的。如果没有造纸术,可能我们现在还处于宋代的科技水平,生活在那种状态下。
在过去上千年里,全世界的知识和信息能被迅速传播、普及,这要感谢一个人,蔡伦。
出生在东汉的蔡伦,并不是第一个发明出纸张的人,但他发明出了大量生产廉价纸张的造纸术。
印刷术的情况也类似。
中国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在唐朝甚至更早的隋朝,中国人就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没有印刷术以前,大家都要抄书,抄书的成本很高。
隋唐时期,佛教的传播,得益于印刷。
唐诗能够传播很广,也是因为比起手抄,它能大量地印。
到了宋朝,印刷业已经非常发达。印刷书坊随处可见。有官办的。有民办的。大量传播。
再看欧洲,到德国人古腾堡发明活字印刷术以后,突然整个政治格局都变了。为什么?
因为圣经以前也是手抄的,古腾堡发明印刷术以后,印了好多圣经,拿去卖钱。
随后而来的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也都和印刷术有关。
总体来讲,科技它有这样一个特点:它的进步是一个个叠加的。
一件事一旦发生了以后,随之而来带来很多结果。这些结果和打赢了一场战争带来的结果,那是完全不可比的。
一旦科技产生了结果,社会是回不去的。
但是我们过去,很少有人从“科技”来谈这个历史。
这是我写《给孩子的科技史》的一个重要原因。
————
再来看第二个原因。
现在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不光中国的孩子,整个东亚地区的孩子,都很努力。
但是你会发现,孩子最让家长头疼的,是什么呢?
考试,一会考得好,一会考不好,他不稳定。家长就开始犯愁了。
这是因为我们总是希望,每一个人取得的成功,都是“可重复的成功”。
什么意思?
就是你今天成功了,不要明天又失败了,你还得成功。
我们在历史上看,什么东西是能够做到这一点,什么做不到?
比如,艺术里,就做不到这一点。
米开朗基罗刻了一个大卫像,你让他再刻一个,那不一定他能刻出同样水平来了。
王羲之写《兰亭集序》,那酒劲过了,他自己试图再写几遍,就是写不好。写不出当时的韵味来。
这是属于不可重复的成功。
而科技,它是可重复的成功。
比如,你看到物理书上的实验,你拿去照做,你也能做成。
比如,最典型的做菜,今天年轻一辈做菜,比起老一辈来,他学的快多了。而且他做出来的菜,口感质量比较稳定。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他们看视频,照做,严格地按各种配料的量,时间,都控制得很好。
老一辈做菜,基本上靠经验,靠传承。爷爷传给爸爸,爸爸教给儿子,鱼香肉丝,炒到有点金黄色,你差不多就可以捞起来了。
照这个炒法,你第一锅炒的,和第二锅,肯定不一样。这不可重复。
所以我们总是希望,能够掌握一套方法,使得我们以后的成功,变成可重复的。
科学,它实际上是一套方法。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知识体系,刚才我们其实也讲了,就比如说,宗教,它是种知识体系;艺术和工艺,也是;但是这些东西常常是一个不可重复的。
科学它是一个可验证的,你张三来做,也是这个结果,李四来做,也是这结果。
不像艺术家,郎朗去弹钢琴,是一个效果,换我去,是另一个效果。按的都是同样的键,就是不一样。
所以在我这本书里,我讲了好多科技进步它是怎么发生的,它背后有一个方法,遵循这个方法,就得到一个必然的结果。
其实,人类从一开始,也并不知道科技该怎么发展,也是慢慢摸索总结来的。
不断提出新问题,做新的假设,然后验证新的假设,总结新的规律。它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
当你掌握了过程,以后遇到一个新的问题,你就大概知道会怎么去解决了,从什么地方入手解决。
你经验就不断地积累起来了,原来做的工作对你新做的工作会有帮助,那你的成功率就会越来越高。
所以这是一套科学的方法。
————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涵盖了从远古时期开始,到近代的各种科技成就。
那,这本书怎么读?
有三条主线。你就沿着主线,应该可以比较容易读下来。
直到今天也是这样,我一直说,我们所有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4607.html